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文章从坡面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入手,结合重庆北碚地区地质地貌和气象条件,分析了该地区从1962~2003年发生的坡面泥石流的数据及降雨资料,认为在该区域,降水是诱发坡面泥石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具体坡面泥石流事例的分析,认为坡面泥石流的发生与前期降雨量和短历时雨强关系密切,前期降雨量对泥石流形成的贡献比较大,短历时雨强主要起到激发作用,当短历时雨强指数>550时,应发出泥石流危险警报.最后利用发生坡面泥石流前3日累计降雨量和当日前期降雨量,得出了该区域降水诱发坡面泥石流的临界雨量方程.  相似文献   

3.
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发生森林大火,山火燃烧后形成的山火灰和烧焦土体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启动形成泥石流,给西昌市泸山、琼海景区生态环境及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地质灾害风险.以西昌市安哈镇响水沟左岸3#支沟为例,采用野外调查、无人机航拍、地球物理探测、现场及室内实验等手段,对2020年5月1日该沟发生的火后泥石流流体特征、动力学参数及成因机制等开展研究,系统分析了山火及降雨过程对该次火后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机制.该成果可为系统认识西昌泸山"3·30"山火地区火后泥石流的运动特征、物源规模、激发雨量及其发展趋势研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发生森林大火,山火燃烧后形成的山火灰和烧焦土体在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启动形成泥石流,给西昌市泸山、琼海景区生态环境及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地质灾害风险。以西昌市安哈镇响水沟左岸3#支沟为例,采用野外调查、无人机航拍、地球物理探测、现场及室内实验等手段,对2020年5月1日该沟发生的火后泥石流流体特征、动力学参数及成因机制等开展研究,系统分析了山火及降雨过程对该次火后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机制。该成果可为系统认识西昌泸山“3·30”山火地区火后泥石流的运动特征、物源规模、激发雨量及其发展趋势研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产于红色碎屑岩中的红井铀矿床是潜育型砂岩铀矿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通过对红井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类铀矿化的成因机理,并提出了“红层-断裂-油气-铀源”“四位一体”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川西山区屡次暴发低频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危害性较大.通过对九寨沟县香扎沟泥石流进行深入调查、访问,分析了沟域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泥石流物质组成和暴发特征,揭示了泥石流的物质大多源于沟床启动,且与早年林木采伐、木材腐朽密切相关.另外,集中强降雨及陡峻的地形也是泥石流形成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比中、高频泥石流,提出低频泥石流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危害大的特点.川西山区有过采伐史且具备相应地形条件的沟域,应作为低频泥石流灾害的重点调查研究和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7.
樱桃沟泥石流位于汶川“5·12”大地震震中北川县,是一条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本文在分析樱桃沟泥石流沟流域和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等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基于动力学原理,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重质、流速、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结构表明,樱桃沟泥石流的流体密度为1.686 t/m3,流速为6.06 m/s,大块石的运动速度为6.45 m/s,泥石流整体冲压力为35.56 kPa,泥石流的最大冲起高度0.72 m,爬高1.15 m,弯道超高0.41 m。笔者以期为正确设置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成航  张建龙  冯立 《西北地质》2014,47(3):126-132
红色村干沟位于都江堰市虹口乡,“5.12”地震之后多次发生泥石流。2013年“7.9”特大暴雨后引发泥石流,摧毁沟口居民房屋,淹埋农田;沟内仍存在大量松散物源,沟口的居民安置点和公路仍受泥石流的威胁。笔者结合灾害应急调查资料,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红色村干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易发程度和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中等,危险性中等,对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和公路交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公路弃渣泥石流物源集中,弃渣类型是泥石流成灾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砂岩类弃渣中粘粒含量小,膨胀性较弱,弃渣体内水体排泄通畅,不利于孔隙水压的保持,相比灰岩类弃渣自身稳定性高;但在暴雨作用下,弃渣体内水分增加大于排泄,易造成弃渣体的崩滑起动,形成小型的泥石流,多形成稀性泥石流;灰岩类弃渣中粘粒的膨胀性较高,弃渣体孔隙水压易增大,渣土体的稳定性差,在暴雨作用下,弃渣中的土体易膨胀液化、滑移起动,多形成粘性泥石流;灰岩类弃渣泥石流规模大于砂岩类弃土。本文从弃渣物理性质指标、力学特征等研究泥石流成灾机制,并致力于将成果应用到公路弃土场设计和防灾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实地调查江咀沟地质背景、形成区物源特征、流通区沟道特征及堆积区的结构特征和成份特征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江咀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输砂量以及危险性。研究表明,受瓜达沟断层和昌昌断层破碎带、岩性、岩体结构、新构造运动、地形及人类工程活动的综合影响,沟内物源丰富,流通区狭窄,沟道堵塞较为严重,为高度危险泥石流沟,50年一遇洪水泥石流输砂量为16.78×10^4m^3,对下游水电库区淤积有一定影响,但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因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正 《地质论评》2012,58(4):709-715
文家沟2008~2010年期间8次泥石流事件是在地震滑坡堆积体上因持续强降雨渗透变形溃决和后续侵蚀产生的,不同于一般的沟谷型和坡面型泥石流。文家沟滑坡堆积体上新生的泥石流沟共冲出松散固体物质总体积约180×104m3,2010年的"8.13"泥石流事件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冲出的松散固体物质体积约在115×104m3。文家沟泥石流的成因模式是,强降雨过程在滑坡堆积体上先期出现"渗流管涌、暂态壅水、溃决滑塌"的造沟作用模式,后期出现"溯源侵蚀、冲刷刨蚀、侧蚀坍塌、混合奔流(搅拌机)"的扩沟作用模式。2008年的"6.21"和2010年的"7.31"泥石流事件主要起因于前者,其他事件主要起因于后者。松散堆积体因排泄持续降雨入渗的能力不足而造成地下水滞留和水位升高是导致斜坡体稳定性降低的内在原因。当地下水壅高水位面达到水平时,堆积体内渗透动水压力达到最大,堆积斜坡的稳定性最低,成为堆积体表层发生滑塌溃决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12.
都江堰市龙池镇麻柳沟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都江堰市龙池镇麻柳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分析了泥石流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并对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储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危险区范围。结果表明:麻柳沟流域的地形特征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多次强降雨为泥石流的启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通过计算得出,麻柳沟沟道内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约为29.21×104 m3,其中形成区13.19×104 m3,流通区3.27×104 m3,堆积区12.75×104 m3,泥石流最大危险范围为0.247 1km2。  相似文献   

13.
胡继华  陈瑾 《华北地质》2015,(3):210-214
琉璃河泥石流位于河南省商城县东部的苏仙石乡,是一条典型的沟谷泥石流.本文在分析琉璃河泥石流沟流域和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等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基于动力学原理,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密度、流速、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琉璃河泥石流的流体密度为1.47 t/m3,泥石流峰值流量为29.3 m3/s,泥石流流速为4.94 m/s,大块石的运动速度为4.0 m/s,泥石流整体冲击压力4.86 Pa,泥石流的最大冲起高度1.24 m,爬高1.99 m.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较为可靠,可指导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传正 《地质论评》2014,60(4):858-868
通过收集编录中国1920~2013年间160例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基本数据,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体验,按引发因素初步划分了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灾害成因分为降雨引发型、地震激发型、自然演化型、冻融渗透型、地下开挖型、切坡卸荷型、工程堆载型、水库浸润型、灌溉渗漏型和爆破振动型等10种,初步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作用机理、破坏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泥石流灾害成因分为沟谷演化型、坡地液化型、滑坡坝溃决型、工程弃碴溃决型、尾矿坝溃决型、冰湖坝溃决型和堆积体滑塌侵蚀型等7种,描述了每类的引发因素、启动模式、运动特征和危害方式,列举了典型案例。这个分类方案拟为重大地质灾害成因的快速研判和应急响应决策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老营坪岩金矿床位于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内,赋矿地层为泥盆系危关群中部岩组;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分为氧化和原生矿石;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成矿热液类型为地下热卤水型;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床系浅成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地表水、地下水受热源影响形成热液循环,运移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成矿热液,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