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S.Djorgovski及其同事发展的新技术,显著地增加了能被观测到的星系的距离。他们认出一个位于武仙座、前所未知的24.5等的星系,此星系具有Z=3.218的超记录红移(红移量Z定义为光波波长的红移量与它在实验室的静止波长之比)。这远远超过了以前保持的Z=1.819的星系记录,并且表明,新发现的星系正以89%的光速远离我们。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23日,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发现了速度可能比光速更快的中微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光速为宇宙中一切物体的最快运动速度。而超光速中微子的发现一旦被证实,将对先前的理论提出严重挑战,甚至是引起物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4年10-12月北京天文台兴隆站的初步观测,分析了的某些规律。资料表明,表面层内的的瞬时值变化幅度相当大,几秒钟内可达一个量级以上,几分钟内可达两个量级以上。的三分钟平均值在晴朗夜晚变化超过两个量级的也不少见。整个边界层的积分值的变化幅度会小一点,但一晚上达到一个量级应不少见。静风时,山顶的逆温也迅速发展,积分值迅速变大,对星象质量不利。对静风频数的监测并配合声雷达的或r0测量,再加上湿度记录可以积累起有价值的宁静度边界层气候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 引言 在超核密态的情况下,声速能否超过光速,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大家知道,在一般的情况下,即使在由高度相对论性的质点所组成的流体中,声速是小于光速的。把电磁力考虑进去后,结论仍然不受影响,至于考虑非电磁力后,声速是否仍然小于光速则是一个大家十分关注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概念出发,考虑到在超核密态的情况下真空的相变后,我们发现,在中子星中,声速是超过光  相似文献   

5.
蛇夫座中的球状星团M62(NGC6266)位于天蝎座α(心宿二)附近。1771年6月7日首先被梅西耶发现,不过仅得出它的大概位置,1779年7月4日梅西耶的观测记录记道:一个漂亮的星云,它很象一个小彗星,中心部分很亮,四周被微弱的光辉包围着。1781...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低频变源的变化是由于星际媒质不均匀性引起的星际闪烁所造成的:少数是由于内部因素引起的。VLBI观测指出:未曾发现前者有结构变化;后者的结构变化及相关的其他变化似乎需要一个超光速现象或其他相对论性现象来解释。宽频带上变化相:关的低频变源绝大部分为视超光速源及其遴选者,这为我们寻找超光速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一篇文章的继续,本文从总结迄今已探测到的视超光速源的一般特征出发,简要地讨论了视超光速源在活动星系核分类研究中的地位;并综述了较普遍接受的对于视超光速源的一些理论探讨。文章的最后简述了目前对视超光速源观测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退行速度大于光速的天体,我们看得见吗江涛下面这段天文学家A和天文爱好者B的对话,并非完全虚构。A:你知道,退行速度大干光速的天体,我们是看得到的。B:那怎么可能?如果强盗的汽车比警察的摩托车快,摩托车就永远追不上汽车。要是一个物体离我们去的速度比光快...  相似文献   

9.
通过主要在短厘米波长的全球VLBI观测,已经发现强射电类星体4C39.25在十秒差距尺度结构中的视超光速运动,其运动学图景表明该源是一个很特殊的视超光速源.近几年已提出了若干模型,试图解释这特殊的运动图景.报道不多的百秒差距尺度的VLBI观测,很可能有助于检验提出的模型.本文介绍用欧洲网及上海25m天线,在18cm波长对4C39.25所作的VLBI 成象观测的初步结果,显示百秒差距尺度复杂结构及可能存在的视超光速运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简要总结迄今所发现的视超光速源开始。介绍近年来探测到的视超光速源之一——类星体3C 454.3的VLBI多频段,多历元观测及其主要结果。采用列表对比方式表明此源相对其他视超光速源的一般特征呈现的特殊性。最后对此特殊的视超光速源的可能解释作初步讨论。 本文可以看作是对3C453.3观测已有报导[12]和[13]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1.
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结构的变化及其中的视超光速运动,被认为是用VLBI方法所揭示的最重大的天体物理现象之一。十余年来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迄今已经观测证实了不少于25个视超光速源,更广泛的监测和搜寻计划正在进行中。 本文从观测手段和结果两个方面,综述对视超光速源探测的方法及现状。在另一篇文章中将总结视超光速源的观测特征,以及为解释这些特征所作的有代表性而又较广为接受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3C454.3是近几年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强活动射电类星体,它有毫角秒尺度的核——喷流结构,其核在1981年的一次流量密度大爆发之后,显示出“超光速增亮”现象,在6厘米波长,用包括欧洲、美国及南非的9个射电望远镜,于1983年10月对3C454.3进行了甚长基线干涉网观测。观测结果除了证实其核——喷流结构,显示了从毫角秒到角秒尺度上该类星体结构的系统弯曲外,还清楚地揭示了“超光速增亮”所预期的,在1981年8月到1983年1月期间,核的超光速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子星辐射部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讨论脉冲星辐射源的形成,指出光速圆柱附近,通过“磁湮没”产生高能粒子束,从而可形成脉冲辐射。本文指出: (1)光速圆柱附近非共转层中由于较差自转磁能会迅速积聚,积聚的功率和积聚区的尺度符合观测的要求;(2)上述磁能可通过“磁湮没”进行释放,“磁湮没”中产生的高能粒子束的速率及尺度符合观测对射束的要求;(3)辐射区粒子数密度可以远大于G-J模型中的值,与文[2]由观测对PSR0531+21的辐射区提出的要求一致;(4)γ射线与射电脉冲周期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呈现缺脉冲现象的脉冲星作为一种次型来进行研究。发现缺脉冲现象显著的脉冲星分布在射电辐射的截止线附近,组成一条近于和截止线平行的直线。此外,这种脉冲星还有如下的特点:它在光速圆柱距离处的磁场偏小,能损率也偏小。文中讨论了缺脉冲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利用上海和SHEVE组成的VLBI网做南天区5GHzVLBI普查的过程中,对致密射电源0106+013的视超光速运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分量1最有可能是核;(2)原视超光速喷流分量仍以0.2mas/yr的自行速度向外运动;(3)发现一个新分量的爆发,新分量也是视超光速的,自行速度为0.18mas/yr;(4)喷流在大约5mas处有较明显的弯曲,然后趋于与VLA喷流的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6.
艾小白 《天文学进展》2001,19(2):179-183
论述量子远程通讯的最新成就很可能意味着自然界存在超光速的信息联系,狭义相对论又面临新的考验,若考虑虚数“i”的作用,狭义相对论可与物质的超光速运动相容,而且不违反因果律,即使自然界存在超光速的物质运行也不可能动摇狭义相对论,建议设计实验测量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并深入研究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17.
覃一平  樊军辉 《天文学报》1997,38(2):156-159
本文利用文川提供的视超光速运动数据,对标准宇宙模型、相对论束模型及同步加速自康普顿散射机制在视超光速运动计算方面是否相容的问题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理论预言与实际数据相吻合,上述诸理论是相容的,并且它们对视超光速运动的综合解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脉冲星的一种分类方法及辐射部位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3颗脉冲星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转动能损失率与射电光度的比值作为分类参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类型脉冲星的物理特性和演化方式。 2.由于各类脉冲星的射电光度和光速圆柱附近的磁能之间都有着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关系,而射电光度和表面磁能之间却不相关,由此推论脉冲星辐射部位很可能在光速圆柱附近。 3.在周期变率户和周期P的关系图上,光速圆柱附近的“缠绕”磁能PP-4的某一临界值可作为射电辐射的截止线,它比Lyne等提出的光速圆柱处的磁能户PP~(-5)作为射电辐射截止线更接近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19.
本提出一种数学方法来描述类星体3C345中视超光速节点的运动轨道,它既可以描述内部节点的螺旋运动,又可以描述外产节点的直线运动。这种统一的描述方法可能对描述其它致密射电源中视超光速节点的 有用的,并有助于研究流量的内聚变化 。  相似文献   

20.
法国实验物理学家傅科(Jean Foucault,1819~1868)在光学领域进行过很多实验,他是在实验室内准确测定光速的第一人。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傅科摆是在他研究一个准确记录时间的方法用于其光学实验时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