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应用GMS-5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导出的风场产品——云迹风资料,对REM中尺度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模式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处理,模拟了2001年7月27~28日以及8月16、18~19日共5d的降水过程,通过初始场的改进进行控制试验和灵敏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云图导出的云迹风场资料,对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可以改善模拟精度,从而改善因测站稀疏造成的中小尺度系统漏报的不足,提高降水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
卫星导风资料对REM中尺度数值模拟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GMS-5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导出的风场产品-云迹风资料对REM中尺度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模式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处理.模拟了2001年7月27~28日及8月16、18~19日共5天的降水过程,通过初始场的改进进行控制试验(CTE)和敏感性试验(STF)。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云图导出的云迹风场资料,对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模拟精度.从而改善因测站稀疏造成的中小尺度系统漏报的不足,提高降水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利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导出云迹风资料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导出的云迹风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合理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台站稀疏的地区资料缺少的缺陷,对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卫星云迹风导出系统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云迹风微机导出系统(CWIS)生成的云迹风资料与日本气象卫星中心(JMSC)云迹风资料和无线电探空风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运用MM5对 1998年 6月 13~ 14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云迹风资料同化能有效地改善高空风场质量 ,修正控制试验中模式高空风场对中纬度高空西风急流前沿西风强度的描述 ,使得模拟的暴雨强度与实际降水分布更加接近。分析认为在暴雨预报业务和科研中 ,云迹风资料的使用可有效地改善高空风场分布 ,对提高降水预报质量是一个有效途径 ,值得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6.
卫星云迹风微机客观导出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用386微机开发的静止气象卫星云迹风客观导出系统软件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资料分析表明,该系统所得结果与天气图分析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还指出云迹风资料的特点,以及系统改进和资料解译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基于不同的云迹风同化方案,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所得的分析场及预报场的差异,研究逐时云迹风资料三维变分同化对分析场及暴雨预报的影响。首先,根据连续性原理及双通道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分析,分3个步骤对7月11日00:00—12:00 UTC共12个时次的双通道云迹风资料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控制;然后,把经过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放入基于GRAPES 3D VAR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开发的逐小时循环同化系统中进行同化,将得出的分析场与单一时次未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同化得出的分析场进行对比,探讨了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数值预报分析场的影响;最后,把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用 GRAPES模式对 2005年7月11—12日长江流域暴雨过程做24 h降水预报试验,分析两个同化方案所模拟得到的预报场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资料的筛选、同经纬度单点通道的选择及资料的稀疏化3个步骤控制后,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有明显减小;加入经质量控制的逐时云迹风资料其三维变分同化可以提高分析场中风压场及水汽场的质量;而且在暴雨预报试验中可以相对更准确地预报暴雨落区及雨强。  相似文献   

8.
FY-2C云迹风资料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对FY-2C云迹风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并针对其误差特征进行偏差订正和热成风原理两种方法的质量控制.然后通过GRAPES-3Dvar同化到GRAPES-Meso模式中,对2005年7月1日00时至7月2日00时发生在中国西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云迹风数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集中分布于500 hPa以上的对流层中高层,在250 hPa附近数量分布概率最大;高度在500 hPa以下云迹风存在明显的风向误差和很大的风速误差,而且误差分布发散,可用性较差.500 hPa以上层次的云迹风误差较小,且误差分布呈高斯分布具有一定的系统特性,可用性较好;通过质量控制后,可以把风向错误或风速偏差太大的云迹风予以剔除,进一步提高云迹风的精度;同化云迹风资料后,在暴雨区附近初始风场低层的西南气流明显加强,有利于暴雨区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最终能很好地改善24 h暴雨预报的强度和落区.  相似文献   

9.
云迹风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及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17  
主要研究云迹风资料对三维变分同化分析场及台风预报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不同通道和层次的静止气象卫星云迹风产品的误差特征;然后,把云迹风资料放到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进行同化,通过将不同观测类型资料的同化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了红外通道和水汽通道云迹风资料对数值预报分析场的影响;最后,把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用WRF模式对2002年“森拉克”台风做24小时预报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通道和层次的云迹风资料具有不同的误差特征;云迹风资料可以提高分析场和预报场中风压场的质量;而且在台风预报试验中可以更准确地预报台风的路径和降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的中尺度静力模式,考虑了长短波辐射,湿凝结和土壤等物理因子,用六种典型的初始风场对海风发展作了敏感性试验,发现至少有一部分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结构与性质可以不依赖于初始场的中尺度特征,而是由局地中尺度强迫作用决定的。但是,中尺度系统的强度与位置仍然受初始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Statistical tests and error analysis of cloud drift winds(CDWs) from the FY-2C satellite were made by using radiosonde observations.According to the err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DW,a bias correction using the thermal wind theory was applied in the data quality control.The CDW data were then assimilated into the GRAPES-meso model via the GRAPES-3DVar.A torrential rain event that occurr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1-2 July 2005 was simul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DW data were mainly distribute...  相似文献   

12.
将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用于风电功率预测,以WRF模式回算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试验风电场的气象要素,精度检验结果显示风速预报值与对应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2,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的预报也比较准确,满足建立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需要.逐一建立试验风电场40台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分析了数据标准化方法、隐含层神经元数对预报精度的影响.进行了26天实效为24 h的逐10 min预报试验,并以独立样本进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单台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相对均方根误差在24.8%~32.6%之间,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现在0.45~0.68之间;风电场整体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9.5%,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实际的风电功率预测.  相似文献   

13.
卫星云导风资料应用于伴随同化系统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02年6月14日00时至15日00时发生在江南、华南一带的暴雨过程为例,利用MM5伴随模式同化系统,同化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导风资料,研究MM5伴随模式对降水预报的改善以及云导风资料对于提高暴雨预报的作用。设计了4种数值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MM5伴随同化系统对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改善作用;GMS-5卫星云导风资料的加入增加了高空风场资料,将其同化到伴随同化系统中能有效改善模式初始场,提高了降水预报质量,特别对暴雨强降水的预报起到了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州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芯玉  廖菲  孙广凤 《高原气象》2015,34(2):526-533
利用风廓线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4月在广州出现两次暴雨期间低空流场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暴雨发生前,动量由高空迅速下传,且不断增强,使得强风速不断下传,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及增强,从而使得上下层垂直风切变增大,正涡度环流加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当伴随有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水汽条件时,触发了暴雨的产生;(2)低空急流指数I值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每次强降水发生前1~2 h I值都会迅速增大,强降水发生后I值迅速减小;(3)低层风场垂直切变增强以及出现极值的时间与急流下传及出现极值的时间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对应关系,说明正是由于低空急流的下传、增强,导致了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且局部垂直风切变要比平均垂直风切变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卫星资料在模式初值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物理初值化方法,将气象卫星资料引入模式初始场,使初始场向观测场逼近,试图改进由于初始资料不完善而造成的模式积分前期降水量偏少的现象。应用ARPS中尺度模式对天津地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卫星观测资料后,部分卫星观测为对流云区,水汽和云水物质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较为明显的调整,模式的临近短时降水预报也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可判断出模式的初始状况更接近观测实际,对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短期和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象卫星探测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遥感技术和其他非常规观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大量的非实时、非完全、准连续的观测资料。与其他非常规观测资料相比,卫星观测资料具有水平分辨率高,观测面广阔,测量误差易于掌握等优点。分析和总结了目前卫星观测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 of wind wave fields for two versions of the WAM model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European wind wave model WAM4 and its modified version WAM4-M) are compared with satellite measurements. The mapped data on the daily averaged wave height obtained from the data of combined measurements of several satellite altimeters are us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wind wave series for both models and satellite data is demonstrated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 of the WAM4-M model over its original version in accuracy and som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comparison with the altimeter.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numerical an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of wind wave investigation at the ocean scales are noted.  相似文献   

18.
The features of sea ice drift in the Sea ofOkhotsk are studied using Terra and Aqua satellite MODIS spectroradiometer data.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ea ice drift in the areas of hydrocarbon fields on the Magadan and Sakhalin shelves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9.
For two consecutive days during spring 1997, the windfield over the Baltic Sea has been studied. Thestrength of the geostrophic wind speed is the majordifference in synoptic conditions between these twodays. During both days, the mesoscale wind field overmost of the Baltic Sea is quite heterogeneous; themodifications primarily being caused by the land-seacontrasts. On the day with the weaker wind speed,sea-breeze circulations develop. As a consequence, thewind direction at lower levels is more or lessopposite to the geostrophic over large areas of theBaltic Sea and the surface wind speed decreases withoffshore distance. Wind speed maxima caused by the seabreezes are found along the east coasts in the studiedarea. For the other day, the slow growth of a stableinternal boundary layer over the sea also gives asurface wind speed decrease with offshore distancefrom the co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