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扇贝亲贝育肥,充足的饵料供应是关键问题之一。以活的单胞藻为饵料,需要同时培养,经常供不应求,影响正常生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了以螺旋藻干粉为主要原料的扇贝亲贝育肥饵料——“SB—A型扇贝高级营养剂”。于1989年3至4月,在山东威海市水产育苗场,进行了海湾扇贝亲贝育肥试验,试验证明:用SB—A饵料饲养,海湾扇贝亲贝成活率、性腺发育指数、产卵量和孵化率接近或相当于常规活单胞藻饵料的效果,基本上可以代替活单胞藻饵料。SB—A饵料的研制成功是一个重大突破。该所于1989年4月底在威海市召开了现场验收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试验效果良好,使用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降低饵料成本,应用SB—A型配合饵料于海湾扇贝育肥生产,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
海湾扇贝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的浅水区,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后,经过海洋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努力,海湾扇贝养殖面积逐渐扩大,1988年已达2万亩。该种扇贝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者的欢迎。但由于养殖期间特别后期死亡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挫伤了养殖单位的养殖积极性。真对这一情况,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对养殖中死亡问题作如下探讨,以求对养殖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 AFLP 分子标记技术,对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 PP)、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I)、正交子一代(紫扇贝♀×海湾扇贝♂, PI)及反交子一代(海湾扇贝♀×紫扇贝♂, IP)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用5对AFLP引物扩增得到43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88.45%;正反交子代中的扩增位点大部分(97.23%)来源于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扩增中出现了非孟德尔遗传位点,如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部分扩增位点在杂交子代中丢失,正反交子代中出现12个紫扇贝和海湾扇贝中没有的扩增位点;通过多态位点比率、Nei’ s基因多样性、香农式多样性指数、遗传距离和AMOVA分析发现,正反杂交子代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与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遗传分化均显著。  相似文献   

4.
海藻榨取液在海湾扇贝亲贝蓄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的浅水区,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因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苗种不足影响其养殖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各育苗场普遍采用了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组的科技人员,对海湾扇贝育苗和养成技术,大力进行开革并经常到沿海有关的育苗场和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他们与威海市水产联合公司合作,出色地完成了“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和养成技术开发”的国家星火计划,连续两年稳产高产地育出8千多万粒商品贝苗,创产值120多万元,获纯利60多万元,育苗技术属世界领先水平,1987年底通过了省级鉴定。他们积极扩散技术。编写了全人工育苗和养成  相似文献   

6.
我们研究栉孔扇贝养殖人工育苗产量不太稳定,有成效的自然苗场甚少,成贝养殖生产周期为两、三年,经济效益低。美国大西洋沿岸产的海湾扇贝,成长快,生产周期仅一年就可达到商品规格(5厘米以上),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美国从1960—1967年间,年产值为1200万美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1981年开始连续三年从美国引种。前两次都未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种间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推动中国扇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于2008年从秘鲁引进了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尝试将紫扇贝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进行杂交,以期培育出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子代.利用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紫扇贝(雌)×海湾扇贝(雄)杂交扇贝.实验证明紫扇贝的卵子与海湾扇贝的精子可正常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杂交扇贝的生长速度在幼虫阶段和成体阶段均快于海湾扇贝.至收获时,杂交贝比海湾扇贝平均壳高、壳长和壳宽分别大27.3%,25.2%和19.3%,体质量增加107.0%,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秘鲁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于2008年被引进我国,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成功杂交。为探讨紫扇贝在海湾扇贝属中的分类地位及与相似种海湾扇贝的进化关系,随机选取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各10个个体,利用通用引物进行16S rDNA基因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扩增获得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42bp,碱基组成A+T所占比例分别为紫扇贝54.2%和海湾扇贝55.1%。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种内分别有6和10个变异位点,种间有41个变异位点,且种内和种间变异均为转换或者颠换,无插入/缺失类型。结合Gen Bank同源序列信息,对海湾扇贝属物种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分子系统树的构建。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属7种扇贝[紫扇贝(A.purpuratus)、A.irradians、墨西哥湾扇贝(A.i.concentricus)、A.i.irradians、A.nucleus、A.gibbus和A.ventricosus]在系统树上聚为2支,与紫扇贝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ventricosus,且该两种扇贝单独聚为一支。其余5种扇贝中,A.irradians、A.i.concentricus和A.i.irradians最先聚为一支,支持A.i.concentricus和A.i.irradians为A.irradians两个亚种的结论;另外,A.nucleus与以上三者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海湾扇贝属物种进化、迁移及其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种优良的饵料——等鞭藻3011通过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葵英 《海洋科学》1986,10(2):63-6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从事单胞藻饵料研究的科研人员,1982年从山东沿岸分离筛选出一种新的等鞭3011饵料种,经过纯化、分类、鉴定,营养成分和生长条件等一系列的生物学研究;根据其生长规律,掌握了等鞭藻3011工厂化培养的方法。通过对海湾扇贝、中国对虾、刺参、鲍鱼、西施舌、牡蛎和贻贝幼  相似文献   

10.
郭新堂 《海洋科学》1989,13(6):70-70
由青岛市水产局主持召开的浅海大面积海湾扇贝筏式养殖技术于1989年1月16日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的10名专家、教授。与会者一致认为,该推广项目选题正确、措施得当、技术成熟、效益明显、切实可行。在推广范围、增产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连续观察了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的受精细胞学过程,发现海湾扇贝精子可以正常入卵,并能完成后续的发育过程获得杂交后代。同时进行栉孔扇贝♀×海湾扇贝♂杂交组及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自交组3组实验,对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D形幼虫孵化率、幼虫生长速度、幼虫存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组的受精率为92.77%,卵裂率为81.46%,D形幼虫孵化率为51.23%,杂交组幼虫在培育到第7天时全部死亡,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自交组的幼虫可正常发育到眼点幼虫,杂交组幼虫在其存活阶段的生长和2自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EA-IRMS)对中国北方不同养殖地区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闭壳肌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分析3种养殖扇贝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青岛和獐子岛虾夷扇贝闭壳肌的?13C和?15N均差异性显著,长岛和旅顺栉孔扇贝闭壳肌的?15N差异性显著,莱州、牟平和旅顺海湾扇贝闭壳肌的?13C和?15N均差异性显著。闭壳肌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来源的3种养殖扇贝。  相似文献   

13.
海湾扇贝与海带轮养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于1984年秋至1986年春在胶州湾西部进行了两次海湾扇贝与海带轮养试验;利用同一组养殖筏,夏秋养殖海湾扇贝,冬春养殖海带。1985年平均亩产海带1000kg及海湾扇贝2700kg,盈利3732.6元;1986年平均亩产海带1400kg及海湾扇贝3300kg,盈利4850.7元。轮养能降低养殖成本,从而使胶州湾的海带养殖变亏为盈。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自然排放和解剖的方式获取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精液,采用传统的分步降温法,从抗冻保护剂、精液稀释比例、降温程序、解冻温度和精子质量评价等方面探究海湾扇贝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发现,海湾扇贝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最好的方案为:以解剖的方式获取海湾扇贝精液,用浓度20%的二甲基亚砜作为抗冻保护剂,以体积比2∶1与精液混合,控制总体积0.5~1 mL;体系经4℃平衡5 min后,于液氮面以上10cm稳定5min,投入液氮保存;解冻时,体系于30℃水浴中摇动融化。此方案下,精子解冻后活力最高,晃动和游动精子比例达到86.0%。将解冻后的海湾扇贝精子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卵子人工授精,发现虾夷扇贝卵子可以受精并孵化,受精率为21.7%,这证实了此冻存方案的可行性。本研究完善了扇贝精液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和流程,对于海湾扇贝种质资源保护、跨季杂交育种等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4种养殖扇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特异性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AFLP技术对我国4种主要养殖扇贝进行了遗传分析.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栉孔扇贝4种养殖扇贝群体中,种内遗传相似度依次分别为0.841 5,0.786 3,0.719 0和0.673 1,香侬氏指数分别为43.52,58.87,80.16和92.83,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AFLP标记共享位点分布表明,在4种扇贝中栉孔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之间的共享位点最多,同时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相似度也以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之间为最高(0.769 5),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之间为最低(0.662 6),揭示所研究的几种扇贝中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262 1);找到了21个种内特异性AFLP标记和种间共享标记,可用于种质鉴定和分子辅助分类.  相似文献   

16.
海湾扇贝体内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用微波消解对海湾扇贝样品进行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海湾扇贝合组织中重金属Pd、Cu、Cd、Zn的含量,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并对海湾扇贝养殖水体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Pb、Cu、Cd、Zn在海湾扇贝各组织中的含量不同,Pb、Cu、Cd在内脏中含量最高,Zn在扇贝柱中含量最高,与标准值相比,Pb、Cu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均符合标准,而Cd在除体液外各组织部位中的含量均超过《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的1.0mg/kg标准值,而海湾扇贝养殖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污着生物对莱州湾海湾扇贝养殖的危害及防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湾扇贝在我国北方沿海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已形成规模化生产。本文将通过多年养殖实践着重讨论海洋污着生物对莱州市金城镇海湾扇贝养殖的危害及对策,并介绍一些有效的防除方法。1海湾扇贝养殖网笼上的污着生物的基本情况及危害莱州湾在1986年开始试养海湾扇贝,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养殖过程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1~2002年,对莱州湾养殖海湾扇贝进行了较系统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海湾扇贝养殖集中海区莱州市金城镇扇贝养殖场为定点调查和样品采集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海湾扇贝各养殖期的死亡率和可疑病原生物检测,同时对pH,溶解氧,温度,盐度等理化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海湾扇贝在0.5~1.3cm的幼贝阶段死亡率较高,达50%;随后死亡率降低,1.3~2.2cm的幼贝阶段死亡率约为20%,以后各阶段死亡率平稳,均在7%以下,累积死亡率约为60%.对环境理化因子的调查显示,pH,溶解氧、盐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与扇贝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温度变化与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低温(20℃以下)可能是养殖海湾扇贝幼贝重要的环境胁迫因子,而高温(27℃左右)对海湾扇贝成贝生长无不良影响.通过对可疑致病性生物因子的调查研究及病理学观察表明,海湾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可感染多种微生物,其中原核微生物类立克次体(RLO)在养殖过程各生长阶段均可检出,即0.5,1.5,3.0,3.6和5.0cm的海湾扇贝RLO的感染率分别为15%,35%,80%,50%和20%;RLO的感染强度分别为1.0,1.5,16.0,11.5和5.0.在病原生物检查过程中,除RLO以外还发现有类支原体原核生物(MLO)寄生.结合感染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初步认为类立克次体(RLO)可能是海湾扇贝在海上吊养的幼贝阶段发病死亡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9.
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杂交家系的生长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为亲本,建立了紫扇贝自交(ZZ)、海湾扇贝自交(HH)、紫扇贝(卵)×海湾扇贝(精)(ZH)和海湾扇贝(卵)×紫扇贝(精)(HZ)共4个试验家系.在养殖60、127 d时测定壳高、壳长、壳厚和体质量,并分析各养殖时期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各养殖时期,2杂交家系子代的壳高、壳厚以及体质量均表现出生长优势(P<0.01),因此认为通过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杂交方式是改善扇贝的良好方法.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自交家系,壳长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于杂交家系HZ来说,壳长(60 d)和壳厚(127 d)对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在杂交家系ZH,60 d时壳长和壳厚的协同作用对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127d时壳高的决定作用最大.因此对于两个杂交家系的选育,应按照不同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选择各时期的优势性状,以使子代的杂种优势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20.
海湾扇贝浮游幼虫适宜饵料种类和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6种不同种类和不同密度的单胞藻作为海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饵料,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海湾扇贝浮游幼虫期最适宜的饵料种类与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