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五华县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阐述山区县域农业复合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建立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函数, 弥补了目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反映可持续发展协调性方面的不足。运用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及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五华县对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下的制约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的现状,将现行评价模型归纳为概念模型与线性组合模型两大类,分析了两大类模型的特点并对已有的一些模型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上存在的两大误区,即过分强调模型的普适性和精细性。认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理论模型的建立应重视时效性和实用性,并考虑到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分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建设关系着国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全局。本文在分析山区建设的经济意义,生态效益,政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山区走可发展道路的5项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针对陕西省区域特征,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通过对区域十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分析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定量综合评价——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国全面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检索研究文献发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已成为国内旅游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稳定方向.然而实践表明:基于区域微观尺度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优劣是衡量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之一,因此对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制定出适宜策略.本文构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发展县域凯里(市)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510,显示出其作为黔东南州首府旅游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基础优势;极核发展县域雷山、镇远、施秉、黎平、从江和榕江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逐渐成长为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核心民族县域;均衡发展县域锦屏、台江、剑河、黄平、麻江和丹寨发展潜力较大;滞后发展县域岑巩、三穗和天柱发展较为缓慢.上述结果揭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和规律,为民族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8,自引:4,他引:128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客观、灵活且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通过用此法评价全国26个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简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分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处理方法,评述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建立在“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未来更好”4类指标之上,然后把4个指标再统一为一个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认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 现代生产 现代经营管理 现代科技 现代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土地整理活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内涵人手,讨论了土地整理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结合江苏省丹阳市典型区进行分析,尝试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山区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省的根本建设和国土自然环境的稳定,依据持续发展思想,分析了山区在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以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为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黑牛河小流域为例,在详细分析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从效益显著性、资源与环境可支撑性和系统运行稳定性3个方面,选择3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精度较高的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消除人为经验主观判断,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率;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建立二级层次指标(效益显著性、资源与环境可支撑性和系统运行稳定性)评价模型,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流域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评判出了该区小流域的二级层次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危机与反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反思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贫困人口集中。文章探讨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在岩溶山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力图寻找岩溶山区生态恶化和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岩溶山区存在的山地文化封闭性和典型的贫困文化特性及不合理的现代性转换导致区域生态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滞后。岩溶山区应通过生态恢复模式示范建设、开展参与式社区资源管理、改善居民聚居点环境来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深层次互动与接纳,拓宽现代性生长的内在精神空间,变外源性的“输血”机制为内源性的“造血”机制,从而使岩溶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东麓地区地表水、地下水主要污染织分为PO和F-.本文以水环境背景值为标准,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将地下水污染分为三级和七个区,并认为地下水污染是由人为天窗入渗所致. 相似文献
17.
海岛山地利用是山地利用的一种类型 .海岛面积虽小 ,但可作为开发海洋的基地 ,海岛山地的持续发展对开发海洋意义重大 .我国海岛 (包括南沙诸岛在内 )共 650 0多个 ,多数是大陆山脉向海延伸形成的大陆岛 相似文献
18.
西南岩溶山地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阳兵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2):61-65
西南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是中国的关键生态区之一,石漠化逐步扩大等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区持续发展,生态亟待恢复重建,但岩溶石漠化治理模式实际上受限于岩溶生态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岩溶山地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地貌背景生态效应与生态类型划分问题、岩溶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依赖对生态过程研究的突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定量研究有待加强、治理模式的尺度性与转型研究,阐明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提出石漠化类型划分和石漠化分级的科学依据。并通过生态系统评价和生态区评价,诊断存在问题,提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