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地质文化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地质文化村规划却滞后于地质文化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以地质文化村规划引领地质文化村建设是必要的。本研究将地质文化村规划定位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并提出构建地质背景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规划体系的建议。针对范围划定,提出了先划定地质资源范围,再综合划定地质文化村规划范围的方法。在比较分析地质文化村规划、地质公园规划、村庄规划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大洲塘地质文化村规划实践探索,提出地质文化村规划的15项主要内容,包括9项强制性内容和6项引导性内容。在规划内容中,注重突出地质产业、彰显地质特色、融入地学文化和衔接好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2.
曾鑫  叶长盛  杨庆坤  郭福生  刘毅轩  刘勇  齐子瑞 《地质论评》2023,69(2):2023020029-2023020029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地质文化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地质文化村规划却滞后于地质文化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以地质文化村规划引领地质文化村建设是必要的。本研究将地质文化村规划定位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并提出构建地质背景下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规划体系的建议。针对范围划定,提出了先划定地质资源范围,再综合划定地质文化村规划范围的方法。在比较分析地质文化村规划、地质公园规划、村庄规划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大洲塘地质文化村规划实践探索,提出地质文化村规划的15项主要内容,包括9项强制性内容和6项引导性内容。在规划内容中,注重突出地质产业、彰显地质特色、融入地学文化和衔接好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3.
高梦瑶  殷小艳 《地质论评》2020,66(3):66030610-66030610
正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发展,促进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规范和加强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管理,中国地质学会会同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编制《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并于近日正式印发,这标志着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与标识管理工作即将启动。地质文化村(镇)是指依托地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诗上庄位于河北省兴隆县东部,交通便利,周边有风景名胜区10余处。区域地层主要为中上元古界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了诗上庄地质景观的形成。诗上庄有地质遗迹28处,包含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3个大类,下分7类和10个亚类,包括地质事件剖面、褶皱与变形、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地和碳酸盐岩地貌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叠层石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地,形态涵盖层状、波状、柱状和锥状等。地质遗迹等级包括省级3处,省级以下25处。村内自然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71.8%,年均气温8.2℃。土壤和地下水中有益元素的富集程度是评价地质文化村的重要指标:村内富锌土地面积0.11 km2,锌元素含量为98.03 mg/kg;地下水中锶元素含量0.27 mg/L。同时诗上庄人文资源丰富。根据村内资源禀赋情况,确定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模式为“地质+生态康养”类,围绕“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定位,论证了诗上庄地质文化村的可行性,建议性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地质文化村成为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地质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地质文化村的六维属性为切入点,探讨了地质文化村的空间载体、建设主题、利益主体、主要功能、行为准则、价值导向等内涵,提出地质文化村是以村域为空间载体,以突出"地质+"或"+地质"文化为主题,以共建共享为发展模式,以多元化功能为特征,以"轻质建设"和"生态旅游"为基准,以人地关系和谐为目标的特色村落。建设重点应以乡村五大振兴为总纲,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地质文化产品IP、高效产业及项目、多元人才体系、地质保护措施、文化村管理机构等方面开展;未来应通过强化规划衔接、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全国试点、加大资金投入、搭建宣传营销平台和进行系统培训等路径,促进地质文化村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敏  刘志宏  吴国学 《世界地质》2007,26(2):190-193,198
地质、土壤地球化学找矿信息、高精度磁测和γ能谱信息的分析表明,乌拉嘎金矿外围土壤地球化学找矿信息特征为Au、As、Sb、Cu、Ag、Mo元素的组合异常。采用综合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元素组合异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异常下限、划分异常等级。按照综合地质累积指数大于零的原则,圈定了研究区内A、B、C三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浦城县是水稻和薏米的重要产区,土壤环境质量和有益营养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基于福建省浦城县1:5万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研究区土壤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植物生长有益元素Se进行了评价,为研究区优质土地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必需大量元素有机质、N及碱解氮总体处于丰富—适中状态,P总体处于适中—缺乏状态,速效磷处于缺乏—很缺乏状态,K及速效钾含量丰富;植物生长必需中量元素S的分布情况主要以丰富—适中为主;植物生长必需微量元素Fe、B、Mn处于很缺乏状态,Mo的分布主要以很丰富—丰富为主,Zn和Cl的分布主要以很丰富—丰富为主;植物生长有益元素Se总体处于适量状态,富硒土壤面积为6.41 km2.整体而言,浦城县土壤重金属元素达到了一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具备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土壤环境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8.
陈南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内,地处栾川断裂南侧,属北秦岭褶皱系。将矿区成矿地质环境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野外检查和工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陈南沟钼矿属于与老君山花岗岩体有关的热液矿床,燕山期红岩寨花岗岩体边部及其外接触带是钼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北东向小型构造对辉钼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次工作完善了与花岗岩基有关的热液矿床研究,对栾川矿集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质文化村(镇)是指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创新模式。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地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具有东胡林人遗址等重要文化资源。以该村开展的地质文化村建设工作为例,概述选址原则、资源调查和综合评价、总体策划设计、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建设实施与宣传推广等建设步骤。深入挖掘地质与人文资源内涵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地质+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划分为“一廊、两带、三线、四区”的总体功能布局,策划建设科普解说系统,推动乡村建设与多元产业发展。总结了地质文化村对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意义,提出立体化建设思维,探讨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  相似文献   

10.
河南信阳板栗生长的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良  杨扬  王爽  张雷 《岩矿测试》2013,32(4):638-643
信阳板栗是河南省名特优农产品之一,但是有关信阳板栗生长环境的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较少,致使目前板栗的种植、规划等缺乏理论依据.本文对河南信阳板栗种植区土壤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土壤地球化学元素与板栗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板栗品质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pH值、全氮、氨态氮、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有效硼呈正相关关系,并且与氨态氮、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锰、有效硼的相关性很强,说明耕作土壤增加这些元素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板栗品质,土壤pH值越接近5~6的最适宜范围,板栗品质越好;板栗品质与土壤容重、速效磷、速效钾呈负相关关系,认为在施用磷肥和钾肥增加速效磷、速效钾,提高板栗产量的同时,应注意板栗品质下降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区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低于土壤临界值,是限制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提高信阳板栗品质、规划板栗园的种植、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包头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头地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完成面积800km2,选定16种微量元素的分级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综合致贫指数对第二环境(地表)土壤的污染程度和致贫程度作出初步评价。并对全区土壤质量进行了分区,划分出三个一般过剩区,二个明显过剩区和二个明显不足区,评述了这七个质量区中微量元素的过剩程度和不足程度。同时对微量元素与农作物和地方病的关系进行初步调查分析,指出土壤质量下降已明显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文中还探讨土壤质量的影响因素,首先是自然景观因素,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基本继承了原生环境中元素分布特征。其次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土壤质量下降的主因,应切实采取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矿区土壤地球化学 异常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席明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2):337-345
内蒙古准苏吉花铜钼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矿区地表土壤中元素含量及异常特征研究表明,元素在平面上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以地表矿化露头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Mo-Cu-W-Bi带、In-Zn-Ag-Cd带及Pb-As-Sb带,该元素组合分带与典型中-高温热液矿床中元素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利用综合地质累积指数对土壤中主成矿元素Mo与伴生元素Cu、W、In、Bi的组合异常进行评价,共圈出4个找矿靶区,经野外异常查证与工程验证,建议在Ⅰ、Ⅱ号靶区进行深部资源预测工作,对Ⅲ、Ⅳ号靶区开展进一步查证与验证工作,以期在Ⅳ号靶区深部发现矽卡岩型矿化。本次研究对准苏吉花地区下一步勘查找矿工作的部署与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作为一种重要的勘查技术方法,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自从1932年苏联地质学家费尔斯曼、谢而盖耶夫等开展地球化学找矿尝试以来,其在矿产勘查、生态、环保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长足发展.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展历程回顾,通过其在多目标领域运用,在有色金属、贵金属、油气矿产、放...  相似文献   

14.
李佳  张兵 《云南地质》2007,26(4):480-486
以土壤地质学为手段,分析地质构造及母质、水分和第四纪沉积物因素对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的影响,而后研究全县土地资源特征,有利于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的诸多不利方面进行改进,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位于北京市的东北部,距离北京市区70 km,素有”大桃之乡”之称,是北京市的大桃重要生产基地,更是全国大桃生产的第一区。1997年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京郊大桃第一镇”,大桃现已成为大华山镇的主要经济作物。通过对该地区土壤进行系统地采样分析,统计分析地土壤中肥力元素,环境元素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综合评估研究区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进一步评估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以挖掘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为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土壤配方施肥、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赵其国等,1997;张庆利等,2003)。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地区地质环境容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人口、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荒漠化等的概况和特征。认为河西走廊的地质环境容量主要包括3个子系统,即:农业资源子系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人类活动子系统和地质灾害子系统(土地荒漠化)。选择人口密度、可利用水资源、适宜农田面积和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作为地质环境容量的4个分量,对河西走廊各环境地质单元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环境容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五莲县地质背景与浅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 《物探与化探》2007,31(4):377-381
五莲县为山区县,主要发育棕壤土类和褐土土类,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受土壤母岩和母质的控制。笔者对土壤中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土壤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区土壤中元素含量以高Fe、Mn、Cu.Zn,低Ca,S、B为特征,有益元素Se含量较高,土壤总体供肥能力较强,适宜特色农业和果品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丁华  丁辉  陈鑫源  陈姗姗  廖文强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02-2022020002
地质文化村建设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地质实践,其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为总纲,以“两山理论”、“乡村治理理论”等为指导,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应以“地质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利用”为核心宗旨,以“讲好地质故事”+“传承乡村文化”为发展动力,以“产业体系构建”+“村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内容,以“人才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共赢”为建设方式,以“地质价值认同”+“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保证,形成地质文化村的理论框架体系。在实践模式方面,体现了“三生一体”、“近景、近园”、“多元融合发展”、“村支两委+村民”主导等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应大力开展全国创建试点,加大地质文化村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地质文化村建设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地质实践,其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为总纲,以"两山理论"、"乡村治理理论"等为指导,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应以"地质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利用"为核心宗旨,以...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土壤测量在智利北部干旱荒漠景观区的应用效果,通过土壤粒度试验,确定工作区土壤样品采集层位为B层或B+C层,样品加工粒级为-40目,并根据测量结果圈定了Cu、Au等多处异常,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与已知铜矿体吻合较好,经异常查证发现了新矿体,证实土壤测量在该区找矿效果显著.但工作区干旱荒漠景观不利于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1∶5万土壤测量对异常的控制作用有限,对于规模较小的矿体,宜采用更大比例尺的土壤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