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辑按 杨怀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在地貌与第四纪科学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前不久,杨先生因病逝世。《第四纪研究》特刊载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杨达源教授等撰写的纪念短文,以表达学界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
5.
6.
7.
正缅怀恩师任美锷先生1*任师地理学泰斗,学识渊博冠神州;精通经济、自然地理学,通晓地貌、古地理领域;提出"准热带"科学概念,首著"中国自然地理纲要";指导三角洲、海涂利用,引导海洋学研究;运用"沉积圈闭"理论,论述陆相盆地储油.教学科研很严谨,贡献颇多人称颂;培养数代地理学院士,桃李满园遍五洲.而今仙逝精神在,激励后生永探索.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13日是中国岩溶学界最悲痛的日子。这一天,杰出的地理学家、岩溶地貌学家、我们熟悉和爱戴的杨明德教授和宋林华教授在贵州为中国喀斯特景观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野外工作途中,惨遭车祸,不幸同时遇难。在知道他们罹难消息的那几天,我始终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件事发生的几率实 相似文献
9.
杨钟健先生(1897~1979)是我们敬爱的导师。他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他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他的一生与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天纪念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回忆一下杨先生的科学道路,这将对这两门科学的发展能够有所借鉴。我自己在这方面学习不够,领会也不深,本文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志来探讨和研究杨先生的学术道路,以利后来学子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11.
12.
马溶之先生是我国著名土壤学家,首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由于他的广泛实践、深入探索和勇于创新,对中国土壤地理,包括土壤制图、土壤区划和土壤分布规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土壤分类的革新者,推动了不同时期中国土壤分类的发展,其中,对干旱土、紫色土和水稻土有创新性研究。由于马先生对古土壤发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古环境变化和黄土的生成信息,丰富了第四纪研究的内容,并从农业土壤研究的实践出发,深刻认识人为作用对土壤的影响,马先生有远见地意识到"人类世"的来临。作为全国土壤科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先生在为土壤资源开发、土壤改良和粮食安全以及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呕心沥血而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尊敬。 相似文献
13.
将长江三角洲北翼如东县兵房孔(BF10)岩芯自下而上分为5个阶段(A,B,C,D和E段),对岩芯的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概率累计曲线以及分选系数-中值粒径(σi-d(0.5))图和C-M图进行分析,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研究表明:阶段A以粉砂和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占96%,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搬运为主,包含递变悬浮和均匀悬浮两个区域,水动力强度中等,属浅海环境;阶段B以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占96%,分选好的比例有所增加,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搬运为主,包含悬浮和滚动区、递变悬浮区,水动力强度中等,也属浅海环境;阶段C以粉砂和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比例超过86%,概率累计曲线为四段式,以推移和跃移组分为主,存在悬浮和滚动区、递变悬浮区、均匀悬浮区,该段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复杂,属于滨海环境;阶段D以砂为主,分选中等以上占95%,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组分为主,包含递变悬浮区和均匀悬浮区,水动力减弱,属受海洋作用控制的海湾环境;阶段E以粉砂为主,分选极好比例超过85%,概率累计曲线为三段式,以推移和跃移搬运为主,属均匀悬浮区,沉积水动力最弱,该段为粒径向上变细的潮坪环境. 相似文献
14.
尹赞勋先生字建猷,1902年2月23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1915年夏13岁时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19年夏17岁时于该校毕业。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他便积极投入运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街头演说和游行示威,第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洗礼。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予科甲部,第二年转读乙部,第三年又转读本科中文系,最后又攻读了哲学系,四年读了四个不同科系。1923年21岁时由上海乘船赴德国留学,同年10月25日途经法国马赛,因受同乡劝阻,改留法国。1925年夏23岁时考入里昂大学地质系,1929年获硕士 相似文献
15.
李连捷先生是著名的土壤学家。因为有地质学的背景,他的土壤发生与分类研究特别注重地学因素,其中包括成土母质的影响。1932年他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跟随J.Thorp开始了他的土壤学专业生涯。J.Thorp1936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即基于李连捷与他的同事们累积的土壤调查资料。李先生毕生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研究,走遍中国许多地区,对揭示中国土壤的特性、发生和分布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前,李先生的土壤调查工作主要是建立土类和土系。解放后,他参加和领导了许多重大的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土壤综合考察工作。通过土壤调查和教学活动,他为我国的土壤分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总是追求土壤分类的革新。他在晚年引入和介绍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支持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6.
马东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2):139-140
1999年7月11日是我们乃至全国地球化学界悲痛的日子——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英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与世长辞,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17.
B.A.库德里亚夫采夫教授不幸逝世两周年了(1982年5月28日逝世)。他的逝世是苏联和世界冻土学界的巨大损失。凡是熟悉他的中国冻土学工作者都深深地怀念他。B.A.库德里亚夫采夫在现代冻土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苏联莫斯科大学冻土学派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