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第三次资源评价(三次资评)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石油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30%以上,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28%,其中30. 7%的原油资源和45. 7%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可见应深人分析南缘侏罗系主力烃源岩的特征及其生烃潜力。通过对三次资评之后勘探所积累的地质地球化学数据的系统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有机质类型总体以且II2型和III型为主,纵向上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八道湾组)和两套中等丰度的烃源岩 (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烃源岩的规模远远大于三次资源评价的结果。这3套烃源岩均达到了成熟一过成熟的演化阶段,在白垩纪末期进入生油高峰期,在新近纪末期进入生气高峰期,生油气关键时刻与圈闭的形成和定型匹配良好,有利于形成大型和超大型油气藏。研究成果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金管-高压釜装置对采自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煤样JC25和东部煤样JC41进行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获取生油、生气量和生烃动力学参数。升温速率分别为2℃/h和20℃/h,实验压力为50 MPa。实验得到两个煤样JC25和JC41最大生油量(以下单位mg/g均表示每克有机碳的生成量)分别为126 mg/g和68.5 mg/g,计算的排油量分别为88.8 mg/g和29.5 mg/g,表明侏罗系煤岩在南缘西部四棵树凹陷较其他区域具有较大的生油潜力。两个煤样最大生气量(∑C1–5)分别为121.6mg/g和112mg/g,差异相对较小。煤样JC25和JC41的H/C原子比值分别为0.85和0.77,类脂组含量分别约为8%和6%,岩石热解(Rock-Eval)参数氢指数(IH)分别为155 mg/g和156 mg/g。实验结果表明, H/C原子比值、类脂组含量比IH能更好地反映煤岩的初始生油、生气潜力。依据生烃动力学参数模拟了地质条件下(升温速率5℃/Ma)的生油和生气过程。煤样主要生、排油阶段的Ro, Easy介于0.80%~1.20%之间。在半开放条件下(发生排油),两个煤样的生气速率比较接...  相似文献   

3.
李振华  王涛 《云南地质》2011,30(2):222-225
准噶尔盆地不同区块烃源岩成熟度指标(主要是Ro值和Tm ax值)有较大差异,烃源岩成熟度也各自不同,但侏罗系烃源岩热成熟度总体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故生油能力都较低。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发育与排烃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长9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志丹—英旺地区,但目前仅在志丹地区发现了典型长9源岩所生原油。对源岩排烃效率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表明,英旺地区长9烃源岩排烃效率明显低于志丹等其他地区,仅为44%,其余地区平均为82%。排烃效率低应是英旺地区长9原油勘探未能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沉积埋藏史和测井资料研究证实,与其他地区相比,英旺地区地质时期所经历的最大埋深明显较小,由此造成源岩孔隙度较高,残留烃量较大,导致英旺地区排烃效率低。另外,与志丹地区相比,英旺地区单位源岩生烃量较小,由此会造成其残烃量相对较高,这也是造成英旺地区排烃效率较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成因与成藏解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三排构造特点,在确认油气源和天然气成因的基础上,对呼图壁气田、吐谷鲁和齐古油气田进行了成藏历史分析和解剖.研究表明各构造带不仅捕获了喜山期侏罗系高熟煤成气,这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而且还聚集有燕山期侏罗系低成熟-成熟阶段的油气,但不同构造带对这一阶段的油气的聚集量、方式和保存作用不同,第一排构造直接捕获大量侏罗系低成熟-成熟油气,但天然气的散失严重;第二、三排构造存在白垩系-下第三系中转侏罗系低成熟-成熟油气的特征.最后阐述了准噶尔盆地南缘进一步寻找天然气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侏罗系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油气勘探当前正逐步向(超)深层拓展,在此背景下,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侏罗系正成为该盆地油气 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其成藏研究因勘探程度较低而开展工作较少。为给深化区域油气勘探及国内外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新信息,本文从烃源岩和成藏主控因素两方面开展了油气成藏研究。首先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三方面,结合地质 背景评价了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发现这是一套质量良好的烃源岩,既可生油,也可生气。其次,以区内研究基础条 件相对较好的西湖1 井为例,通过分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侏罗系烃源岩成油成气的有效性。成藏分析发现,侏罗 系所生油气能否大规模有效成藏的影响因素很多,油气充注不足和储层物性较差是今后勘探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成藏要素。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烃源岩排烃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评述排烃模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排烃研究的最新成果及若干碳酸盐岩烃源区的实际地质情况,认为碳酸盐岩油气运移的主要机理为压力驱动下沿微裂缝的独立烃相排出。含烃饱和度和破裂压力是控制烃类运移的二个主要因素,排烃遵循“压力增长—岩石微破裂—烃类排出—微裂缝弥合”这一往复过程;最后,将该模式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排烃研究中,定量、动态模拟出下古生界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排油史和排气史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烃源岩排烃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汪本善  张丽洁 《地球化学》1996,25(4):317-323
通过典型碳酸盐型油气田的野外调查研究和对未成熟碳酸盐生油岩在外加温、外加压条件下所作的生烃一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获得下列新的认识:(1)碳酸盐烃源岩排烃的驱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地层的压实作用,而是由于生烃过程中分子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内应力(即生烃增压)。该应力与周围环境形成潜在的压力梯度,这是排驱动力的内在因素。但是单凭此因素尚不足以造成排烃,只有当后来烃源层受到外力作用(如导致微裂隙产生的区域性构造活动、造成溶蚀交代出现缝缝洞洞的地下水活动等)生成裂隙空间,并在源岩与裂隙间出现真正的压差时,才引发烃源层中积蓄的应力释放,从而造成排烃。因此、区域性的外力作用是排烃的控制因素。(2)碳酸盐烃源岩中生烃时间甚早,一般在R_0为0.45%左右时就开始生成低熟原油。但由于碳酸岩岩石粒间孔径甚小,虽有低熟油生成,却不能象泥质烃源岩那样在其烃浓度超过最低石油运移饱和度时就可排烃。事实证明,无论生烃量多大,只要碳酸盐烃源岩中不出现有效的通道,排烃作用可能永远不会进行。因此,当碳酸盐烃源岩中油气生成之后,裂隙发生的时间就成为决定碳酸盐烃源岩排烃时间的基本因素。(3)碳酸盐烃源岩中烃类初次运移基本上是以全烃相进行的,这与碳酸盐岩在后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该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范围宽,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主要由Ⅲ型有机质组成。在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常规评价的基础上,用开放体系进行了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尝试了高成熟烃源岩生烃过程研究及Ⅲ型干酪根液态烃排烃时间的估计,并对石炭系地层产烃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最早在二叠纪(距今264 Ma左右)开始生烃,后期由于地层抬升,在古近纪早期(距今61 Ma左右)结束生烃。下石炭统产烃率大,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232~196 Ma之间;上石炭统产烃率较小,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196~178 Ma 之间,但天然气生成相对较晚,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上石炭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烃源岩生烃和排烃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陶国强 《现代地质》2002,16(1):65-70
为深入研究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油气的成藏过程 ,优化勘探目标的选择 ,在分析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烃、排烃历史。研究表明 ,查干凹陷主要发育 3套烃源岩系 ,其中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泥岩为主力烃源岩 ,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 ;烃类排出具阶段性、多期次幕式排烃的特点。以巴音戈壁组二段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秦黎明 《沉积学报》2013,31(4):738-746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部分层段烃源岩较好,并已发现油源贡献,勘探前景较好。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依据有机地球化学及有机岩石学的实验室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侏罗系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潜力、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盆1井西凹陷整体上侏罗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差,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与西山窑组部分层段生烃潜力较好,三工河组烃源岩较差,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分布较好的烃源岩,而三工河组与西山窑组烃源岩较差。此外,八道湾组沉积早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与滨浅湖相,沙湾凹陷发育滨浅湖相、湖沼相,其南部发育半深湖相,有机质发育,烃源岩主要形成于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弱氧化-强氧化的沉积环境。三工河组沉积期,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发育滨浅湖相,沙湾凹陷及东部地区局部发育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于强氧化的沉积环境,有机生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西山窑组沉积期间,玛湖凹陷、陆梁隆起带及盆1井西凹陷发育三角洲平原与前缘亚相,沉积中心向沙湾凹陷的东部和南缘迁移,主要发育半深湖相沉积,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弱氧化-强氧化的湖沼环境,生源输入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砂岩型铀矿等有机矿产共存的代表性地区之一,煤系烃源岩作为原始物质,在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入手,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种类、岩性、聚积环境、发育程度、时空分布等。结果表明,煤系烃源岩随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一致,盆地相对稳定期,烃源岩发育程度最好,初始和退覆充填期次之;空间上总体分布为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层数增多,厚度增大。该区广泛发育的煤系烃源岩为多种能源矿产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时空分布对多种能源共存成藏格局具有初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下侏罗统砂岩铀矿化成因及其与烃类流体间的关系。通过对目的层油砂提取物碳同位素和Re-Os同位素测试,得出目的层中的烃类主要是深部油气藏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155±51 Ma)遭受构造破坏逸散后充注的,初始来源于玛湖坳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宏观及镜下微观鉴定,得出目的层砂岩在烃类流体充注前后分别遭受过后生氧化作用。前期古氧化作用程度强,发育赤铁矿化,成矿潜力大;而后期氧化为近现代氧化,强度偏弱,以褐铁矿化为主,时代新,成矿规模小。最终,建立了该区中、下侏罗统砂岩烃类流体还原与后生氧化耦合的四阶段铀成矿模式:(1)八道湾组-西山窑组期间为原生还原性含矿建造形成期;(2)头屯河组-齐古组期间为古层间氧化带及其古铀矿床形成期;(3)齐古组晚期-新近纪末为烃类流体充注还原与泥岩超覆掩盖期;(4)第四纪以来为近现代层间氧化带及其铀矿体形成期。该模式的提出对含油气盆地内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原油效率,通过定义断裂输导系数和分析原油成藏过程有效性,建立了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断裂输导系数沿着褶皱冲断带呈带状分布,高效断裂输导区主要位于托斯台背斜、独山子背斜、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及其以南、吐谷鲁背斜、清水河断鼻和齐古背斜等地区。高效断裂输导区内,第一排构造带断裂输导效率最高,第二排构造带次之,第三排构造带相对最低。研究区独山子油田、霍尔果斯油田、吐谷鲁油田、齐古油田等均分布在高效断裂输导范围内,表明高效断裂输导是准南褶皱冲断带原油成藏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异常压力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盆地演化时间长, 近期构造活动剧烈, 构造应力场复杂, 地层异常压力高且分布极不规律, 对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对油气的成藏过程影响极大.据实测资料和间接估算数据所展示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分析了砂砾岩地层和泥岩地层在压力成因和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从不同渗透性地层内压力形成的机制和分布特征的角度讨论了控制和影响现今压力分布的地质因素.准噶尔盆地南缘存在的极高地层压力是在压实作用、构造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地层高压背景下, 叠加了近期因断裂活动和背斜构造快速形成所引起的他源高压而形成的.沉积相带分布、压实作用、构造应力、地层的形变和断裂的活动过程等都明显地影响了压力的演化和分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镜下薄片观察,南缘白垩系、侏罗系砂岩总体表现为低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低胶结物含量和较弱溶蚀作用的"三低一弱"特征.西山窑组与八道湾组含煤系砂岩具塑性岩屑与高岭石含量较高,颗粒溶蚀压碎及成岩压实作用较强的"二高二强"特征.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大致分为粒间孔、粒内孔、胶结物溶蚀及微孔隙等,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区域上,四棵树凹陷、霍玛吐呼背斜带是南缘侏罗—白垩系油气勘探有利区,齐古断褶带侏罗系由于断裂作用强烈,裂缝发育,对储层性质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关于其物源条件及沉积背景演化方面的认识较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后续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顺利开展后续油气勘探,笔者应用砂岩碎屑成分、砾岩砾石成分、重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地层岩性比例特征等物源分析方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物源特征进行厘定,并恢复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博格达山尚未隆升,准南东段物源体系受控于北部克拉美丽山及南部天山山体,研究区南部原始沉积边界距现今盆地边界最远;自中侏罗世以来,由于受周缘山体隆升及燕山运动影响,博格达山开始隆升并逐渐出露水面,对准南东段物源体系产生一定影响;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博格达山的持续隆升作用使其隆起高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并最终成为准南东段优势物源区,克拉美丽山隆起幅度也不断增大,而使其供源能力增强。整体上,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准南东段受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和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共同影响;而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一沉积期,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和博格达山物源体系并存,但各物源体系对准南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