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四川营圆满结营祖国的希望在未来,未来属于青少年。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了解中国地质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及地质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织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地质论评》1997,43(4):419
关牧村、雷蕾同志对我国地质科技工作者有很深的感情,在地质界多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带来美妙的歌曲。特别在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她们不要报酬,为大会主题歌谱曲、演唱,使广大地质工作者深受鼓舞。根据地质  相似文献   

3.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5,24(2):99-103
概要介绍了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的议题概况。7个大会报告中与环境地质问题相关的竟有6个,反映以人类与地球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研究已成为地质学家们不得不关注的主题。重点介绍了环境地质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气候与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城市化与城市地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环境标识。阐明了关于全球地质学复兴的几点思考:人类活动已成为一种地质营力、地质工作者应成为管理地球的主力军、重在预测人类的未来、地质环境与地球环境、地球系统与地球问题。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为了迎接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促进青年地质工作者早日成才,走向世界,提高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地质学会决定,由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  相似文献   

5.
首届全国青年数学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大会收到论文130余篇,其中89篇文章在大会上宣读。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等特点。论文涉及面广,有一定深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说明我国数学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禹启仁  骆建华 《地质论评》1990,36(2):190-191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颁奖大会于1989年11月29日在成都举行,22名青年地质工作者获得此项殊荣,其中毛景文、石彦民、李建潮、高延林、董树文5名青年地质工作者荣膺“金锤奖”,王安建等17名青年地质工作者荣获“银锤奖”。颁奖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张之一主持。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陈肇博在会上宣读了颁奖决定和获奖者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陈毓川研究员到  相似文献   

7.
为我国工程地质学术界和工程地质工作者所瞩目的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此次大会由阿根廷工程地质协会和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阿根廷国家小组负责筹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作出了对此次大会的积极响应,详细研究了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参加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进行我国参加大会的论文征集工作.我地矿部联系人为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总工程师戴广秀.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分为六个专题组及两个讨论会,按排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2年8月24日下午,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日本京都国际会馆隆重开幕。参加此次地质盛会的注册代表总数达4500人,他们来自8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日本政府十分重视这次大会,皇太子殿下亲临会场,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地质工作者在解决人类  相似文献   

9.
前言     
正2019年4月为贯彻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地质工作,在安徽合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青年地质工作者围绕"青年地质工作者——勇当金山银山的发现者,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主题,集中研讨了有关地质的科学问题。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推动了系列科技成果的产出,更是为年轻人搭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因此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征集组织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专栏。稿件经过初审、外审、终审等环节,在古生物、岩石学、矿床学及环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的地学工作者翘首企盼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距正式召开只有7个月了。这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地质盛会。由于这届大会正值世纪之交,就越发的格外重要,它将肩负总结、展示二十世纪地质科学取得的成就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There are now 14 universities and 8 colleges of advanced education in Australia with geology or earth science departments, which comprised 278 professional staff, 2020 undergraduates, and 556 graduate students in 1978. Academic staff, engaged in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represent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Australian geoscientists. Almost all non‐academic employers (98 percent of the sample) presently accept a graduate with a B.Sc. (Hons) degree, while 85 percent accept a B.Sc pass degree. About 65 percent of non‐academic geologists work for industry, and the remainder are employed by government surveys and research organisations. Mining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employ 76 percent of the geologists in industry, followed by petroleum exploration with 11 percent. Geologists make up 83 percent of geoscientists in non‐academic employment, the remainder being geophysicists 15 percent and geochemists 2 percent. Information on vacancies available in early 1979 suggests that all the recent graduates would be absorbed by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nd pointed to a resurgence in demand for qualified geoscientists. There has been striking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consulting/contracting geological firms, with 65 firms employing 242 geoscientists replying to the 1978 census.  相似文献   

12.
国际合作对于提升中国地球科学家的成就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定量分析其作用,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地球科学家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出版物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论文的引用率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在AGU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前50位中国地球科学家中,96%的人与国外科学家进行过合作研究,并且国际合作研究论文的引用率也远远高于国内科学家独立研究成果,被引用率最高的前10名中国地球科学家的论文均有国际合作背景的研究.这表明,开展国际合作对中国地球科学家提升其学术成就和增加影响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学断面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介绍全球地学断面(简称GGT)计划和中国地学断面计划的产生;中国地学断面计划宗旨;中国地学断面的布署及其实施、完成概况;中国地学断面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与新认识;最后,对中国地学断面计划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热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了当今地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它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日臻成熟,使得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成果推陈出新。总结和概括了国内外流体(热流体),及其与岩石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尤其是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与砂岩的相互作用后,岩石孔隙度和渗透性、热流体作用的各种标志等作了全面的概述,期望对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INDEPTH”合作研究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文津  冯昭贤 《地球学报》1996,17(2):119-128
“NDEPTH”是中国和美国地学家合作开展的大陆动力学研究项目。本文介绍了研究该项目的重大意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酝酿协议过程,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新一轮研究的科学目标、研究工作方针和研究工作特点;最后对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邵华胜  郑念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3-2023060023
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对地质学科发展、科普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认可科普的作用和意义,愿意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然而,保障力度不够、传播渠道不畅、科普内容不深入、科普能力不均衡问题相对突出。增强地质科研单位科普责任意识,强化相关科协和学会的职能,加强晋升激励、奖酬激励及考核激励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科普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地质科研人员提升科普能力,是促进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兵  刘怀山  姜绍辉 《西北地质》2004,37(4):107-112
在石油工业勘探开发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发展势在必行。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将成为理想的石油工业勘探开发工作平台,可望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储层模型建立、钻井轨迹设计、海上钻井平台设计以及多学科工作组的协同工作和决策等,并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进展,展望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discusses geological and paleontological research conducted by geoscientists in the Late Cretaceous Bauru Group, of the Triângulo Mineiro region, Brazil. This analysis based largely on historical documentary sources focuses o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geoscientists, who made numerous discoveries of dinosaur fossils.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a chronological survey that has been compiled on the geological studies in the Bauru Group, and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aleontological discoveries made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9.
邵华胜  郑念 《地质论评》2024,70(3):1113-1120
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对地质学科发展、科普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认可科普的作用和意义,愿意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然而,保障力度不够、传播渠道不畅、科普内容不深入、科普能力不均衡问题相对突出。增强地质科研单位科普责任意识,强化相关科协和学会的职能,加强晋升激励、奖酬激励及考核激励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科普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地质科研人员提升科普能力,是促进地质学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地质学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之一,地质学家将架起人类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地质学家应该做到:(1)寻找和开发更多的矿产资源,同时保护矿产开发环境;(2)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做出贡献;(3)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并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4)准确预测,预报和防治各种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