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分析了90年代以来,江西省出现的4次“凉夏”年份7~8月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的影响。发现“凉夏”对江西省双季水稻和棉花产量利多弊少,提出了“凉夏”年份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庄丽莉 《气象》1994,20(4):27-29
1993年,是世界异常气候事件突出的年份。美国东部春季的“世纪暴风雪”,中西部夏季的特大洪水,日本和中国黄淮,江淮地区罕见的“低温”凉夏,巴西东北,澳大利亚东部严重的干旱,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猛烈的飓风以及西欧秋冬的洪水……,种种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多与热带太平洋1992年夏曾宣告结束,而1993年春再度发生,并持续至今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中高纬地区年内多数朋份大气环流的经向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发生反常。80年,澳大利亚发生世纪最严重的干旱;美国遭热浪袭击,有些地方气温高达45℃;而日本和我国三大火炉的南京,、武汉、重庆出现“凉夏”的反常天气,打破近百年夏季低温的记录。81年,近百年严重的暴风雪席卷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印度次大陆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暴雨与洪水袭击;我国  相似文献   

4.
浅析六盘水经营气候资源的增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敏  罗增强 《贵州气象》2006,30(5):21-24
通过六盘水打造“凉都”城市品牌所带来在旅游、房产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发展变化,论述开发气候资源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增量效应。  相似文献   

5.
一、1983年我省汛期(6—9月)气候概况:1983年汛期总的特点是:“凉夏”,“北旱南涝”,初夏关中、陕南汛雨来得早,陕北盛夏干旱,关中、陕南夏、秋涝。由于暴雨频繁,降雨过于集中,使陕南安康地区出现了“83·7”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6.
1993年夏季低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栋  太华杰 《气象》1995,21(2):19-22
从农业气候学和农业气象学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1993年夏季气候特点的分析,试述“凉夏”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一面,以期今后深入研究,达到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咸宁1993年夏季(5~8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凉夏”。气温异常偏低,日照比历年同期少三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北部正常,南部特多,造成崇阳、通城两县洪涝灾害。现就1993年夏季的几个气候异常特征分析如下: 1 气温异常偏低 1993年夏季,咸宁温泉整个夏季的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偏低1.3℃,比历史上有名的1980年的“凉夏”还低0.3℃。分析全区各月的温度情况,除六月份比历年平均值偏高0.5℃~0.8℃以外,其余三个月大部县市都偏低1℃以上(见表1)。  相似文献   

8.
厄尼诺与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厄尼诺——副热带高压——“凉夏”、“烂冬”、“暖湿条件”——小麦赤霉病大流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均存在较好的关系。所以认为厄尼诺现象的出现可作为长江流域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前兆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55年湖北省凉夏气候事件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平  王苗  方思达 《气象科技》2018,46(2):352-360
以夏季平均气温距平的-1.0倍标准差为凉夏阈值,将单站凉夏分为弱和强两个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凉夏和全省凉夏的界定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区域凉夏和全省凉夏采用凉夏站数比确定。对湖北省1961—2015年的凉夏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单站凉夏频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鄂东南凉夏频率最高,鄂西北最低;研究时段内全省性凉夏共发生7次(年),其中强凉夏3次(年)。凉夏事件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此后全省凉夏指数变率增大,在夏季增暖背景下,仍会发生全省性凉夏事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凉夏年、夏季高温年及多雨年大气环流背景发现:凉夏年500hPa、100hPa东亚沿海中纬度位势高度距平波列均呈现为"-"位相分布,而夏季高温年则反之;与夏季高温年相比,凉夏年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约3~5个纬度,南亚高压位置偏南约2~3个纬度;凉夏年中高纬环流多波动,呈现长波长的两槽一脊环流背景,西风带环流偏南;夏季多雨年我国东部自北到南500hPa高度距平位相波列为"-+"分布,但负距平中心比凉夏年更偏西;部分年份既是凉夏年,又是夏季多雨年。另有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Nino 3.4指数与湖北夏季气温异常指数呈现不显著的滞后与同期负相关,凉夏年一般对应赤道中东太平洋暖事件。  相似文献   

10.
空气舒适度     
空气舒适度的预报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极热等7个等级,分别表示人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生理感受。空气舒适度为“极冷”或“极热”时,就是提醒您在示来24h内,人们必须在具有保暖或防暑措施的环  相似文献   

11.
根据溃变理论 [1 ] ,利用“溃变图”和“v→ - 3θ图”对冰雹大风和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溃变理论在冰雹大风和大暴雨天气预报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可作为实用有效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2.
周处强 《贵州气象》2001,25(3):48-48
气象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可分为直接及间接两类 ,直接影响可用中医理论“六淫”致病学说来解释 ,即人类生物机体在长期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即抵御力 ,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对人体没有危害 ,不产生疾病。当气候异常即“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 (如春天当温而反寒 ,冬季当凉而反热 ) ,变化超过了人类机体的承受能力 ,打破了机体的生理平衡 ,产生一些症状或体征后 ,就导致了疾病 ,这种能导致生物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称之为“六淫”邪气 ,是导致外感疾…  相似文献   

13.
冬季亚澳季风环流的低频耦合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2—1983年和1984—1985年两个冬季的欧洲中期预报中心格点资料研究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与澳大利亚夏季风在低频尺度上的相互作用与可能的传播方式。结果表明,我国北部上空的西风急流(及相应的锋区)与澳大利亚的夏季风的低频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它们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为:东亚西风急流通过改变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越赤道气流影响澳大利亚夏季风的低频变化,而澳大利亚夏季风则通过增强或减弱的高空辐散向北气流影响东亚西风急流。将这种相互作用称为亚澳季风环流的“低频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马巧英 《气象》1981,7(4):10-11
1980年,我国的天气气候情况很不正常。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特点。(1)汛期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严重洪涝。(2)夏季,北方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大范围伏旱,华北旱情严重。(3)全国大部地区春、夏持续低温,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寒春、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2—1983年和1984—1985年两个冬季的欧洲中期预报中心格点资料研究了冬季东亚西风急流与澳大利亚夏季风在低频尺度上的相互作用与可能的传播方式。结果表明,我国北部上空的西风急流(及相应的锋区)与澳大利亚的夏季风的低频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它们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为:东亚西风急流通过改变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越赤道气流影响澳大利亚夏季风的低频变化,而澳大利亚夏季风则通过增强或减弱的高空辐散向北气流影响东亚西风急流。将这种相互作用称为亚澳季风环流的“低频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气象学报》2005,16(Z1):48-55
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夏季 85 0hPa和 2 0 0hPa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发现澳大利亚东北部高低层纬向风切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有较好的反相关 ,并定义了澳大利亚季风指数。 9个澳大利亚冬季风 (南半球 )指数低值年与 7个高值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平均差值图表明 ,显著的降水差异出现在长江中下游 ,低值年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 ;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与夏季北半球 5 0 0hPa高度场的相关图在东亚至西太平洋的相关分布呈现出“ - -”结构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中低纬和贝加尔湖的高纬地区是负相关区 ,正相关在我国北方至日本的中纬地区。  相似文献   

17.
2009—2013年间在轨运行的GOCE(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器)卫星似乎已经淡出科学界的视线,然而,这颗曾经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绘制了地球重力场的卫星,对其数据的分析帮助科学家发现南极东部冰盖下存在古老的稳定地块,并且可以与过去相邻的印度和澳大利亚连接起来,是所谓“消失的大陆”。  相似文献   

18.
日华与天气     
陈景奎 《气象》1975,1(9):25-25
在闽南劳动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天上烧饼大变小,天气好不了。”所谓“烧饼”,指的是日华及月华。据老农说,出现这一现象天即将下雨。 我对日华进行了7年观测,并记载了华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发现日华的华圈由大变小(由明显变模糊)对未来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确有指示性(见附  相似文献   

19.
7月份,江南降雨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大部地区降雨适时或偏多,对农作物生长有利。长江中游及黄河下游地区月平均气温偏低;下旬江淮、黄淮等地气温显著偏低,出现罕见“凉夏”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有一个强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部分地区遭冰雹大风袭击。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高压是东亚夏季风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对中国夏季气候存在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弄清年际时间尺度上的澳大利亚高压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利用澳大利哑海平面气压和中国夏季降水站点资料,使用SVD和线性回归方法揭示了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得到:SVD的第1模态的时间系数与通常使用的澳大利亚高压指数相关可达到0.98.在有无考虑ENSO的影响时,SVD的第1模态均反映出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与中国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密切联系,也即澳大利亚高压增强(减弱)时,江南地区降水增多(减少).澳大利亚高压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途径为:澳大利哑高压通过影响赤道纬向气流和越赤道气流并通过类似PJ波列的方式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澳大利亚高压增强时,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同时,105°E处越赤道气流显著加强,为江南地区提供充足水汽源,利于中国江南地区降水;澳大利亚高压减弱时,情况相反;在强(弱)澳大利哑高压年,印度尼西亚及热带辐合带海区SSTA负(正)异常使得低层风场的异常辐散(辐合),激发了澳大利哑南部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同时江南地区出现异常辐合(辐散),引起大气异常上升(下沉)运动,有利于中国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偏多(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