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在流动重力测量工作中,外界气温变化是影响仪器观测精度的重要干扰因素,曾有不少同志在重力格值温度改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试验数据的讨论,开发CG—2型重力仪外业工作的潜力。 从大量重力测量资料和多年来外业实际工作中发现,CG—2型重力仪灵敏度变化主要与外界气温变化相关。当外界环境温差越大,仪器灵敏度变化幅度就越显著,尤其在冬夏两季工作,由于日温差异较大,仪器灵敏度日变化量最大可达2格左右,从而对  相似文献   

2.
石英弹簧重力仪是我国地震系统目前进行野外重力重复观测的主要仪器。由于仪器格值及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直接影响观测成果,迫切需要解决仪器恒温系统的配置。我所石英弹簧重力仪恒温装制研制组的同志根据  相似文献   

3.
地震重力测量中重力相对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地震重力测量中地球重力场相对变化(△g 变化)的若干因素,并定量地作了计算。计算表明:在消除了仪器格值、气温等因素影响后,重力相对变化主要是深部物质运动的结果,其次是岩石圈中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地下水变化作用的量级小于50微加。并就唐山震例作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强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我国开展了为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变化的高精度重力重复测量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有必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研究。文中讨论1973—1984年我国十二次中、强地震前后重力重复测量、重力固体潮汐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绝对和相对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在大小尺度的测网中,测量精度已经可以分别达到十分之几到百分之几μm s~(-2)(1μm s~(-2)=0.1mGal)。所以重力测量技术现在能够作为探测地壳垂直运动的一种有效工具。在把几何水准测量结果转换为由重力场定义的高度时,以及在由重复测量来控制高度参考面的时间变化时,重力测量数据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水准测量相当费时,而且在测距很大时,存在传递的不利因素,所以用重复重力测量来加强和部分地代替水准测量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测定地壳垂直运动中,所测得的重力随时间的变化能否成功地应用,不仅取决于重力和高度变化之间的变换因子的可靠性,而且还取决于重力测量的精度。变换因子应该在代表性测段上由同时进行的水准和重力测量来确定。现在那种建立重力基准控制点的想法正在改变,因为绝对重力仪已经可利用,而且也有可能对相对重力观测仪器做准确的标定,利用反馈系统还可观测到微量的重力差异。因此,目前的工作重点已经放在研究环境特性量的干扰效应上,例如微地震、大气压力和地下水的平面变化,以及研究一些周期性效应如地球潮汐和极性运动。  相似文献   

6.
格值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是目前我国地震系统所使用的重力仪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CG-2型重力仪尤为显著。本文对国家地震局物探队1983—1984年在华北南部测得的重力资料进行了温度格值改正,并对该地区出现的重力变化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航空重力重复线测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量化评估航空重力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采用多次往返的重复线测量方式来测试航空重力仪动态测量的重复性和一致性,但现有规范中没有明确针对航空重力重复线测试数据质量的评估准则,本文研究总结了航空重力重复线测试数据均方差精度计算方法,依据重复线测试数据均方差内、外符合精度的计算结果,可以更为客观地评估仪器的动态测量精度指标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测资料确定LCR重力仪的线性格值和周期误差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台LCR重力仪在首都圈重力网同步观测的大量实测数据,根据其中2台(G570,G596)的基本参数,解算另一台仪器(G147)的线性格值和周期误差参数。由于该方法联立的误差方程较多(达934个),提高了解算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LCR147仪器格值线性参数k=0.999 380,比一般的LCR仪器小0.001,且在周期T3=7.88和T5=70.94处存在明显的周期误差,幅值分别为A3=10.2×10-8m/s2和A5=6.3×10-8m/s2;将本文计算的重力仪线性格值与周期误差参数,运用于首都圈重力地震监测的资料处理分析中,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观测精度,而且对提高重力变化的可信度,削除虚假重力变化信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热型地热资源是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热型地热资源的持续开发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进行地热开采过程中的多方法动态监测十分必要.长周期重复的高精度重力测量可以监测地热田的储层水量和参数变化,为热储建模提供约束,进而为地热田评估及可持续开发提供重要数据,目前正成为研究热点.测量方法一般可分为相对重力测量、绝对重力测量和混合重力测量.本文回顾了世界上多个国家开展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历史、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梳理了地热田开展重力监测的方法技术,包括监测网布设、设备选择、测点高精度定位新技术、各项改正方法、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等,提出了在国内重要地热田开展高精度重力监测的建议.随着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的进步,混合重力测量将成为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发展重点.数据处理及三维反演是目前地热田重力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几次中强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城7.3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已有文献公开发表。在此前后,国内外亦发现了其他有关重力变化的实例。近年还有人对重力重复测量方法与精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重力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及如何提高测量精度等问题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  相似文献   

11.
1985~2003京津唐张地区重力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分析了京津唐张地区1985~2003年详实的重复重力测量资料,重力变化的图像显示该地区的重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测网南部地区出现的较大范围重力增加,增加幅值在(100~300)×10~(-8)m·s~(-2)之间,从可搜集到的高程及地下水资料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流体而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测网北部山区重力趋势性减小,19年减小幅值约30×10~(-87)m·s~(-2),与香山绝对重力点的变化量相当,高程及地下水对此种趋势的影响不大,大面积山区继承性、同步性的构造运动可能是造成地表重力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东部地区重力变化的明显特征是1990年6月至1994年6月间有一重力的快速下降然后上升过程,这可能是与1995年10月滦县 M 5.9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相比之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重力趋势的影响较微弱.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辽西地区使用高精度重力仪(Lacoste—G型)重复测量呈现的重力变化做的相关检验,并对测点的点值变化量进行校正。从而得出辽西14个重力观测点的点值异常。经检验校正后的重力异常幅度一般在20×10~(-8)m·s~(-2)左右,个别观测点有近40×10~(-8)·m·s~(-2)异常,从时空来看,似乎与活动断裂及邻近三次中强地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国大陆基于固定测点的流动重力重复测量是获取区域性重力场变化信号的主要观测手段.通过定期的重复测量,可以了解重力异常变化的空间特征,这些变化信息与区域构造变形和多种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重力重复测量的原始结果中,包含有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何从测量数据中排除干扰,提取与地震有关的可靠信息,是当前重力重复测量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对1970年至1979年京、津、唐、张地区重力重复测量资料作了较系统的统计分析,在比较各种统计分析的结果后,发现用逐步迴归法处理资料,对于寻找产生干扰的原因较有效。统计分析结果证明,在唐山主震前,重力值有趋势性变化和中短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流动重力测量的布局、复测周期以及观测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地震系统重力测量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现行布局、调整复测周期、提高观测技术以及改善观测条件的具体意见。指出: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信息,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布局的优化和复测周期的调整上。  相似文献   

16.
石英弹簧重力仪(ZS型、CG_2型)是目前我国地震、地球物理勘探及测绘部门进行野外流动重力观测的主要仪器。虽然仪器有温度补偿措施,但在野外作业时,环境温度不可能始终在仪器温度补偿点附近,因而补偿是不完全的。大量实测资料表明,这一类型仪器格值及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这种类  相似文献   

17.
在重力网内施测若干个绝对重力点,用以控制相对测量误差的积累,可使网中各待定点重力平差值的精度得到提高,按一定周期进行相对和绝对重力的重复测量,可获得重力变化的绝对量,从而为研究区域重力场的变化提供数据,用这种方法可提高重力复测网对重力变化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96-2003年中国大陆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间利用自由落体式绝对重力仪(FG5/112)对分布在全国55个测点进行了绝对重力测定,观测精度均优于5×10-8 ms-2,对其中80%以上的测点还作了重复观测,文中给出了观测精度及其测量结果的互差.上述的测量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目前重力网的精度和覆盖率,并为研究重力场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还对观测结果和存在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地区水循环的重力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民育  孙少安 《地震学报》1995,17(3):340-346
精密重力测量是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水循环是精密重力测量的主要干扰源.曾有一些学者对地表河湖水位变化、地下水活动对重力场的扰动进行了研究.本文将水循环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滇西山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实测重力资料,研究大气圈、地表、地下3个不同空间水循环的特点、相互联系及其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大气圈水循环对重力场的直接扰动不大;地表湖水水位变化可引起(10——20)10-8 ms-2的重力效应;地下水种类多样、变化复杂、应逐点分析,一般来说对重力场的扰动小于平原地区,在1010-8 ms-2左右.   相似文献   

20.
重力潮汐观测资料的改正和异常背景值的显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瑞浩  傅永好 《地震学报》1991,13(2):259-26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重力潮汐观测的改正和作为地震预报研究的异常背景值的显示问题.文章讨论了仪器弹性系统流变模型改正和惯性改正以及海洋潮汐等的资料精确化问题和气压、地下水等对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文章还讨论了台站重力测量中非潮汐信息的提取问题,从理论上论证并对比了几种滤波器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