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株潭地区现有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177个建制镇及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城镇发育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我国中南部地区极富个性的城镇密集区。核心城市三足鼎立,“井”字形城镇轴带组合初具规模,南部地区缺乏次级中心城市、空间演化处于集聚-扩散阶段是该区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认为,为实现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构建由四级中心构成的城镇等级系统、由三级轴构成的城镇轴带系统以及由3个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应合理布局市(镇)际绿色开敞空间并加速通道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2.
胡伟平 《热带地理》2003,23(3):284-288
对城镇群体概念进行了辨析,基于生态学理论提出城镇群体是具有个体、种群、群落3种基本空间组织状态,由"人"与"地" 二元构素组成的复杂"人-地"生态系统.据此阐述了城镇群体按照3种基本空间组织状态与二元构素划分的空间关系基本类型.分析了集聚与扩散、增长与演替、遗传与突变(应激)、共生与竞争、寄生(绞杀)与袭夺等城镇群体空间关系的行为方式.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进行了城镇群体空间关系的区域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入手,剖析两者的关系及主要差异,分析了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在空间上表现为政策区概念,面向封闭的均质区域,区内具有普适性,其实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过程,不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不具有排他性;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则表现为开放性特征,以"点、线、网络"等结构化语言为基本要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发展的规律性,且同一尺度的不同城镇群体在空间上一般不应交叉。当前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表述中存在过于依赖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叠过多的问题,并对省域城镇空间结构进一步发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根据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运用Zipf公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并在分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中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体系作为现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框架,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适应与反馈的互动关联态势。基于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体系的空间关联特征,结合经济全球化、科学发展观等新背景下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认为中心城镇体系发育与职能强化,都市整合区功能提升与产业升级.东、西部中心培育与产业生态化,城镇发展轴带集聚能力增强,边境城市职能优化与外向经济扩张是今后吉林省城镇体系响应其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本文主要阐述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包括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与目标;城镇体系发展机制——集聚与辐射;城镇体系规划基本观点——经济观与环境观、基本内容——结构与网络和程序——步骤与流程等.并认为,城镇体系规划是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城市-区域理论为基础,运用行为分析、空间组织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形成的新的规划学分支.  相似文献   

7.
金翼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11(2):30-33,47
本文以嫩江流域经济区域为例,探索了区域城镇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对区域经济形态、运动规律及其产业布局调整提出了一些看法。(1)协同进行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2)培育以城市群为主体的产业带;(3)依靠中心城市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地域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乔家君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06,25(2):213-221
以河南省997个城镇数据、近900条交通线数据、127个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节点(各级城镇)发育程度、交通网络联系强度、基质发展水平三方面讨论城镇集聚程度,并在空间分布上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原城镇密集区的不同地域结构进行了空间界定:(1)核心区,包括郑州市区、巩义市、新郑市等13个县域;(2)次核心区,包括登封市、中牟县、新乡县等12个县域;(3)潜在核心区,包括开封县、杞县、通许县等18个县域;(4)外围区,包括洛阳市南部、平顶山市南部、新乡市北部等所辖14个县域。其中,核心区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04倍,人口仅占全省总额的12.22%,GDP总量占全省总量的25.93%。中原城镇密集区今后除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加强城镇联系强度、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外,还要进一步关注城镇密集区发展的薄弱区域。  相似文献   

9.
陈玲  谢正观 《干旱区地理》2007,30(2):301-306
干旱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强烈受制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土地类型等自然约束条件,它们是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的地理基础。干旱区城镇体系构建的优化模式选择,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区域的范围大小。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贯彻非均衡发展思想,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开发区,构建合理的“集聚型城镇体系”是符合干旱区的最佳选择。结合阿拉善左旗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进行分析,提出其未来区域城镇体系的发展应该坚持非均衡发展与优势区位优先开发的道路,通过功能分区、“轴线”的打造、“极点”的快速壮大加快空间集中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相互作用视角分析了河流与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的关联特征及空间表现。河流作为重要自然要素,与城镇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变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并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量结构来看,城镇依河流呈非均衡集中分布格局;2规模结构方面,城镇对河流依赖随规模递增而增强,且大城市分布与河流等级、区位密切相关;3职能结构方面,沿河城镇职能具有河流属性特征,且区域中心城市或综合性城市多沿河分布;4空间结构方面,河流引导沿岸城镇空间布局分异,改变中心地空间布局理论结构,且引导沿岸城镇空间体系呈现出点—轴、双核等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福建省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面对外界各种流体的汇集和离散,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构建福建省区域城镇体系的等级、功能和空间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成功崛起乃是福建省在今后区域规划中的重要任务。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从节点、轴线、网络、域面四个维度分析其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福建省城镇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2个主中心(厦门市、福州市辖区)、1个次中心(泉州市辖区)、6个地方中心和一批较大生产规模城镇;②闽东南地区城镇整体水平高于闽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城镇沿线发展程度仅次于沿海地区城镇密集带;③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较为适中;④福建省城镇经济发展梯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样本单元,对民族自治区语境下收缩城镇的发展特征、形成机理与响应模式展开了理论探讨与实证验证。结果表明:(1)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部有62.5%的城镇被诊断为收缩城镇,但整个自治州并未被诊断为收缩城市,被识别的5个收缩城镇在产业发展、人口结构、经济理念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共性;(2)收缩城镇的形成是中圈功能关联区(整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部的空间分异“驱动”主导、内圈收缩城镇自身发展转型“挤出”+外圈外部性区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所处的外部环境)空间关联“拉动”辅助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物;(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收缩城镇规划响应的路径设计为“加强与中圈功能关联区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3.
区域城镇土地价格体系研究——南京市域城镇案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浮  彭补拙 《地理科学》1998,18(5):449-456
建立了区域城镇土地类(型)、等(级)、级(别)和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商业路线价的城镇土地价格体系,为区域城镇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南京市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以RS和GIS作为技术支撑,基于多期Landsat TM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全数字化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提取鄂尔多斯市城镇空间信息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以地学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城镇扩展的强度和紧凑度,同时以评价指标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相结合方式,对鄂尔多斯市城镇扩展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的开发导致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城镇扩展的重要驱动因子,政府政策性要素在宏观上及区域地理环境作用着城镇的扩展。  相似文献   

15.
周忠学  任志远 《山地学报》2007,25(2):136-141
发展小城镇,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是推动陕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陕北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定量研究,分析了本区城镇体系及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本区城镇化及城镇体系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县域城镇规模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乡镇企业等集体经济的创业优势不再重现,江苏省小城镇发展需要反思和重新定位。以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县域城镇规模变动为研究对象,指出数量变化显著、等级分化加剧、区域分异明显等客观事实。针对行政干预过多、人口吸纳力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用地方式粗放、城建资金匮乏等问题,从制度、经济和社会结构角度分析影响县域城镇规模变化的动力机制,提出县域城镇发展需要制度创新、提升城镇功能、实行区域差异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城镇是区域的核心,生产力分布的集结点,商业和服务业的中心地;同时,城镇又是交通枢纽和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的重要手段,协调国土规划、地区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土规划中各部门规划的重要环节,为落实生产力总体布局提供空间结构的蓝图。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艳华  周国华 《热带地理》2007,27(6):521-525,547
通过借鉴国内外各类城镇群体范围界定的相关经验,从整体规模、中心城镇规模、一般城镇规模、区际联系度等4个方面选择多个指标,对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范围进行了界定,将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的17个县(市、区)列入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密集区内存在的城镇分割发展与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与重复建设、行政牵制与无序竞争等问题,从行政区划的调整、规划体系的协调、经济空间的整合、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进行有机整合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利用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从城镇土地数量、人均城镇土地、城镇 建设占地、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和城镇土地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快 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并将这一阶段的主要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归结为总量失控、 粗放利用、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危及社会和谐发展、土地利 用结构失调, 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 最后从合理引导城镇扩张并加强农地保护、优化区 域和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布局、多手段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居民点建设 用地, 以及防治并举促进城镇土地生态良性化等角度探讨了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1990年以来我国有关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文献,介绍了该领域研究的新动态,认为我国城镇体系规划正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在:规划指导思想从强调经济发展到强调区域协调、空间管制以及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强调打破行政区界线,促进区域一体化和跨区域治理.现阶段我国城镇体系规划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编制理念、目标重点、技术手段、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其与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规划等类型的区域规划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有序、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区域规划体系,以解决不同类型区域规划之间的交叉重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