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不仅破坏地质环境,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华北平原是我国地面沉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为了解地面沉降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需要对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灾害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文章主要探讨了地面沉降灾害的评估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区存在十多条规模不一的地裂缝,地裂缝两侧地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随着地面沉降的加剧,给周边的建筑物、城市道路、市政管道设施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发育和地面沉降的加剧,除了西安地区的地质构造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为过量汲取地下水所致。所以,对地裂缝的防治除了采取一些被动措施,如建筑物规划时应避让地裂缝、地裂缝附近的建筑物均应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等外,我们还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即严格控制深层承压水的开采量,以减小地裂缝两侧地面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量,从而降低地裂缝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与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因强烈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国土开发、环境保护乃至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1地面沉降灾害发育特征苏锡常地面沉降在60年代就初露端倪。目前,三城市沉降中心的累计最大沉降量均已超过10加nl_。苏州市自7O年代以来,经济突飞猛进,为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对第4、第皿承压水大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诱发了地面沉降灾害,197O~1983年苏州城区年均沉降量约10~20—。n,近年来,沉降速率有所加快,达20~4Omm/a,已形成齐门外大桥等数个…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关系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灰色动态关联时序分析模型,定量地分辨出由地裂缝活动引起的垂直位错及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下沉量在西安地面沉降量值中各自所占比例,从而为制订合理的管理控制对策提供了地质依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是加速潮灾、涝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源.由于上海市市政建设和高层建筑的建设以及周边地区继续抽取地下水的影响,地面沉降趋势仍在继续.这使上海市在未来必将遭受地面沉降灾害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分析了上海市未来地面沉降灾害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程度等.通过对影响未来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运用统计方法评估了2001-2020年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的经济损失.经评估,2001-2020年上海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经济损失总额为245.7亿元. 相似文献
6.
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构成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造成灾害的经济损失调查和分析计算工作开展较晚,研究案例较少。灾情评价这部分工作对于地面沉降防治的决策和防控效益的评价必不可少,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面沉降及地裂缝阶段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可视其为复合地质灾害现象。二者性质不同,但就其发展阶段或单旋回过程而言,皆可将其归并于有限系统。本文讨论了西安市小寨地面沉降带的地质背景,建立了泊松旋回预测方程,论证了二者的演化规律及其盛衰阶段。引入指数函数法,进行了沉降阶段的对比研究。根据历史记录,讨论了西安地裂缝兴衰与我国陆块板内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南部地面沉降与地裂缝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长江三角洲南部产生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在时空上与地下水开采具有密切联系,在地下水开采高峰期,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增加,在地下水位稳定期和回升期,地面沉降速率显著减小,甚至出现少量回弹.平面上,地面沉降分布形态与主采层地下水位分布形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垂向上,地面沉降分布形态与沉降层、主采层及土层的厚度、压缩性等有关,弱透水层和含水层都可能成为主要沉降层.开采地下水条件下土层的变形与其经历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有关,不仅弱透水层存在塑性和粘塑性变形,在一定水位变化条件下含水砂层也存在塑性和粘塑性变形.地面沉降是地表下所有受影响土层的变形之和,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发展,应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避免出现地下水位低于土层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最低水位. 相似文献
9.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是北京平原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在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在时间、空间和活动方式上的关联,认为二者在加剧活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在活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发育起点不同,分布上也存在某些不一致性。并以高丽营地裂缝为例,分析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八仙庄地面沉降监测站分层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孔的年水位变幅和勘察孔揭露的地层情况,计算出地裂缝两侧土层不均匀沉降差占地裂缝垂向位错量的30%。研究结果可为二者的联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ANN的苏锡常地裂缝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地裂缝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灾害出现在苏锡常平原上,已有十多年历史,给地区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作者在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在地裂缝形成中的作用。确定了“起伏的基底外加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作用”这一地裂缝成灾模式。研究认为地裂缝的发生与地下水及地面沉降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需要有量的配合。初步确定了水位埋深50m,地面沉降量达500mm这样一个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易发环境。通过文章的研究,使得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产生机制更加清晰。文中一些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论将对该地区地裂缝防治区划产生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泥百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性的测算和统计。它是泥石流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泥石流灾害,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可能伴有潜在的间接影响。此外,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的不同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所以,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需要通过适当的指标来反映。根据承灾体特点,文章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指标,分别为人员损失、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费用,并且对于每个指标给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人员损失主要由因灾死亡损失和因灾伤害损失两部分构成;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集在在建筑、资产、交通、管线、资源5个方面,间接经济损失则通过与直接经;声损失的比例关系来进行换算;救灾投入费用是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治理、恢复等所花费的费用。最终的灾害总损失等于上述3部分损失之和。在此基础上,综合时间和地域因素,提出了灾害损失的时空比较方法,从而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为定量反映灾情、进行泥石流救灾优先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地表沉陷灾害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文章论述了条带煤采空区所引起的地表沉陷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灾害的研究程式和研究方法,并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实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裂缝的成因,几何形态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保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3):43-45
本文重点论述了构造地裂隙的成因,形态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关系。对非构造成因的地裂缝也作了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了研究地裂的目的是为预防地质灾害服务,在预防方面尽量采取避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汾渭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考虑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黄土的流变特性对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的影响,采用分级循环加卸载方式,对西安地区长安地裂缝(fc1)带Q3原状黄土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三轴流变特性试验,得到了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蠕变加、卸载曲线和应变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下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表现为低应力下为减速蠕变,高应力下为减速蠕变和等速蠕变的特征。并基于统一流变力学模型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西安地区地裂缝带Q3原状黄土的三维蠕变本构模型,获得了相应的本构模型参数。该成果为研究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模式及其力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安地下水监测和详细的地层剖面资料,采用比奥固结理论和不连续面的接触分析,建立了含2条地裂缝的典型地段的二维抽水沉降计算模型,对先存断裂存在时抽水作用下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尽可能精细地模拟计算。结合该计算段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西安市抽水作用下地层压缩量垂向上的分布特点及地面沉降水平位置上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认为,西安市的地面沉降量主要由100~300 m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量组成,地裂缝的出现不单是地层厚度不同产生的差异沉降引起的,先存断裂面的作用也很大。由于断裂的存在以及其正断层的特点,沉降过程中上盘(南盘)的沉降得到了放大,而下盘(北盘)沉降缩小,不同结果导致地面沉降在断裂位置出现差异放大现象,导致地裂缝越来越严重。研究成果很好地解释西安地裂缝附近地面沉降的反常差异现象,对于进一步确定地裂缝的成因、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运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3):83-86,90
深圳市东部供水隧洞掘进至龙岗区横岗镇西坑村边时突然涌水,涌水量200m^3/h,引起西坑老屋村井水干枯、大面积地面塌陷,局部塌陷、房屋倒塌。为查明地面塌陷、房屋倒塌原因,深圳市水务局邀请在深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进行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塌陷与岩溶关系密切,但查1/5万深圳地质图及隧洞详勘报告,老屋村地下并无岩溶地层。专家认为地层判断有错误,建议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察手段,查清隧洞涌水点前方一西坑谷地及老屋村塌陷范围内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市水务局委托深圳市勘察研究院在隧洞轴线经过的西坑谷地段补孔13个,老屋村塌陷范围补孔33个,并结合钻孔CT物探及钻孔抽水试验进行勘察。勘察结果证实西坑老屋村塌陷范围是埋藏型岩溶盆地,隧洞涌水点是岩溶盆地地下水的排泄口,并查清了隧洞穿越岩溶区的长度、岩溶发育程度及发育规律。建议采用全断面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堵水方法进行隧洞施工。结果顺利穿过了复杂岩溶地段及断裂破碎带。老屋村再未出现沉降、塌陷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冰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84-2014年新疆雹灾受灾面积、总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新疆生产总值及以县为单位的雹灾频次等统计数据,构建雹灾经济损失指标和风险度指标,进行新疆冰雹灾害评估研究。其中雹灾经济损失指标可用于评价新疆雹灾经济损失的趋势变化,风险度指标可借助GIS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形成新疆雹灾风险区划。研究表明:雹灾经济损失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受环境不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二者保持着较好的正相关性。新疆冰雹灾害总体以中、低度风险为主,高风险次之。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喇叭形河谷地带的伊犁地区及其两侧的阿克苏、博州等地,建议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人工防雹能力等方式降低上述区域的雹灾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