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馬宗晉 《地质科学》1964,5(1):76-90
鄂西地区广泛分布着古生代及中生代的沉积岩系,它们的构造形态较为复杂,但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本文试图综合不同分区的构造特点并加以力学分析,然后再对它们的空间变化从力学上予以说明,以供区域找矿和对掩盖区进行构造预测时参考。工作中除进行野外观察和对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和力学分析而外,还做了部分的室内模拟实验,以求定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以来,这一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新成果。通过由达县沿大巴山前缘至鄂西秭归盆地这套地层的划分和追索对比,笔者认为南古所[1977年]将鄂西的沙镇溪组和香溪组(狭义)分别与四川盆地的须家河组和白田坝组对比的意见值得商榷。现提出修正对比方案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4.
北京地区中生代若干地质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生代早期较隐蔽与微弱的东西向褶皱与断裂、沉积岩层含火山灰并未受变质、地层超覆与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等方面,探讨印支运动在北京地区的存在和特点;从中生代中、晚期较广泛而剧烈的北东向褶皱与断裂、地层缺失与超覆或不整合关系、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活动等方面,讨论燕山运动在北京地区的存在和特点;根据早白垩世古植物与孢粉组合特征,结合邻区资料,指出北京地区属于我国早白垩世南、北孢粉-植物地理区之间的过渡区。最后讨论早侏罗世蔡家岭组建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地质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一样,必须把发展地质科学技术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作,目前出露于地表的矿不多了,地质工作程度愈来愈高,找矿难度愈来愈大.从湖南省来看,尽管过去投入的探矿工程年年大幅度的增加,但找矿效果却愈来  相似文献   

6.
走滑构造及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福元  葛文春 《世界地质》1994,13(1):105-112
走滑构造及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研究的意义吴福元,葛文春,孙德有(地球科学系)随着国际上70年代推覆构造热,80年代伸展构造热之后,人们推测90年代将是走滑构造(strike-sliptectonics)研究的10年,然而在板块构造学说提出近30年后的...  相似文献   

7.
李捷  谭彭 《地质论评》1951,16(1):70-70
鄂西水成赤铁矿,分布於宜都、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宣恩,五峰、鹤峰等县’面积甚广,在纵横四五百里的地区内,露头很多,其地质时代,前人曾将它列入石炭纪,就此次在野外工作所见,看其所含岩层与湖南宁乡的上泥盆纪水成赤铁矿层很相彷彿。兹就铁矿层内的岩石性质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疆博格达山晚中生代以来的差异剥露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博格达山山前不同构造带内9个砂岩样品的裂变径迹分析与热史模拟表明,博格达山浅部造山过程以前展式(盖层滑脱带内)与后展式(基底卷入带内)同时发育的逆冲构造扩展模式为特征;博格达山晚中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抬升作用主要发生在155~135Ma、90~70Ma、约40Ma和约10Ma等4期,其隆升剥蚀史主要经历了燕山早期的初始整体隆升(剥蚀量为0.83~1.2km)、燕山晚期的缓慢抬升(剥蚀量为0.68~0.83km)和喜马拉雅晚期的急剧差异隆升-剥露(逆冲推覆带的剥蚀量约为5.0km、基底卷入带的剥蚀量为1.82~3.18km、盖层滑脱带的剥蚀量为~2.73km)等3个阶段,其中盖层滑脱带因剥露作用启动的时间较晚而表现为冷却速率快、剥蚀速率高。博格达山晚中生代以来的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地体的碰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前人工作概述溧水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带中许多继承性火山岩盆地之一,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广泛分布,其出露面积约占全部出露地层的一半左右,在本区地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与本区锶、铁、铜、金及膨润土等矿产的形成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鄂西—渝东地区热史恢复及烃源岩成烃史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鄂西—渝东地区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在晚二叠世初期达到最高古热流(可达68~78mW/m2,地表热流),从晚二叠世初到现今古热流持续降低,在侏罗纪末期古热流平均为~54mW/m2(地表热流);鄂西—渝东地区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不整合面的剥蚀量可达1700~4000m。成烃史研究表明:鄂西—渝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在晚志留世—早二叠世进入生油高峰,在早-中三叠世进入生气期,中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晚志留世、二叠纪—中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而二叠系烃源岩在早三叠世进入生油门限,于中-晚三叠世达到生油高峰,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气期,晚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早-中三叠世及侏罗纪。  相似文献   

11.
博克图属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中部,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广泛分布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层。文章通过对火山岩地层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博克图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结果表明:1)博克图地区塔木兰沟组以玄武岩和粗面岩为主,满克头鄂博、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以流纹岩为主。2)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源区为受俯冲流体交代形成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基性岩浆,并且受到了上地壳物质的混染。3)博克图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和减薄环境,岩浆演化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参加了江苏省地质局探矿工程处召开的一次探矿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会上大家就进一步改进当前钻探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这些意见对改进局今后的生产技术管理有很大参考价值。同时从点看面,也关系到全国地质系统,特将记录扼要整理供有关部门或钻探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化建设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在我们地质部门,要不断促进地质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于组织计划好科技工作.近年来,地质部门加强了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制定了科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地质科技工作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如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全国地层表、全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江西钨矿、贵州汞矿、中国金矿研究及高频介电分离仪、硬  相似文献   

14.
一、地质设计革命是地质工作革命化的中心环节当前地质工作的主要矛盾,集中反映在地质设计及设计执行中。所以我们认为地质工作革命化,要从地质设计革命入手。第一,地质设计,应该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国  相似文献   

15.
鄂西中央背斜带位于扬子陆块扬子碳酸盐台地构造区和川中(鄂西)前陆盆地构造区,构造形迹保存完整,对于研究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区域优势.根据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将本区侏罗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分为5个主要期次:(1)187.4~180.1 Ma之间的早侏罗世时期,本区地层发生隆升,导致了九里岗组与桐竹园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2)180.1~115.6 Ma的侏罗纪中晚期至早白垩世,发生区域沉降,并接受陆相碎屑沉积;(3)115.6~78.8 Ma的白垩纪晚期,再次缓慢隆升并遭受剥蚀;(4)78.8~63.6 Ma的白垩纪末至古近纪初,再次发生构造沉降,沉积了白垩系跑马岗组;(5)之后,本区总体处于大幅度构造隆升状态,但2.6 Ma后的第四纪开始有小幅沉降.根据以上构造演化历史,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定量重建了本区区域挤压-伸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的地方,从1863年9月美国学者庞培莱调查京西地质开始,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国学者编写了第一部基础地质专著《北京西山地质志》;民国时期“燕山运动”的提出和“北京猿人”的发现成为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基础地质重大成果;解放后,地质工作者在北京率先实现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全覆盖,出版了《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和《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在唐山大地震后,开展北京平原基础地质的综合研究,提升北京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北京现在和将来的城市地质调查应立足于基础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席禔 《地质论评》1946,11(Z3):403-405
云南省内,当古生代时,每纪地质史之情形,多有不同之?,兹分别简约述之于下: 当下寒武纪时,海水侵入,极为普遍,仅云南中部高地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应用火山构造一岩相法对浙、闽、赣这一特大型火山岩区,进行区域性综合研究的尝试。除阐明了所用基本方法的根据、实质等要点外;首次从旋回角度系统探讨本区统一旋回地层的划分,火山构造类型、构造格局与火山杂岩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与演化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与传统认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及火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言笔者有机会于1981年至1983年期间参加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区金属矿产成矿远景区划工作。在工作期间,得到山东、安微、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局及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系统全面地搜集了东南沿海七省区(其范围:郯庐断裂及其南延赣江断裂以东、渤海湾以南,包括福建、浙江全境和山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理解燕山西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根据近年来取得的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数据,本文研究北京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的时间序列。北京地区中生代侵入活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个阶段。现有资料尚无法确证北京地区有中侏罗世时期的深成岩浆活动,这表明前人厘定的八达岭杂岩带和北京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岩石谱系问题甚多,未能反映北京地区中生代岩浆侵入事件的真实序列。根据侵入岩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燕山西段侏罗-白垩纪地壳发生减薄、进入后造山阶段的时限应该在130~125 Ma之后。建立完整的燕山西段晚中生代侵入活动时空分布格局,还需更多的野外工作和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