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开放改革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抓住机遇,扩大改革开放,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目前,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软科学项目研究的综合报告书。文章着重阐述了省区经济为什么要实行开放,开放什么,“开放”与省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针对政府的需要,文章提出了实施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战略措施,也提出了一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戴翔  曾令涵 《地理科学》2024,(4):651-659
与以往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不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由于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不仅为更多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且力图改善其分工地位,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具有包容性开放的方向发展,让开放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多地惠及世界各国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包容性开放效应的表征变量,基于2010—2019年ADBMRIO数据库中6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开放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HDI提升,表现出较好的包容性开放特征,并且上述效应主要通过提升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改善分工地位2个作用机制产生,理论假说得到了较好的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结果。据此可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实践经验证明中国已经走在推动包容性开放道路上,包容性开放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然灾害现状与新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一个多灾且严重的国家,依据最新资料,分析了日本自然灾害的现状特征;自然灾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而社会经济变化可能成为新的致灾因素并形成新的灾害形式。本文特别对城市化、过疏化、高龄化和网络化与灾害进行了论述;最后论述了“自助”“共助”和“公助”三位一体的防灾基本对策的内容。这些对正处于高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河北省沿海开放区经济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各子系统的功能,探讨了实用模型的筛选与相应软件的发,以及本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河北省沿海开放区经济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各子系统的功能,探讨了实用模型的筛选与相应软件的开发,以及本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洪焱 《西部资源》2014,(1):144-145
土地储备已经成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土地管理职能、参与宏观调控、保障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沿边开放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不仅是加速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指示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雷军  张利  张小雷 《干旱区地理》2011,34(5):820-829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减排CO2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特大乌鲁木齐为例,分别从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产业和行业能耗情况、碳排放和碳汇能力等方面系统分析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乌鲁木齐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乌鲁木齐当前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明显,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三角洲开放区和特殊政策的海南岛等,已形成了一条多层次、多功能的开放带.这一条带的形成有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有18000km 的海岸线、众多的天然良港;有我国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为腹地;有内河和铁路沟通.而且,香港、澳门和侨乡都位于这条带上,经济基础雄厚、人才集中,外引内联,条件十分优越.沿海开放带的经济发展,对推动中部、西部地带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0 建国以来的40年,我国的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生过多次失误,走了不少弯路。在制定“八五”计划之际,我们应该认真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一、“六五”以来我国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效应评价 2.0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基本上受着平衡发展思潮的影响和支配,片面追求地区平衡目标。过分强调生产力的平衡布局和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塌陷"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是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拐点。2000年开始,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增幅略显“中部塌陷”迹象,人均GDP水平格局亦存在“中部塌陷”的趋向;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部塌陷”格局已经形成。可见,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各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表现出的“塌陷”特征及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塌陷”趋势是明显的。中部地区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看,以及其空间区位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影响看,都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重要的区域。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起1979年前,珠江三角洲(本文指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中的“小三角”,以下简称本区) 虽号称鱼米果菜之乡,但经济发展较慢,开放程度不大,工农业总产值人平只有749元,1979年后,本区经济发展迅速,见表1。从表中看出,1984年本区工农业总产值人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本文选取2005—2018年的崇明时序数据,通过熵值法、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崇明环境保护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得到提升,互为因果关系;环境保护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冲击响应表现为正向效应,这主要得益于上海对崇明环境保护“硬输血”的直接财政支持,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保护水平的冲击响应为先降后升的“V”型的负向影响,这与市区两级政府采取激励导向的“软输血”制度安排有关;环境保护水平对经济发展水平起着稳定的支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保护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崇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从“硬输血”和“弱输血”到“自我造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樊杰  杨晓光 《地理研究》2000,19(1):8-14
从协调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观点出发,概要总结了我国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扶贫和扶持民族地区主要政策的成效,解剖了欠发展优势地区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密切对内联系与协作的基本战略;同时建议将“西部沿边落后的民族地区→黄河与长江中上游生态保育地区→沿海相对贫困地区”的梯级扶持政策,作为我国“十五”期间宏观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结合福建沿海开放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了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三条基本规律:1)地区经济的定向开发与走廊式发展;2)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3)地区经济集聚与扩散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周期发展的上升阶段,全国不仅呈现了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大调整,东北大振兴的全面均衡的发展格局,而且各地区之间互动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本文在对锦州经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的思考及对策。一、锦州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期间,锦州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从全国来看,中央将东北作为新经济区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和产业布局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更高的发展平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省…  相似文献   

19.
1949—2007年新疆绿洲经济分布格局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疆绿洲经济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以1949—2007年87个县市人均GDP数据为资料,运用空间概率模型和ArcGIS技术,分析了1949—1978年、1978—1990年、1990—2007年3个阶段新疆绿洲经济分布格局时空演变规律。首先根据人均GDP,把全疆县市分为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4类经济发展类型,运用马尔科夫链转移矩阵求出新疆各县市在3个阶段转移概率,用ArcGIS把3个阶段空间转移格局可视化。其次构建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不同背景区域对4类经济发展类型空间转移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1949—2007年间,以县市为单位的新疆绿洲经济格局空间分布发生了“俱乐部趋同”现象,其中高水平和低水平经济发展类型非常明显,主要动力是新疆绿洲主导经济由原来的农牧业转变成以资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行政、交通为主的第三产业。②4类经济发展类型在3个阶段转移方向不同,计划经济期间表现出中低水平经济发展类型向上转移,区域均衡发展政策起到强大作用。在市场经济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区域倾向于“俱乐部趋同”,市场“极化”作用明显。区域转移强度不同,相邻层次水平区域转移明显,“跨层次”转移较弱。③绿洲背景区域作用具有选择性和时效性,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域背景对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区域保持原状态起到阻碍作用,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对高水平、低水平区域保持原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其他规律性不明显。④绿洲经济低水平经济发展类型转移较小,稳定性强,“负马太效应”显著;高水平经济发展类型稳定性差,在不同阶段均发生15%左右的向下转移,表现出经济的脆弱性和低级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利用1995-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旅游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经济增长、贸易开放程度、失业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① 传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倒“U”型EKC假说成立,受教育程度(-0.061)、失业率(-0.062)和贸易开放程度(-0.170)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人均CO2排放量,其中,贸易开放程度的减排作用最为明显;城市化水平(2.113)的提高会增加人均CO2排放量。② 旅游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旅游接待人次与人均CO2排放量拟合曲线呈正“U”型,而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CO2排放量则呈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良性发展状态。③ 旅游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会使得EKC向下方移动,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得到减轻,且高旅游专业化区域旅游接待人次与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转折点相对较高,而其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转折点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