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氟镁石-萤石型金矿的成岩成矿机制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大中  郑若锋 《江西地质》1999,13(4):288-294
在岩浆及热液中,氟以氟化硅,硅氟酸迁移,金呈金氢化物,金合金氢化物迁移(或),金,银,铜,铁,铬羰基化合物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氟镁石-萤石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森林沼泽景观区腐殖酸与砂金矿床的成因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玉军 《矿产与地质》1999,13(3):161-165
土壤和地表水中有大量的腐殖酸,而腐殖酸对金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和吸附作用。在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中,腐殖酸严重影响着金的迁移与富集。因此在森林沼泽景观条件下,腐殖酸对砂金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银系列矿物是常见的共生矿物,这是由于Au与Ag电价相同,原子半径均为1.44(?),晶体构造均属于立方面心晶格,晶胞参数亦相近所致。所以在自然界中除了纯瑞元的自然银、自然金外,金与银可形成无限的固溶体,这又决定了金银矿物成分的复杂性。笔者近年来在反射率测试中,遇到过金、银系列矿物成分不同,反射率有异:反射率随金的成色降低而增高,也就是随着银的含量增高而增高。所以企图从反射率的变化探讨Au、  相似文献   

4.
对天然水,土壤和岩石中金与腐殖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及Au-腐殖酸和AuCl4ˉ-腐殖酸在体系中相互作用的实验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金与腐殖酸有机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乃是表生带中金的迁移和富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了从碳质矿石中萃取金的工艺特点,影响到岩石,矿石,土壤和天然水中金的测定准确性,进而对金矿质普查和评价的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墨江县金厂金矿床金银矿物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银系列矿物在云南墨江金厂金矿床中出现于蛇纹岩、含金石英脉.根据金银矿物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确定了与成因产状对应的形态、赋存状态、矿物共(伴)生组合、化学成分等系列标型.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金的成色有下降的趋势,银含量及矿物中微量元素总量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银金矿中微量元素总量...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正> 《贵金属地质》发刊了。 贵金属虽不只指金、银而言,但是一提起贵金属,人们就会立刻想到金和银。金、银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硬通货。一个国家金、银的存储量反映了该国家的实力。金、银亦是很重要的工业金属,其工业用途日益广泛。至今人们对金、银追求的狂热程度仍始终未减。金、银价格的暴涨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发疯似地寻找金、银矿的热浪方兴未艾。 金、银矿是我国的急需矿种,国内资源的保证程度和产量还比较低。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巨额赔款是中国贫穷的直接原因,有据为证,仅“辛丑条约”中国付八国海关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帝国主义从我国抢掠和索赔了大量金、银。为尽快使我国富起来;必须加强金、银等贵金属矿产的地质与勘探工作。尽快增加金、银矿储量与产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大林山金银矿为-复杂型多金属矿,原矿直接氰化金浸出率只有75%,银浸出率只有18%,通过原矿氯焙烧再氰化,金浸出率92%,银浸 90%,采用锌置换,置换率95%,最后用酸法分离得较纯的金和银。  相似文献   

8.
金-锑和金-银建造的矿床在世界许多矿区广为发育,但它们在空间上到处都是没有联系的。在太平洋矿带中,金-银矿床分布在外带,而金-锑矿床则分布在内带。在这些地带的接触部位有时形成过渡的金-锑-银建造矿床。在上述矿床中金和锑是以不同数量关系参与的普遍的元素。至于银,则对金-锑建造矿床来说这一元素并不是典型的。并且极少以杂质的形式遇到。 金-银建造和金-锑建造矿床的矿石在地球化学属性方面的明显差别是由它们形成时所处的地质环境、金属来源以及物理-化学参数等的特性所造成的。首先我们发现,所  相似文献   

9.
金银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铁矿是一种遍在矿物,从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中,几乎都有产出. 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金的关系尤为密切,绝大多数原生金一银矿床中都有大量黄铁矿产出.例如:金-黄铁矿-石英脉;金  相似文献   

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医,医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新桥硫铁矿是一大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铜、硫、铁、铅、锌 ,并伴生有以金、银、镉为主的 13种有益组分 ,其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 ,大部分呈细粒分散状包裹嵌布于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中。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银、银金矿 ,亦呈细粒分散状包裹嵌布于脉石、磁铁矿和黄铜矿中。金银在矿床中分布不均 ,在矿体走向和向深部方向局布富集有一定规律。有必要进一步圈定金、银异常区 ,进行独立金、银矿体找矿和资源预测。本矿金、银皆属难解离型 ,建议在电解粗铜中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姜跃先 《矿物学报》1993,13(3):250-253
本文提出了自然金-银类质同象系列矿物的晶胞参数与金、银原子数百分比成二次函数关系,推导出了表示二者之间函数关系的方程式。利用该方程式,可以用金原子数百分比计算出晶胞参数,反之亦然。并且从金、银二者的电负性出发,对a值的变化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概述燕山地区前寒武系中金的背景值和近年在中、上元古界中新发现许多金、银矿床等事实的基础上,从伸展构造理论出发,研究了燕山地区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中、上元古界中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一伸展构造密切相关,由此对燕山地区前寒武纪金、银贵金属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典豪  丁孝石  吴澄宇  张长江 《地质学报》1991,65(2):127-140,T001
本矿床是燕山期的热液充填-交代脉状铅-锌-银矿床。其中伴生有综合利用伤值的金、银。金、银主要呈微粒自然金、银金矿、脆银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和自然银产出。金矿物常与辉铋铅矿、自然铋、未命名的Bi_2Te矿物相伴生,包裹于或充填于黄铁矿、铁闪锌矿、含铁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微裂隙中。银矿物通常产于方铅矿、铁闪锌矿和黄铁矿的解理或裂隙内,但不与金、铋矿物伴生。金、银矿化晚于铅、锌矿化,而金矿化相对早于银矿化。  相似文献   

16.
韩秀伶  丁奎首 《地质科学》1997,32(4):521-523
富银黄铜矿发现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斑洪乡拱丁金矿石英脉内,该矿是以金(银)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共生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银黝铜矿及辉锑铅银矿等。  相似文献   

17.
张强 《地质与资源》2009,18(1):31-36
冀北(京津)地区金(银)矿的成矿主要受古隆起及长期活动的东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在古隆起内部及边缘发育的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了多个金(银)等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与金(银)矿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金(银)矿化多位于岩浆作用形成的中酸性岩体附近或岩体之间.太古宙变质岩系中的“角闪质”岩石的金(银)元素背景值普遍较高,为本区的主要矿源层,角闪岩相是含金(银)的主要岩相.金矿成矿为多期、多次叠加,主要成矿时代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其中燕山期较为重要,是区域金、银、铜、铅、锌成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Klerksdorp会矿田(南非)的上维特瓦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与Venters-dorp系的元古代含金铀沉积层中金的形态是用电子显微扫描方法研究的。金的形态可分为三类型:(1)碎屑金;(2)重结晶金;(3)与碳质物伴生的金。不同地层部位金中的银含量(以成色表示)是通过附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能量色散x射线显微分析器测定的。 碎屑金最初是在离源区搬运了不到30公里沉积下来的,这是通过将维特瓦特斯兰德系中的金与近代冲积砂矿床进行比较而查明的。第二种类型的金由碎屑金小规模地重结晶生成。原始的Lichenlike植物簇部分地圈闭碎屑金于它们的纤维中,因此,金就加入其植物构造中,而形成第三种类型的金。 三种类型金的成色是相等的。银的无选择性重分配发生于碎屑金形成第二和第三种类型金的期间。金中的银含量随地层而变化。根据金的成色,在克菜克斯道普金矿田的主要矿化层,即Vaal矿脉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相。 在维特瓦特斯兰德时期由于缺氧和还原环境,在河流搬运金的过程中没有银的溶滤。维持瓦特斯兰德金成色的变化可以归结为原生金矿床中银含量变化所造成的,这些原生金矿床很可能是位于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周围的太古代绿岩——花岗岩区。 在Klerksdorp金矿田具重要经济价值的地层单元中发现,金中的银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多期次成矿及金银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在沉积岩或岩浆岩中均普遍发育电气石化,不同的岩石均出现电气石化说明电气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电气石化强烈的地段多发现金矿物说明电气石与金矿物的关系密切。硫化物的互相穿插和交代现象,说明矿床是经过多期次热液叠加的结果。金元素分布在硫化物中较脉石多,银元素在硫化物和脉石中没有太大的变化;金银以较均匀的点相间分布,未形成矿物固溶体相;在出现金矿物的地段,金、银的含量明显上升,铁、硫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20.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的金属矿物及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殿芬  周文茂 《矿床地质》1995,14(2):127-149
小西南岔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矿床,以金、铜为主,伴有银、铋矿化。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金的成色低,平均成色728,且变化在305~993这一较大范围内。另外,还发现了碲银矿、硫碲银铋铅矿、自然铋、赫啼铋矿、富硫铋铅矿等多种银、铋矿物。成矿早期只有微弱的铜(钼)矿化,大量金和铜富集于成矿中期(210~475℃),而银、铋矿化则出现在成矿作用晚期(160~2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