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高山河组、云梦山组碎屑岩系,是熊耳群火山岩系的第一沉积盖层,局部夹火山岩层。火山岩以熔岩为主,其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形成于大陆裂谷,该裂谷可能是熊耳期大陆裂谷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过渡带的南北界线大体为铁炉子—黑河断裂和石门—马超营断裂,称之为洛南—栾川过渡带。本文通过对熊耳群、栾川群大红口组和宽坪群下部火山岩的造岩元素、微量元素扣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过渡带及北秦岭造山带上存在着三条不同性质的裂谷,它们分别为大陆内部裂谷、近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裂谷和弧后盆地拉张裂谷,从而也表明当时洛南—栾川过渡带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壳性质就已介于南北两大构造单元之间。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沉积,豫西地区兵马沟组作为其早期陆源碎屑充填沉积,对于探讨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岩性及粒度特征划分沉积相,探讨渑池地区兵马沟组沉积环境演化,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沉积环境演化提供约束。豫西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剖面自下而上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砾砂岩,垂向上沉积物粒度特征具粗-细-粗的变化,概率累计曲线揭示其水动力条件先减小后变大,兵马沟组下段为河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亚相,上段为滨海相的临滨-前滨亚相,其代表华北克拉通南缘构造活跃期-稳定盖层沉积期之间初期海进-海退旋回;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南缘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的古地形特征,兵马沟组是该时期熊耳群或华北克拉通古老基底遭受快速剥蚀的产物;对比不同地区的兵马沟组沉积特征,其在区域上的沉积差异可能是沉积时间及古地形差异性造成的。渑池地区兵马沟组在该时期仍受华北克拉通熊耳裂谷活动的影响,兵马沟组记录了裂谷盆地充填早期的演化过程,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火山岩、沉积岩、变质作用与花岗岩成岩和形成环境的综合研究,本文确认熊耳群玄武粗安岩-英安流纹岩组合、大红口组粗面岩组合具低级壳幔热动力状态,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秦岭群、宽坪群变拉斑玄武岩建造具中级壳幔热动力状态,形成于海槽环境;二郎坪群、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发育于高级壳幔热动力状态的海盆环境,具有下地幔岩石圈拆离导致的A型俯冲造山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豫晋陕交界地带的华北板块南缘,时限为1850~1650Ma。通过火山熔岩中沉积岩夹层(砂岩、泥岩、硅质岩和碳酸盐岩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生成的古地理环境是以陆相为主,晚期才有海水入侵,沉积了一些海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6.
本区熊耳群可划分为两个喷发旋回及五个地层组。自下而上,第一旋回包括磨石沟组、张合庙组、焦园组;第二旋回包括坡前街组、眼窑寨组。熊耳群古火山岩包括喷发相、火山管道相、次火山相及火山喷发沉积相。其喷发机构中央,发育一个熔岩穹丘带。伴随中央喷发,侧向火山活动环绕中央喷发带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级别的古火山构造,包括熔岩穹丘、喷发盆地、溢流通道、爆发通道等形式,并形成一个环状卫星式的古火山构造群。  相似文献   

7.
地处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造山带、华北地台南缘及扬子地台西北缘区,中、晚元古宙可能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其中一个位于东秦岭以商南为三联点,其北东支为熊耳裂谷,西支和东南支分别为宽坪和红安裂谷。另一个位于西秦岭以天水为三联点,其北西支为中、祁连地轴南缘朱龙关群分布一线,西南支为扬子西北缘盐边—碧口群分布一线;二者曾发育成洋盆。东支仍为宽坪裂谷,其与东秦岭“三叉”系之西支为复合臂。构成的构造格局很象大西洋与其东侧几内亚海湾附近贝努埃—楚马“三叉”系构成之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条山大陆裂谷发育于晚太古—早元古代,其构造演化完全受制于两大地壳波系的波浪状运动。本文提供了五个方面的证据:①业已从绛县群—中条群及邻区相应地层中,获得大量的2700~2300Ma的同位素年龄数据;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等显示了两大地壳波浪的交替作用;③地层剖面结构显示出典型的大陆裂谷建造特征;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绛县群火山岩为“双峰式”,火山岩稀土曲线与世界其它典型的前寒武大陆裂谷一致;⑤花岗岩可分两期,绛县期末为挤压环境,中条期为张裂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境内熊耳群成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化特点的分析,认为中条山安山岩与熊耳群地质特征一致,成矿特点基本相同,均有矿体受构造破碎带和杏仁状安山岩双重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中条山区安山岩中找矿方向为基底地层出露的周边安山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笔者对熊耳群火山岩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室内工作,并充分收集、整理了前人成果资料。对熊耳群火山岩有一些新的认识。 1.熊耳群火山岩为亚碱性系列,没有碱性玄武岩系列的存在。火山岩多富钾,表现出拉斑-钙碱-橄榄玄粗岩系的渐变关系。 2.岩石类型是以玄武安山质与安山质岩类为主(≥60%,SiO_2=53%~59%±),伴生英安-流纹质及少量玄武质岩类。岩石组合不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特征,是以富钾玄武安山质、安山质岩石为主。所谓的“流纹斑岩”及“大斑安山岩”,部分属次火山-侵入相。 3.矿物学及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熊耳群中存在大量的“钾质细碧-角斑岩”和少量的细碧岩,也有正  相似文献   

11.
一、裂谷系的形成机制 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引张应力场的存在。引张应力场的锈发取决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不同机制的引张,又将产生不同类型的裂谷。因此,研究裂谷形成的机制,必须首先探讨裂谷产生的动力学背景。根据裂谷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构造应力场的诱发源的不同,可把裂谷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成四种类型,即拉张、挤压、剪切和重力等四种构造环境。由于引张构造环境是裂谷形成的主要动力学背景,且又为广大地学家所公认,因此我们将主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根据已掌握的豫西熊耳群火山岩金矿资料,从层控观点出发,对金矿物质来源进行初步探讨。文章以熊耳群火山岩本身的主要特征、含金丰度及其中金矿的分布特点与环太平洋安迪斯山型火山岩金矿的对比为依据,明确地提出了熊耳群火山岩金矿物质来源分为一元和多元两种类型及熊耳群火山岩为金矿矿源层的观点。以期对今后在熊耳群火山岩地区找金的地质和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城-大石桥-古洞地区早元古代花岗岩的详细研究,将其构造形迹组合划分为同就位原生构造和就位后的次生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具有分离结晶演化特征,属典型的裂谷型花岗岩。就位机制是在辽吉裂谷演化中晚期,在区域拉伸环境下首先在东部以顶蚀方式就位于辽河群底部,而后沿早期拉伸作用形成的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带同构造顺层向西北部就位。  相似文献   

14.
一、熊耳群历史沿革豫西的熊耳群火山岩系广布。1959年由秦岭区测队创名于栾川、洛宁交界的熊耳山,划分为下、中、上三个亚群,分别代表由中基性—酸性—中性三套熔岩。 1964年,河南区测队又将豫、晋交界处相当的火山岩系建名为“西阳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组:大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和马家河组。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地区是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区内环形-线性构造与成矿存在耦合关系。本研究中对最新高分SPOT-5图像和Aster的遥感地质解译发现,熊耳山北部上观周围区域存在多个环形构造,主要发育于太华群古老变质岩和熊耳群火山岩中,南部附近为中生代花山岩体。环形构造集中分布,大环套小环、线性和环形构造交切。影像蚀变信息提取研究发现,环形构造周围及其内部发育较好的铁染异常和羟基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附近和周围已知的金矿床和金矿点零星分布,但其遥感图像与熊耳山其他类似环形构造发育地区相比,影像特征更为典型,且成矿条件似更为优越,有可能成为熊耳山地区又一个金银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6.
南召地区九峰垛南侧熊沟、黑虎庙、崇兴寺一带上侏罗-下白垩统砂砾岩中发现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证明该区头道河-杨树庄断裂带,可作为我省槽台界限通过的具体位置;证实了伏牛山花岗岩体是燕山晚期岩浆作用所形成;以及燕山晚期以前秦岭褶皱系与华北地台就已连为一体,且其地形为北高南低,这样才能使被剥蚀的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被冲积到九峰垛南侧的熊沟、黑虎庙、崇兴寺一带。而且该地区大量熊耳群火山岩砾石的存在和发现,对研究整个东秦岭及华北地台区的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熊耳群火山熔岩的岩相学特征是熊耳群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大量的薄片观察.作者总结了熊耳群两大类熔岩(安山岩与英安-流纹岩)的岩相学特征。并就两大类岩石的表现形式、内部变化规律及特征性的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细碧岩的一般特征,分析、评述了细碧质岩石的主要成因观点。作者依据熊耳群的基本特征,对“熊耳群火山岩是否属细碧角斑岩系”这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并从中得出“熊耳群火山岩不是细碧角斑岩系”的结论。作者认为,熊耳群钠长石化火山岩是低级埋藏变质条件下的热液蚀变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确山南部地区无论从地层及构造方面均自成系统,难以与西部的秦岭相对比。本文将从区域地质的角度讨论这一地区的南带熊耳群问题,将根据构造部位、岩性的横向变化及特征性的岩浆岩组合论证栾川群及陶湾群在这一地区的存在,还将讨论与汝阳群及下寒武统有关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