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陆地震》2015,(2):195
<正>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收录期刊《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收录期刊《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收录期刊《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  相似文献   

4.
潘红芹 《地震学刊》2002,22(4):73-76
通过对《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和《地震地质》4种地震科技期刊2000-2001年所发表论文作者状况的调查统计。从6个方面对地震科研工作者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就统计中发两年 问题对地震科技期刊的规范化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收录期刊《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学术自由的原则,为地震科研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提供交流、争鸣的园地与传播的桥梁,为青年地震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一片成才的沃土,为推  相似文献   

6.
《内陆地震》2010,24(1):40-40
经《内陆地震》编委会研究决定,组织专家对2008年度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优秀论文评审,并对优秀论文作者予以适当奖励。2009年12月9日上午,召开了《内陆地震)2008年度优秀论文评审总结会议,经专家评定,2008年度发表在本刊上的下列6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7.
《内陆地震》2007,21(4):296-296
《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在广大作者的支持下,刊物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逐年提高。为推进新疆及内陆地区的地震科学研究,为答谢广大作者对本刊的厚爱,经《内陆地震》编委会研究决定,组织专家对每年度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进优秀论文评审,对前6名优秀论文作者予以适当奖励。经专家评定,2006年度发表在本刊上的下列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8.
《内陆地震》2007,21(1):28-28
《内陆地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震学术性刊物。在广大作者的支持下,刊物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逐年提高。为推进新疆及内陆地区的地震科学研究,进一步为新疆防震减灾事业做出贡献,为答谢广大作者对本刊的厚爱,经《内陆地震》编委会研究决定,自2006年起,本刊编委会将组织专家对上年度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进优秀论文评审,对前6名优秀论文作者予以适当奖励。经专家评定,2005年度发表在本刊上的下列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牛安福、张晶、吉平/《强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响应》(第1期)龙海英、胥颐、魏斌等/《新…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3—14日,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北京召开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研讨会。这次会议受到中国地震局党组、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会上散发了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主编的《国外地震预报文献汇编》,收录了国外地震学家在地震预报思路方面的重要论文34篇,在地震预报方法方面的重要论文31篇,在地震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15篇。在所收录的重要论文中,相当一部分论文来自《世界地震译丛》。它们是:  相似文献   

10.
依据全国公开发行的17种地震学期刊,运用1990年至于1999年10a的资料,对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以来发表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科技论文,从各种期刊登载论文数量、年发表论文数量、名单位发表论文数量、个人著者发表论文数量及各学科的论文数量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得出,《山西地震》发表的有关论文最多,山西省地震局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种宏观前兆有关地震前兆论文最多和1994年发表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过去的第100年。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Bicomb和Excel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海原地震研究队伍及成果产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予以统计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海原地震一直有所关注,但发文总量不多;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地震工程学报》;资助文献数量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主要产出机构是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海原地震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包括古地震研究、黄土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震源机制解、活动断裂带特征、灾后重建与赈灾考等。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一直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天灾,尤其是大的地震。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记忆犹新,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更是震惊中外,其损失之大、牺牲之惨烈、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流泪、让我们感动、终身难忘。痛定思痛,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地震预报工作。由于地震预报工作涉及的学科很多,涉及的面又相当广,例如,这次电磁会议上所报告的,在地震前是有一些预兆的,它是个复杂系统,需要有系统的思想,并可以利用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的难度比较大,但成功地预报地震不是不可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4.
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唐山大地震后对7772个自然村的实际震害调查数据,研究了唐山地震灾区的主要震害及其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人员死亡率与建筑物倒塌率的地域分布,揭示出唐山大地震震害的实际状况与分布规律。探讨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可预测性研究的CSEP计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可预测性是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关注的前沿问题,对此问题的关注也代表了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现状,即采用更务实的态度、“循序渐进”地研究地震的可预测属性。本文介绍了国际上目前在地震可预测性研究中影响较大的“地震可预测性合作研究”(Col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CSEP)计划,通过对CSEP计划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技术特点的介绍,讨论了其对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可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兵库县南部发生7.2级地震(阪神地震),神户一带遭受巨大损失,人员伤亡惨重,这次地震是自唐山地震之后近20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地震事件。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报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阪神地震前观测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包括震群活动、地震空区,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加以及低频电磁辐射等,分析了阪神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指出在中期预测圈定的强震危险区,加强短临预测的跟踪,是最佳地震对策,也是起到减轻地震灾害,取得实际御防效果的基础.同时提出推进工程抗震研究,发展城市抗震工程学,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危害的必要性。最后,文中对近期我国东部震情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强化监测,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推进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一些政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地震预测、预报不能只是地震局工作的改进,国家对待地震预测、预报的工作必须有一个政策的调整。当前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基本上沿用气象工作的模式,但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要把科学研究放到首位,在地震工作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方面都应有一个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刊载的《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相应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于地震风险的警觉。文章提到影响地震危险度的3方面因素(导致灾害的强度因子、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和响应能力)比较全面。但是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的数据不是来源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而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分析表明:地震危险度和城市近源等效震级无关;脆弱性因子没有考虑抗震能力;响应能力也不包括疏散和救援力量等因素。因此认为《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3C章的文字表述与图件的数据依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别,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19.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valuable research presented a huge step forward in understanding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which resulted in appreciable reduction of the effects of past earthquakes. Nevertheless,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and the subsequent tsunami resulted in major damag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imeline of earthquake mitigation and recovery,as seen by the authors.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where the authors think that many open questions still remain are identified. These are primarily based on the important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震害损较重,对地震预报的需求也较高。文章在对我国地震预报进行概要回顾、粗浅分析当肖地夺预报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东部地区地夺预报有关对策线见,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大中震主尖把做好震后应急和地夺趋势早期判定放在首位,其次力争做出一定程度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为此,应特别重视震后早期趋势预报技术研究,注意地震信息系统建设与发挥人的作用并重,注意改进信息提取技术与对可靠现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