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冰川作为现存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其旅游活动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川变化受到了全球政府部门和游客的广泛关注,冰川旅游价值也在不断升高。我国冰川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但一直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没有统筹规划区域内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缓慢,且同质化严重。基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岗日嘎布米堆冰川为例,分析了米堆冰川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景区应坚持保护优先的旅游开发策略,立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开发思路,在妥善解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整合区域内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多元化旅游项目与产品,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应关注景区内旅游安全问题。研究旨在提升人们对我国冰川旅游资源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形成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型生产堆已建造和运行数座,堆龄已有25年。厂址分别设在沙漠地带、山沟地区和洞体内。单堆热功率为60万千瓦,电功率为10万千瓦。每座堆有36个子项,建筑面积约10万m~2。 我国的第一座大型生产堆是与苏联合作设计的。我国直接参加设计的人员约400人,中外人员的比例约为8:1。施工设计时间1.5~2年。自第二座大型生产堆之后,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就全部由我国自己承担,直接参加设计人员仍为400人,各阶段的设计总时间约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降雨入渗条件下排土场堆石料浸水湿化变形特性,采用粗粒土压缩试验机对排土物料开展单线法浸水湿化试验,研究堆石料在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的湿化变形特征,揭示其湿化变形发生机制,建立堆石料湿化蠕变模型。结果表明:排土场堆石料浸水湿化变形显著且不可忽略,随竖向压应力的不断增加,湿化变形量也显著增大。结合堆石料湿化变形速率发展特征,可将湿化变形分为瞬时变形和流变变形两部分,且流变变形大于瞬时变形。基于堆石料湿化变形时程曲线,建立了堆石料四参数双曲线型湿化蠕变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准确,能够客观反映排土场堆石料浸水湿化变形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邵济安  田伟  张吉衡 《地球科学》2015,40(9):1441-1457
目前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早二叠世基性-超基性岩成因有不同认识, 其中,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它们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的活动有关.通过对冀东地区堆晶岩的研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讨论.华北克拉通北缘断续分布了受丰宁-隆化岩石圈断裂控制的早二叠世基性-超基性堆晶岩, 堆晶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80~300 Ma.通过岩相学的研究, 确认这是一套由纯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角闪岩、辉长岩、闪长岩、斜长岩等不同岩性组成的堆晶岩, 进一步可分为层状堆晶岩和环状堆晶岩, 它们有着明显的堆晶结构.矿物学研究显示堆晶岩中角闪石、辉石、金云母等均具有高镁、高铬的幔源组分特征.不同组分堆晶岩的Sr/Ba比值不随熔融程度变化, 具有分离结晶的趋势.相近的稀土配分形式和过渡族元素组成显示了它们的同源性.从本区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堆晶岩的对比中, 结果表明早二叠世这期堆晶岩具有初始裂谷岩浆的特征, 它传递了华北克拉通陆壳从稳定向活动转化的最早信息.从区域角度看, 这期活动有着更大范围的深部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深圳弃土场滑坡的成因模式。早期的花岗岩采石场造就了有利于滑坡的"圈椅状"地形。采石场底部积水(水库)导致堆填土体下部泥化,持续填方使隐伏地下水位上升到出山口及挡土坝高度成为"人造山体"涌出的突破口。泥化地基、承压浮托、堆载推挤和临空滑移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人造滑坡",可称为"泥垫托筏效应"或形象地称为"竹筏效应"。工程弃土湿化泥化甚至稀化,是实现平缓地形条件下远程奔涌和漫流平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研究员于2010年11月10—13日赴德国,参加11月11—12日在柏林举行的中德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中方代表团团长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教授  相似文献   

7.
张凌凯  王睿  张建民  唐新军 《岩土力学》2019,40(7):2547-2554
为合理反映颗粒破碎对堆石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堆石料在压缩和剪切作用下的颗粒破碎特性规律。通过引入压缩破碎和剪切破碎的相关参数,借鉴已有本构模型的合理定义,吸收临界状态理论和边界面理论的优点,发展了考虑颗粒破碎和状态相关的堆石料静动力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并阐述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堆石料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低压剪胀、高压剪缩、应变软化和硬化等特性,还能够反映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的滞回特性和残余变形的累积效应。最后为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分别对堆石料的静力三轴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所提出的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颗粒破碎对堆石料静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土体堆载是典型的一维固结问题,但是大面积堆载的地基土变形规律与常规小范围堆载有显著差别。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多项软土地区大面积土体堆载工程实测资料,结合工程地质情况,总结了大面积堆载的一般规律。从这些工程的实测结果看,大面积堆载与小范围堆载相比,其影响范围大、固结时间长、孔隙水压力消散缓慢、变形量大,这些规律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自然硒和硒的系列矿物.硒矿物有自然硒、方硒铜矿、硒铜蓝、水硒铁石、硒银矿和难以定名的Fe-Se矿物,含硒矿物有含硒黄铁矿和含硒黄铜矿.自然硒分布广泛,成因上可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石煤"燃烧型.自然硒与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在高炭质泥岩中比较发育,而与硒铜蓝和方硒铜矿的矿物组合主要分布在紧邻断层面的炭质硅质岩中,水硒铁石及未确定的Fe-Se矿物主要见于富硒炭质页岩露头、废弃"石煤"堆和石窑的废渣堆.自然硒、水硒铁石和铜硒矿物的大量发育,表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对硒的表生迁移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维骐  刘传周  刘通 《岩石学报》2022,(6):1630-1654
大洋下地壳是大洋岩石圈和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洋中脊及俯冲带演化以及蛇绿岩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大洋下地壳堆晶岩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组成,以建立起适用于蛇绿岩中堆晶岩的构造环境判别标志。洋中脊和俯冲相关环境堆晶岩在Pearce图解上均区别于对应的熔岩成分,表明蛇绿岩中的堆晶岩无法应用Pearce图解进行构造环境判别。不同构造环境产出的堆晶岩在岩石组合、结晶顺序和地球化学上存在明显差异:(1)绝大多数洋中脊堆晶岩和弧后盆地堆晶岩较为类似,反映其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型母岩浆低压、贫水体系的分离结晶;(2)中大西洋脊DSDP 334的洋中脊堆晶岩较为类似弧前堆晶岩,是海水蚀变难熔橄榄岩重熔或混染的产物;(3)弧前堆晶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与亏损的富水、富硅的玻安质熔体的低压分离结晶过程相吻合;(4)洋岛堆晶岩的特征与相对贫水、成分富集的洋岛玄武岩高压分离结晶的特征相吻合。最后,本文总结了应用堆晶岩进行蛇绿岩构造环境判别的一系列岩石学、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日喀则蛇绿岩中的堆晶岩体和辉长岩脉的实例论述堆晶岩在蛇绿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俊超  朱斌  杨春宝  王路君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18,39(11):4071-4078
填埋场扩建是增大库容的重要手段,而其引起的沉降变形对填埋场及内部构筑物的稳定性有重大影响。针对扩建填埋场自重应力作用下的沉降变形问题,采用能够模拟我国固废工程特性的人工固废开展了平原型填埋场竖向扩建的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堆体自重应力沉降随固废龄期增大而减小,最大沉降可达到堆体初始高度的20%。新老堆体界面不均匀沉降随老堆体龄期增大而减小,界面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新堆体坡肩附近,且随坡比增加和龄期减小而增大。坡比越小,龄期和垃圾坝的作用越明显。垃圾坝对填埋堆体变形的影响随其相对高度减小而减弱。试验结果略大于常用的填埋场一维沉降计算结果,为填埋场增容及中间衬垫设计和稳定评估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上游法尾矿库堆坝方法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改进的上游法堆坝方法,即高浓缩分级尾矿上游法堆坝方法。基于尾矿库堆坝模型试验,以高浓缩尾矿堆存技术为指导,分别进行传统上游法和改进上游法的高浓缩尾矿堆坝模型试验,演绎尾矿库堆坝过程,测试并得出了堆坝过程中滩面尾矿沉积情况、尾矿颗粒分布规律及浸润线变化规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不同堆坝方式下坝体的最小安全系数。结果显示:高浓缩尾矿堆坝使沉积滩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分级不明显,减少了互层和细泥夹层的出现,改善了坝体内部结构;改进上游法堆坝可以形成有利于排渗防洪的良好沉积滩滩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上游法堆坝方法可以使尾矿坝的稳定性提高19%~33%,研究成果可为新建尾矿库工程提供试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附近堆载对高速铁路既有桥墩基础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加以控制。以某高速铁路典型桥墩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实际情况下堆载对桥墩变位的影响,其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然后变化堆载与桥墩之间的距离,详细地分析了不同距离下堆载对桥墩群桩基础的内力和变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载与既有桥墩的距离越远,堆载对桥墩桩基础的内力和变位的影响越小。当堆载距离d小于软土层厚度h的4倍时,随d/h的增加,桥墩水平变位下降迅速;当d/h>4时,随d/h的增加,桥墩水平变位下降缓慢。堆载与桥墩之间的控制距离取决于堆载规模、软土厚度和埋深、桥梁上部结构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能容许的最大水平变位。  相似文献   

14.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渣碎屑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乱石沟为例,在对研究区内矿渣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以矿渣堆高度、坡度、方量、是否堆载振动、底床坡度以及降雨汇流累积量6项指标对矿渣堆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其次,采用UBCDFLOW方法,考虑碎屑流的路径宽度、平均坡角及流动类型,估算碎屑流的滑移距离。最后,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价与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矿渣堆碎屑流的链状逐级影响,以及下级渣堆位于上级渣堆碎屑流冲击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得到灾害链效应下的矿渣堆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灾害链效应后,乱石沟内受碎屑流影响的矿渣堆的破坏概率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也为矿山沟谷流域矿渣堆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藏东南波堆藏布江流域古乡冰期冰川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乡冰期"是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作用中最具代表性的冰期之一,指代的是倒数第二次冰期,其命名依据来源于藏东南波堆藏布江谷地、保存于古乡一带的终碛-侧碛垄,已有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暴露测年结果显示其发生于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6.然而,古乡冰期时波堆藏布江流域冰川作用范围、冰量及平衡线高度(ELA)等关键信息,仍有待...  相似文献   

16.
曹传儒 《地质实验室》1992,8(5):283-287
我国的微型核反应堆由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研制,命名为MNSR-C(Miniature Neutron Source Reaetor),已有三座MNSR—C型堆在国内外投入运营。地矿部山东省中心实验室的MNSR—C堆为我国地矿系统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该堆于1990年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微堆中子活化分析应用研究,中子辐照及中子应用研究已开始为国内、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蒋建清  曹国辉  刘热强 《岩土力学》2015,36(Z2):551-558
针对场地内夹杂岸堤、塘埂和人行道路网的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处理,提出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该类地基在路堤填筑及堆载预压过程中的地表及深层沉降特性、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机制和地基水平位移规律等工作性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地基沉降大部分在填筑期和预压期间发生,有效降低了场地的工后沉降和施工工期,可为沿海深厚复杂海相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提供参考;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地基的沉降-时间曲线呈多级式发展,袋装砂井处理部位的沉降量小于塑料排水板处;软基上部土体的排水效果明显优于中、下部土体,排水板处理区域的超孔隙水压力大于砂井处理区域;软基顶部土体向堆载区域移动,地表3 m以下的软土层被挤向堆载处理区域外。  相似文献   

18.
李忠诚  朱小军 《岩土力学》2007,28(Z1):809-814
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堆载-弹塑性地基-桩基共同作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在地面超载条件下,对自由场土体的侧向位移模式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土体侧向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堆载作用下邻近桩基的力学性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不同堆载大小、不同堆载距离和不同桩间距等情况下桩基的侧向变形和弯矩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载的增加,桩基的变形和弯矩都有显著的增长,桩基逐渐弯曲。在同样条件下,增加桩的刚度,桩身弯矩迅速减小,桩身刚度很大时,会发生整体侧移。桩间距和堆载距离对桩身弯矩和变形有重要影响,随着桩间距和堆载距离的增大,桩身的变形和弯矩都将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勘察设计》2012,(10):12-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发展服务业。会议提出发展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并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会议指出,发展服务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等主要服务业行业和旅游、文化、家政、动漫、环境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和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  相似文献   

20.
分析真空预压工法下土体孔隙水压力实测资料,建议将其作用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真空吸力导致浅层土体渗透固结,并对深层土体产生"堆载"效应;浅层土体固结稳定,深层土体由受"堆载"效应向受"负压"效应过渡;深层土体在"负压"效应下产生渗透固结,并达到稳定平衡。认为真空预压法作用机理的根源并不是单独的流体渗流场产生的负压差,而是不同时段"正压"和"负压"共同作用以及在该工法水位下降现象下两种"压力"互相叠加发生的。建立了一维"双弹簧"真空固结模型,进行了土体固结分析,认为该模型能反映真空预压加固软基作用机理。获得了适合真空预压法下土体沉降的计算方法,用此法进行了沉降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也证明了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