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海及其弧形的外缘,位于欧亚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构造活动强烈,构造格局复杂,在全球构造研究中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利用重磁资料,使用sin x/x法,反演了该区的莫氏面的深度,并编绘了莫氏面深度图和地壳厚度图。结果表明,该区的莫氏面的起伏十分强烈。结合重力及海底地形地貌,区域构造等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揭示,在东海及其邻域的各大构造带上,其地壳性质和应力分布状态有着重大的差异,它们的地壳上层区域构造与其深部的构造特征,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
东海陆架边缘的构造特征记录了有关冲绳海槽张裂过程的关键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海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弧后张裂与弧-陆碰撞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道地震和重磁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边缘的地形和构造特征,并对冲绳海槽早期张裂过程、北西向断裂带的分隔控制作用、钓鱼岛隆起带南北构造差异和冲绳海槽的向西前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存在的分段性,各分段在地形地貌、地层展布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其构造演化和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冲绳海槽中—北段的张裂始于陆架前缘坳陷,在晚中新世向东扩展至整个海槽,晚中新世至今以分散式张裂为主。北西向断裂带对东海陆架边缘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起到了分隔控制和转换协调作用,控制了不同类型陆坡的形成和发育。受冲绳海槽在全宽度上向西前展的影响,钓鱼岛隆起带南段的基底隆起及其支撑的陆架边缘发生了破坏和沉降,形成基底起伏较大、地形崎岖不平的陆坡。  相似文献   

3.
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中生界断裂展布、圈闭类型、圈闭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圈闭特征,指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中生界圈闭类型主要有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具有分带性,在纵向上具有相互叠置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构造单元内的圈闭发育类型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东海陆架盆地西部中生界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1974—1983年开始,对东海进行大规模调查,是区域概查至油气普查阶段,并在西湖凹陷平湖构造上获高产油流.其主要成果有:“东海浙东坳陷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评价”、“东海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东海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6.
东海南海构造交接带及其邻近海区(简称交接带)位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东邻俯冲板块边界。台湾以北是琉球海沟俯冲带,台湾以南为马尼拉海沟俯冲构造带。区域重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东海陆架区存在3条重力高和2条重力低,重力高分别对应于闽浙隆起带、渔山低凸起和陆架外缘隆起,最大值高达50×10-5m·s-2;重力低对应于沉积盆地,最低值在台西南盆地,约为-20×10-5m·s-2。重磁特征表明东海盆地外缘台湾 钓鱼岛构造带具有明显的自由空间异常,磁场为平缓负异常,由古近系、白垩系或更老的变质岩及中新世的侵入岩组成,向南延伸至澎湖隆起。因为澎湖隆起具有高重力异常,放射性年龄表明这些碱性玄武岩形成于17 8~8MaBP,其特征同现在的琉球岛弧一样,可能是残留的古琉球岛弧。台西南盆地南侧(上陆坡)的凸起具有类似的幅度异常,呈ENE—WSW向,并消失在台西南盆地南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张裂活动具有不同时性,并向陆架边缘变得年轻。东海大陆边缘盆地属弧后残留盆地成因,多因岛弧的迁移而新生,但珠江口盆地则是被动大陆边缘裂陷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
东海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接合部位,受两大板块活动的影响,新构造期海域活动强烈。我们结合最新收集资料文献,从地形地貌、地热异常、断块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差异升降、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及岩浆岩活动等方面,着重论述了东海陆架及邻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为东海海域新构造分区、地震预测、区域稳定性评价等提供若干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国纯 《台湾海峡》1992,11(3):218-226
东海海城构造区划可分成2个盆地和3个隆起。东海盆地可划分成6个坳陷3个隆起;进而可分为16个次一级构造单元。盆地主要构造特征是东西成带,南北分块:即一个盆地三种结构,地层时代东西分带,构造运动与岩性东西分异,地质由西向东演化史;南北在深部地质结构、力学性质及(?)闭类型。构造格局及火成岩分布、沉积环境、地热梯度等诸方面有差异.文中讨论了构造特征形成的机制及盆地内重要的矿藏资源。  相似文献   

9.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构造样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震反射资料,结合盆地的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其构造样式特征。结果表明:根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以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划分为伸展型构造样式、挤压型构造样式和复合型构造样式3类;伸展型构造样式可继续分为半地堑(箕状断陷)构造组合、复式地堑式构造组合、多米诺式断裂构造组合、掀斜断块和火成岩构造;挤压型构造样式分为挤压背斜、断背斜和叠瓦式断裂组合;复合型构造样式分为正反转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10.
对冲绳海槽及邻区的ΔT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变纬度化极处理,通过对比ΔT磁异常和化极磁异常分布特征,对冲绳海槽及邻区几个构造地质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冲绳海槽基底埋深较大,沉积中心位于海槽西部;钓鱼岛隆褶带大规模基底隆起的南端终止于渔山-久米断裂带,断裂带以南的东海陆架南部边缘覆盖了厚层沉积物;以渔山-久米断裂带、舟山-国头断裂带和吐噶喇断裂带为代表的NW-NWW向右旋平移断裂带在东海构造演化过程中自西向东逐渐前展,对构造应力场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东海"南北分块"构造格局中主要的构造单元边界;中新世以来台湾碰撞造山作用引起了东海陆架南部主要构造单元的顺时针旋转;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对琉球弧前地区的磁异常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盆地发育在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目前的油气发现均来自于新生界,而中生界的分布特征及其资源潜力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前人研究表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的中生界遭到后期不同程度的构造抬升和剥蚀,总体表现为残留盆地的分布特征;而东部坳陷带的中生界缺乏钻井直接揭示,受制于中深层地震的资料品质,识别难度较大。本文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钻遇中生界的井震标定出发,通过区域地震剖面的中生界地震相分类和识别,划分了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构造层序格架,梳理了中生界残留盆地的结构和平面分布特征,并结合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认为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具有不可忽视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东海盆地A凹陷B构造油气勘探中一直存在着中深层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不明确和储层甜点发育规律不清晰等基础地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地震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重处理的高精度宽频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沉积学和全频带信息挖掘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认识和已钻井地质分析,认识到B构造C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东、中、西3条大型曲流河河道带,在中支和西支河道带中发现了3个典型的频率异常发育区,油气检测技术证实是潜在的含气构造,表明B构造C段发育受河道带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A凹陷B构造中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南通幅区域地质调查的重磁异常数据,在重磁异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维频谱分析法对南黄海进行磁性基底反演。结果表明:南黄海属于扬子块体向海域的延伸,具有元古代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的双基底结构,其磁性基底深度在2—10km之间变化,是褶皱基底与磁性层最小埋深的结合,在坳陷和隆起上表现不同。通过利用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方法,对南黄海区域的四大构造单元华北—狼林地块、扬子—京畿地块、华南—岭南地块、东海大陆架进行重磁异常变化特征和磁性基底特征分析,为研究区断裂等区域构造特征解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质矿产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经过十多年的普查勘探.最近,终于在我国东海发现了第一个油气田——“平湖油气田”和两个含气构造,同时还圈定了二百零八个各种类型的局部构造.《东海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研究》系“六五”国家科技专项课题.五年来,共系统整理、解释了五十万公里地球物理资料,采集钻井地层、微古生物、油气等各类化验鉴定样品达八千块,分析数据达五万多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已在东海钻探了七口探  相似文献   

15.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内,研究其断裂构造特征与成盆机制的关系不仅对该区的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东海的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地震反射剖面解释,丽水—椒江凹陷断裂构造可分为6种组合类型,其断裂具有分段性的特点,存在构造转换带,对盆地的形成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并与各期的构造运动相对应,集中反映了盆地裂陷、坳陷、抬升和区域沉降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东海自上新世晚期以来,新构造运动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形式有断裂、褶皱、地震、岩浆的侵入与喷发,海底热液活动以及区域构造的升降与岸线变迁等。新构造运动主要以升降作用为特征,升降具有振荡性与间断性。新构造运动的区域差异现象明显且在某些地区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同时,新构造活动还有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它们大体上沿大陆边缘呈NE(或NEE)—NNE向分布,主要有2个带:东带沿冲绳海槽展布,西带沿东海陆架西部—沪、浙、闽、粤近海展布。在两个新构造活动带之间的东海陆架主体部位,是新构造活动的平静区。西带的新构造活动主要表现断裂与地震活动及区域升降作用;而东带的新构造活动远较西带强烈,不仅有大量的断裂与频繁的地震活动及地壳的升降运动,还出现很多褶皱构造,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与喷发以及海底热液活动。此一地区强烈的新构造运动表明,第四纪时期海槽的扩张作用还在加剧,它也是板块俯冲作用活跃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渤海湾盆地是我国近海石油的主力产区。天然气的主力产区为莺歌海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 ,目前勘探的重点应放在渤海湾盆地 ,其次是东海陆架盆地 ,珠江口盆地第三。在加强对新生代盆地勘探的同时 ,应重视对中生代地层的勘探 ;在深化浅水区勘探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开展深水勘探 ;在加强构造圈闭勘探的同时 ,密切注视非构造圈闭的油气资源的勘探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横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各凹陷的典型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系统总结了西部坳陷带的结构和构造样式特征。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和伸缩率计算方法,恢复了西部坳陷带各时期的地质演化剖面,分析了西部坳陷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伸缩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西部坳陷带经历了古新世末的瓯江运动和渐新世末的花港运动,相应地分别在古新统明月峰组(E1m)和始新统温州组(E2w)沉积之后,西部坳陷带处于明显的收缩阶段,伴随发育T80和T20不整合界面。同时,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探讨了西部坳陷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伸缩率的时空变化及构造演化过程,是对"中、新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汇聚速率和方向的改变"等区域应力场特征的局部响应。  相似文献   

19.
东海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海沉积物中重矿物的组合状态及矿物分区,陈丽蓉等曾从特征矿物对比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这种作用使东海150m以深海底至少下降了30m,这是我国学者先前误认为中国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位于现今海面下150~160m一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与冰川重力均衡、沉积物压实和构造沉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重力均衡不足、沉积物压实作用微弱,构造沉降是造成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面之间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发现东海构造沉降随水深呈规律性变化。断裂作用的表现结果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是,在17kaB.P.以前,中国东海水深150~160m一带是1个相对隆起带,其存在对陆架区圈闭和捕获中国大陆古水系和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