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跃龙  张国祥 《水文》1995,(3):31-34
清江隔河岩工程施工洪水预报的方法和经验温跃龙,张国祥(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技协)(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清江隔河岩工程位于湖北省长阳县城关上游9km的“U”型狭谷中,由于河道狭窄和工程采用导流洞导流以及加碾压混凝土围堰拦蓄洪水的方案,故每当汛期大洪水...  相似文献   

2.
浅析历史特大洪水在设计洪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费永法 《水文》1998,(6):6-10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实测系列中加入4种不同情况的历史洪水对设计洪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历史洪水重现期越长,则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越好;在同一历史洪水考证期内,加入1-2个历史洪水对提高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和精订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洪水计算的新进展——古洪水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尽管中国有悠久历史,但利用历史洪水展延洪水频率曲线以求稀遇设计洪水,仍感困难和不可靠,古洪水研究可得到数千年的大洪水资料。使洪水的考证期大为扩展,因而得以从根本上避免现行数字外延洪水顺频率曲的弊端,成果稳定可靠,为洪水计算工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论述了古洪水研究的原理方法和我国四大河流应用古洪水研究的经验与成果。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5)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标准为10 a一遇,相应的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10 a一遇设计标准,在施工期挡水运行。子午河为季节性河流,夏季易发生暴雨,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如发生超标洪水,存在溃决的风险,溃决洪水具有历时段、洪峰流量大的特点,对上游围堰以下河段分布的部分城镇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围堰的坝体的材料和特点,拟定溃决方式为逐渐溃决进行溃坝洪水计算,根据河道特性进行沿程洪水演进分析,结合演进分析对下游村镇洪泛区进行普查,根据溃坝洪水对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否造成灾害确定溃坝洪水范围。通过对该工程溃坝洪水风险分析,如发生溃坝,会对下游的城镇和群众造成一定的损失和影响,并提出加强水情测报、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下游群众撤离方案等防止和减小溃坝影响的措施,同时建议应将围堰工程溃坝影响分析纳入施工专业导截流方案比选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5.
崔涛  赵映东 《水文》2000,20(3):63-64
1996年8月22日,甘肃省黑河发生了大洪水.分析了造成这场洪水的降水特点和洪水的形成及发展规律,得出了"96·8"洪水的暴雨中心和洪水形成均在上游山区,黑河流域的降水特性和地貌特点决定了洪水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种计算洪水条件概率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费永法 《水文》1989,(1):18-23
河流上一断面和另一断面的洪水条件概率,在水利工程规划方案的合理选择和经济分析中用处很大。但迄今尚无适宜的方法来计算。本文根据概率论事件积的概念,先将两断面之一洪水系列通过简单转换,求出两断面洪水系列的事件积,由积事件组成的系列分布即为两断面洪水系列在某一特征线上的联合分布。然后进行简单的频率计算,并由条件概率公式求出洪水的条件概率。本文还举一个计算实例,说明怎样应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7.
古洪水调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新  丁贤荣 《江苏地质》1995,19(4):209-212
古洪水调查初探张建新,丁贤荣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210093河海大学水资源水文系,南京210024关键词:古洪水,第四纪地质,稀遇洪水,流量,长江三峡PreliminaryInvestigationonPaleoflood¥Zhangjia...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考察、粒度分析及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西安北郊草店村剖面在距今900~660 a形成的渭河漫滩沉积和洪水变化。结果表明,在距今900~660 a形成的草店村剖面洪水沉积分层明显,能够指示洪水事件和洪水深度。草店村剖面洪水沉积厚度为5.25 m,可划分为26个沉积层,指示了26次规模不同的洪水事件。洪水沉积厚度和粒度成分显示,草店村剖面的26个洪水事件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2m;剖面下部第17~第26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4.0~7.0 m,河床水深为6.2~8.5 m;中部第8~第16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3.0~5.0 m,河床水深为6.6~9.0 m左右;上部第1~第7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2.2~3.0 m,河床水深为7.2~8.6 m。草店村剖面中部和下部的洪水沉积以中砂和细砂为主,剖面上部以粉砂和极细砂为主,指示的洪水规模比距今120 a来西安渭河洪水显著大。草店村剖面中的第12、16~26层代表的是特大洪水事件。西安北郊渭河在距今900~660 a发生的大洪水主要是由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鄱阳湖区洪水致灾机理,设置用以反映洪水灾变程度的综合定量指标,称之为洪水灾变度,由它从灾害学角度评估鄱是湖洪水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洪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洪水补给来源和阿尔泰山山势影响,阿勒泰地区洪水发生时间比新疆其他以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偏早。因此,从认识洪水特性、预防洪水灾害角度出发,对阿勒泰地区洪水发生机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利用阿勒泰地区各主要河流1960~2011年历年洪峰、冬季和汛期降水、气温和700hPa高空温度资料,对洪水发生机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洪水类型有融雪型洪水、融雪与降水混合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2)洪水与冬季积雪和汛期气温、降雨有关;(3)汛期过程相对短,主汛期发生时间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为主;(4)洪水挟沙能力强,汛期含沙量占年含沙量近90%;(5)暴雨洪水多发生于阿勒泰地区的中东部区域河流上;(6)全区洪水具有同步性,洪水年际变化相对小。  相似文献   

11.
古洪水事件重建是地貌学与环境变化领域的前沿性课题之一。高山峡谷基岩河段是古洪水重建的理想场所,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评述古洪水事件重建研究进展,认为识别古水位标志(palaeo-stage indicators)、系统建立流域尺度洪水综合地貌证据是古洪水重建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同类型的古洪水地貌证据中,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lackwater deposits,SWD)是最完整的具有确切水位标志指示意义的高水位悬移质沉积物,而其他边滩坝体(bars)是指示洪水路径和水动力条件的低水位标志沉积物。基于这些洪水地貌证据与水位标志物指示,采用多种水力学模型重建古洪水规模。同时采用多种测年方法相互验证建立可靠完整的古洪水事件年代序列。从点到面建立古洪水事件数据库,提出不同成因类型古洪水事件的时空模式,系统揭示特大洪水发生规律及其演化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周缘灾难性古洪水事件在形成年代、地貌证据和水文模拟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与地貌效应,这些对认识全球末次冰期巨型洪水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在特定的时空尺度范围内评估极端洪水事件的地表过程与地貌效应,甚至大陆尺度灾难性古洪水研究已经拓展到行星尺度洪水地貌。此外,高山峡谷现代大洪水地貌原型观测对理解古洪水水文过程机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天气局洪水预报分级检验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学文  张瑞芳 《水文》2003,23(4):30-35
介绍了美国国家天气局洪水预报分级检验系统的主要内容,该系统将洪水视为一个事件或一组事件,根据历史水文资料的分析,将预报站点发生的洪水分为6个等级,即无洪水、小洪水、中等洪水、大洪水、接近历史最高记录洪水、超记录洪水。一次洪水在退水之前或许跨越数个等级。如果某次洪水事件没有预报正确,可以计算出其误差,这是一个事件误差,而不是水位或洪峰误差。对所获取的资料做简单的统计分析后,以图表表示,对洪水预报效果做出评价和检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洪水风险分析按照典型设计标准洪水进行计算的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防洪管理需要,为了提高洪水风险分析的实时性以及适应洪水演进的动态性,设计了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分析框架。在本框架中,先采用一维和二维动态耦合水动力学数值方法耦合溃堤模型,然后在樵桑联围防洪保护区建立洪水演进模拟模型,通过灵活处理模型计算边界条件以及动态设置溃堤功能,计算不同设计标准洪水发生时,堤防出现单一溃口或者组合溃口后保护区内洪水演进过程。按照上述框架开发了樵桑联围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图编制与管理应用系统,并利用历史洪水资料开展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008-06洪水马口站、三水站、大熬站、甘竹(一)站的实测最高水位和模型计算最高水位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10、0.10、0.09、0.04 m,均满足洪水模拟精度要求。利用模型计算了西江发生200年一遇的洪水情况下,江根堤防出现溃口后的洪水流量及溃口内外洪水水位变化过程,模拟溃口宽度168 m,最大溃口洪水流量达到5 190 m3,分析了堤防溃决后3、6和24 h洪水漫延导致村落淹没情况,结果表明其满足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1998年洪水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闵骞 《水文》2001,21(3):55-58,39
分析了鄱阳湖流域1998年6-7月暴雨气象背景和时空分布特点,从五河入湖洪水过程和长江严重顶托两个方面,探讨了鄱阳湖1998年洪水成因,以都齐水位站水位变化为例,叙述了鄱阳湖1998年洪水发展过程,从降水量、洪量及水位3个方面,比较了分析了1998年洪水与1954年洪水的量级关系,表明鄱阳湖1998年洪水明显小于1954年洪水。  相似文献   

15.
论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涉水工程防洪安全设计零风险理念导致极限洪水新概念;2极限洪水的四大特性;3可能极限洪水的新见解;4极限洪水和万年一遇洪水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孤立地对待;5在敲定极限洪水采用值时合理性分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大桥锚碇基础土围堰饱和-非饱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汛期锚碇基础土围堰的稳定性值得深入研究。首先,基于非饱和土渗流及抗剪强度理论,推导了考虑渗流力的改进Janbu法;其次,通过土工试验及Fredlund方法,获得了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SWCC曲线及非饱和渗透系数曲线;然后,对洪水保持过程中土围堰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与数值分析。计算表明:洪水保持期间,浸润线未达到稳定状态,且未形成稳态渗流;洪水位和初始水位下围堰稳定性较好,水位剧降情况下围堰稳定性最差,即洪水消退过程中水位剧降是最不利工况;围堰临水侧边坡稳定系数均大于背水侧,且均随洪水浸润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临水侧边坡稳定性受浸润时间的影响比背水侧大,但短期内浸润时间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7.
定位不定量历史洪水对洪水统计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纪民 《水文》1998,(6):11-14
针对水电站设计洪水频率计算中的定位不定量历史洪水对洪水统计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途径。通过对比计算及综合分析可知:考虑定位不定量历史洪水的洪水系列频率计算得到的洪水统计参数,其代表更好,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及其在淮河流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金平  潘永新 《水文》1998,(2):16-2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形用户界面在联机洪水作业预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实现专家交互式洪水预报提供了可能。本文简要描述了在美国天气局河流预报系统和交互式预报程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介绍了淮河流域洪水的专家交互预报模式,指出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立华  滕翔  潘子豪  刘为福 《水文》2019,39(6):80-84
为分析西江流域灾害性洪水的风险,采用水文学分析法从洪水组成、遭遇时间以及洪峰重现期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梧州站干支流洪水遭遇规律。研究表明:梧州15场洪水中红水河、柳江、郁江及桂江的日平均流量平均比重分别为32.31%、40.57%、13.19%及9.13%;其中西江干流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柳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6~7月,桂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5~7月,郁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7~9月;西江上游红水河与柳江洪水遭遇频繁,而郁江、桂江遭遇洪水量级较小,其中全流域洪水、红水河—柳江—桂江洪水、柳江—郁江—桂江洪水三种遭遇类型所构成的梧州大洪水重现期依次约为100年、50年、20年一遇,揭示了西江干支流洪水遭遇后致使梧州站洪水重现期显著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西江流域防洪减灾提供水文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大通河流域实测洪水资料和水利普查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梯级水电开发对流域洪水过程和洪水特征的影响,建立了梯级水电站数量与洪水涨落率、涨落频次的数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流域水电站数量的增多,洪水过程变化频繁,洪水涨落率增大,涨落频次增多;梯级水电开发使流域最大洪峰流量增大了19.7%~21.5%,最大洪峰传播时间减少了6.1%,而对次洪水总量的影响较小。研究水文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律,对加强流域水电站统一调度、水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