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1990年7月5日至6日,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北部出现了一次大暴雨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山洪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本文在天气形势分析基础上,着重利用能量位涡、相当能量位涡,并结合水汽通量散度和能量场对过程进行诊断。通过诊断和探讨过程发生机制,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能量与位势拟能守恒的初始方程全球模式数值试验的结果,采用谐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正压大气中地形与其它强迫源激发的波动及其能量的传输特征,并讨论了冬夏不同季节强迫源与全球环流型调整之间存在的遥相关效应。本文揭示的事实,一方面说明了强迫源的位移变化有可能是青藏高压东西振荡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指出了青藏高压东西振荡与全球环流调整之间遥相关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全球大气的能量传输提供了一个数值试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9608号台风低压暴雨形势和能量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晓平  伏建国 《气象》1997,23(8):46-49
1996年8月4-5日北京地区的暴雨是台风低压,副热带高压和切变线相互作用的结果。暴雨前存在从华中伸向华北的高能舌,北京能量激增,偏南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鞠输送了水汽,能量,急流中的风速脉动还触发了湿有效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韩国泳 《山东气象》2009,29(1):17-20
利用逐小时的地面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客观分析场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18日山东省区域性暴雨的能量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的不稳定能量主要集中于900hPa以下,槽后系统性冷空气与能量较高的西南气流的结合触发了此次强对流的发展;前期南风气流的维持和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急流的发展为降水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辐合和动能的积累;大暴雨落区与等压面上能量场配置以及剖面图上能量的波动相联系;并且利用micaps3.0对气象资料的新增分析功能,对地面雨量和单站对流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对流条件对大暴雨落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LAS资料估算能量平衡各分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雄  邓彪 《四川气象》2002,22(4):30-31
一般气象台站都没有能量平衡射观测。而能量平衡各分量是判别下垫面状况的重要因子,本文利用乐至县LAS(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观测资料计算了显热通量,并通过能量平衡方程求得能量平衡各分量,揭示了能量平衡分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与下垫面干湿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湿有效能量与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于从湿有效能量的局地方程出发,分析和比较了1979年6月21—26日梅雨期以及8209号登陆台风中的暴雨与湿有效能量的变化,从中找出湿有效能量在暴雨期的演变规律和湿有效能量的辐合、积累、释放对暴雨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台风环流与低压环流中湿有效能量释放项等特征。另外对湿有效能量的积累与释放以及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于从湿有效能量的局地方程出发,分析和比较了1979年6月21-26日梅雨期以及8209号登陆台风中的暴雨与湿有效能量的变化,从中找出湿有效能量在暴雨期的演变规律和湿有效能量的辐合、积累、释放对暴雨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台风环流与低压环流中湿有效能量释放项等特征。另外对湿有效能量的积累与释放以及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般气象台站都没有能量平衡射观测.而能量平衡各分量是判别下垫面状况的重要因子,本文利用乐至县LAS(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观测资料计算了显热通量,并通过能量平衡方程求得能量平衡各分量,揭示了能量平衡各分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与下垫面干湿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江淮气旋暴雨中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统健  胡迪 《气象科学》1996,16(1):12-19
本文利用MM4模式对91年7月6-7日江淮气旋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输出结果用于能量平衡计算。  相似文献   

10.
饶流芜 《气象》1988,14(3):41-43
研究表明,在发生大—暴雪之前,雪区中有一个较明显的湿有效能量增加过程。但是,对于这些能量是怎样积聚和释放的,却尚无人进行过讨论。本文以1984年3月13日08时—14日08时(北京时,下同)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一场大—  相似文献   

11.
热带西太平洋区域性大气能量收支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中美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考察期间,热带海洋不同海域上空大气能量的水平输送和局地变化。我们把热带西太平洋划分成三个多边形(东、中和西部区),分别计算了1986年1月9—15日、2月1—14日逐日三个海区上感热、潜热和位能的平均、扰动输送项、局地变化项以及各边界面上大气能量的输送。得出西太平洋西部海域上空大气柱内能量的平均输送是由外界向区内输送,而中、东部海域则相反。这表明西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大气柱内增温明显,而中、东部则不然。另外,大气能量局地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其量值比输送项值要小些。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5月26日—6月1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中低层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的波包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强降水过程产生期间,绝大部分发生强降水的地区均是波包大值区,扰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与降水过程的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扰动能量的发展和积累与强辐合区内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也有较好的对应。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在强盛的西南季风背景下,这次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的扰动能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在降水期间有源源不断的波包由该地区向降水区域传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所处的高值区范围偏南,有利于副高北侧西南气流扰动能量的传播;高原地区的扰动能量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南支锋区扰动异常活跃。中低层扰动能量的传播、积累及频散与降水的发生、维持及结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华北盛夏暴雨过程的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实况资料和T213输出资料,对发生在2005年8月16日~17日的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能量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前24h~36h,对流层上下层有暖湿空气同时发展,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动力机制;强的干、湿静力能锋区稳定维持是这次大范围暴雨产生的能量基础,中低层湿静力能差值大于0,且数值很大,说明对流不稳定层结很强,暴雨发生在高能、高不稳定度的条件下;水汽的充足补给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能量转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单站能量要素值及其日变量和高空资料。制作梧州市5月份大~暴雨以上降水(日降水量≥40mm)的短期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江西省2004年5月3日的暴雨过程中,850~500hPa有限区域内不稳定能量的水平分布情况,发现在提高不稳定能量的分辨率后,可以弥补以往稳定度指数空间分辨率不足的缺陷,且其能量高值中心对强降水落区预报有非常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地面层能量不闭合是涡度相关系统观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为了提高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数据的质量,选取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整个冬小麦生长季的通量观测资料,对30 min通量数据进行野点剔除、数据插补和Webb-Pearman-Leuning(WPL)校正等数据预处理。用两种方法(OLS和EBR)评价了该地区麦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数据质量有明显提升,日平均湍流能增加7.09 W·m~(-2),日平均CO2通量减少0.0730 mg·m~(-2)·s~(-1)。农田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能量平衡比率(EBR)日变化规律明显:早晨和傍晚昼夜交替时EBR波动最大,白天能量闭合状况优于夜间;暖季EBR大部分都在1左右浮动,能量平衡闭合程度较高,而冬季能量平衡闭合程度比暖季偏低。能量通量和湍流通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0.8066,能量闭合度为88%,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  相似文献   

17.
能量天气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1月21—27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第二次能量天气分析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就能量天气分析的几个重要问题,如湿空气动力学、大气静力不稳定度分析、能量物理量分析方法、能量天气系统以及能量天气学在暴雨、冰雹和台风路径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议上交流的材料以及各地有关能量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94·7"北京大暴雨的能量锋及能量锋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文吉  李青春  陆晨 《气象》1995,21(10):30-32
首先利用湿静力湿度Tσ分析了1994年7月12-13日北京地区台风低压和西来槽共同影响的强降水过程的能量场,其次利用能量锋锋生方程组,并进行能量锋锋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对流层低层对应有明显的Tσ水平能量锋区,且Tσ能量锋区与同时次6小时降水相对应。能量锋生方程组计算出的Tσ水平锋生是地转变形项和倾斜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Tσ垂直锋生主要是倾斜项的作用。同时,水平锋生对降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4年6月18日,济南局地大暴雨过程的单站能量廓线,以及850hPa湿静力能量场的分析,结果表明:6.18大暴雨是在有利的环境场下,由强对流运动所引发的.而强对流运动的发生、发展,主要是因为单站前期积累下来的大量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集中释放所促成的.其中,潜在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和释放在这次强对流运动中有着突出贡献.暴雨落区上空对应着明显的能量锋区,随着能量锋区的消失,暴雨天气过程结束.说明高空能量锋区是本次过程产生局地大暴雨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岳平  张强  牛生杰  成华  王西育 《气象学报》2012,70(1):136-143
土壤热通量在半干旱草原下垫面能量平衡研究中极为重要,土壤热通量估计不够准确是导致地表能量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2008年6—9月锡林郭勒草原主生长期地表辐射、通量和土壤温度梯度观测资料,研究中纬度半干旱草原下垫面地表能量平衡特征。首先,在分析能量平衡各分量月平均日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壤热流量板观测的5 cm深度土壤热通量(G)的相位前移,研究了土壤热通量相位滞后对地表能量平衡产生的影响;其次,利用谐波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Gs),分析了地表到热流量板之间的土壤热量储存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将土壤热通量相位前移30 min,湍流通量与可利用能量(Rn-G)线性回归的斜率从0.835增加到0.842,地表能量闭合率提高了0.7%,但仍有15.8%的能量不闭合;(2)考虑了地表到热流量板之间的土壤热量储存之后,湍流通量与可利用能量之间的回归斜率达到0.979,能量不闭合程度仅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