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施工技术复杂,安全制约因素多,各种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施工期间开展严密的监控量测。通过监测来准确地预报隧道工程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对围岩变形进行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做出判断,从而使客观地评价支护与围岩的状态和合理地设计成为可能。以乌竹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工作的安排布置及具体操作为例,介绍了监控量测在新奥法施工隧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广州地铁三号线汉溪站–光明路站–番禺广场站3个典型断面的盾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二维s模拟计算,分析了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了处理措施。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围岩最大变形不超过8 mm,地表最大沉降量在1 mm左右,说明采用盾构施工隧道围岩支护体系是稳定的,通过在盾构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施适时监控量测-反馈-处理措施的技术手段,可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3.
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风险评估是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系统地识别工程风险和科学合理地管理风险之间重要的纽带,是决策分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国内外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近年来主要应用的几种风险评估方法。探讨了目前风险评估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及可靠性分析的极限位移判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隧道和地下空间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评价的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关注的难点问题。针对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问题,采用以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变形位移为判据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位移的极限状态,提出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极限位移的确定方法和大变形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极限位移的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以DGM(2,1)模型和Verhulst模型为理论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位移预测预报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及可靠性位移判别准则。其研究和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构建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位移预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5.
以公路工程中的隧道为研究对象、指导工程安全施工与合理运营为目的,实现快速化、系统化、简洁化和人性化的操作为设计思想,从隧道围岩分级、围岩应力应变计算、围岩监测3个结构方面入手,利用Visual Basic开发工具,结合Office系列环境的"宏"命令,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以Mschart控件和AutoCad接口控制图形输出,开发了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软件,实现了计算、监测、编辑、有限元分析等多种功能.通过该软件在于木匠沟双连拱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给出了隧道右硐K46+014处围岩的级别为IV级,潜在破坏区域位于硐顶及硐底,围岩最终位移量为12.055 mm,并得到收敛位移与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曲线.  相似文献   

6.
7.
粤北岩溶地区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作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粤北某隧道出口处右线道路边坡概况,通过地表裂缝的走向及组合关系判定次级滑坡的存在,分析了影响该边坡的岩土因素、地层组合因素及地下水因素,说明该边坡失稳的内因是土层结构特征,而外部主控因素是地下水。对目前该边坡次级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说明次级滑坡体产生“越顶”滑坡的必然性,提出了进一步详细勘察的技术要点及彻底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建的张集铁路(张家口 集宁段)旧堡隧道是全线关键性控制工程,位于河北省万全县旧堡乡与尚义县土夭村之间,隧道穿越由晚太古代马市口组(Arm)麻粒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的一套高级变质岩建造,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岩体破碎。原设计Ⅱ、Ⅲ级围岩洞段占隧道线路总长的71.8%,而已施工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全部变更为Ⅲ级加强及Ⅳ、Ⅴ级围岩,变更率高达80.3%。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挤压大变形、塌方、突涌水等施工地质灾害,共处理大塌方段8处小塌方21处计130m,处理大变形18段计550m。本文分析了DK30+520~910洞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地下水等隧道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从结构面和工程地质岩组的物理力学特性出发,研究了该洞段特殊的岩体结构,指出该隧道围岩岩体结构特征主要受与隧道轴线小角度相交的构造挤压破碎带及软硬交替产出的岩组控制,隧道围岩变形破坏受岩体结构控制作用明显,并总结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几种岩体结构。该研究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区隧道工程围岩分类、支护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太全  华渊 《岩土力学》2008,29(5):1377-1381
湿法喷射混凝土可有效地改善隧道内作业环境、反弹量小、喷射质量高,是隧道支护结构施工值得推广的工艺。首次在宝鸡-兰州铁路复线东巨寺沟铁路隧道选取试验段,实施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支护结构兼作永久性支护,免除二次衬砌工作,并进行水平位移收敛监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该隧道水平收敛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同时采用隧道稳定性模糊概率分析理论对不同断面位置处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的隧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可靠度指标高。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评价冰水堆积体围岩参数,提出一种冰水堆积体围岩快速分级方法,并给出冰水堆积体的变形控制标准,主要包括:(1)根据规范的相关计算方法,结合国外相关规范与冰水堆积体的基本特性和地貌特征,对设计阶段围岩进行分级;(2)根据土体密实状态、细粒含量以及细粒含水率,对施工阶段围岩进行分级,将冰水堆积体分为3个基本等级,4个亚级;(3)根据地下水与围岩胶结情况提出最终的围岩分级;(4)基于冰水堆积体隧道围岩分级,计算了不同围岩等级下的围岩特性曲线以及隧道允许变形量,从而提出基于允许变形量的隧道支护力确定方法。研究成果可以为冰水堆积体隧道围岩的分级、支护力的确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岩土力学》2012,(3):694
(一号征文通知)1研讨会时间:2012年11月1-2日2研讨会地点:台湾溪头3主办单位台湾方面:隧道协会大陆方面: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4研讨会主题:全生命周期之  相似文献   

12.
《探矿工程》2007,34(6):58-58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主办的“2007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展览会”于2007年6月12~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共有来自十余个网家和地区的近百家展商参与,展品范围包括隧道掘进设备,装运设备,通风设备,防排水设备,隧道控制系统,隧道专用勘测仪器,特种材料以及规划设计、工程项目咨询。  相似文献   

13.
《岩土力学》2012,(3):960
交通运输类,王联著,小16开,150千字,100页,平装,估价:25.00元,2011年11月出版,ISBN:978-7-114-09512-2。本书共分为9章,另有10则附录。主要内容涉及公路瓦斯隧道勘察、设计、施工、揭煤防突、运营管理及工程质量验  相似文献   

14.
兹经大陆方面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台湾方面隧道协会共同商定,定于2009年11月18~19日在台湾高雄市召开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现发出会议的第1号征文通知。  相似文献   

15.
周太全  华渊  朱赞成  连俊英  沈东 《岩土力学》2005,26(Z1):168-170
根据景德镇-黄山高速公路某隧道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喷射500 mm普通混凝土支护和喷射200 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两种支护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从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3个方面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喷射200 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隧道围岩能够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岩土力学》2011,(2):480
兹经大陆方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台湾方面隧道协会共同协商,已决定将于2011年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第十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现发出会议的第1号征文通知。  相似文献   

17.
MC桩组合支护结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广龙  惠刚  方乾  徐洪钟 《岩土力学》2009,30(9):2697-2702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与混凝土桩组合支护结构(MC桩)近年来开始在支护工程中得到应用,但由于缺乏对其工作机理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实际工程多采用经验设计法,缺乏理论依据。通过对组合支护结构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MC桩组合支护结构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M桩、C桩的设计方法;结合MC桩组合支护结构的特点,建议了新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可供组合支护结构设计时参考。通过将此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山区的铁路和公路隧道在遭遇高地应力、软岩和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常发生挤压大变形灾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期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该阶段预测指标的易获取性,以隧道埋深、围岩级别、等效洞径和岩石强度作为预测指标;搜集建立了以我国西南地区隧道工程为主的包含151组大变形案例的数据库.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了不完整数据条件下隧道挤压大变形灾害概率分级预测模型,通过十折交叉验证确定模型准确率为76.52%.基于该模型研发了一款大变形分级预测软件平台,并在九绵高速公路白马隧道开展应用,预测准确率达71.11%.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隧道勘察设计期大变形灾害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岩土力学》2008,29(11)
著作者:张丹青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22030191出版日期:2008-9-1开本:16页数:336页【图书简介】本书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量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和土坡稳定性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20.
双连拱隧道围岩变形有限元与BP神经网络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孟喜  李钢  冯建龙  贺小强 《岩土力学》2008,29(5):1243-1248
以浙江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永嘉鹿城段的红枫双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连拱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模型.利用施工过程中左洞量测的围岩变形进行反分析,确定出围岩的力学特性参数,再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右洞围岩变形和稳定性做出合理的评价和符合实际的预测,从而更有效地对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进行反馈设计.通过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其预测精度满足岩土工程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