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91项中方工作组主持的中国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的组织、安排下,于1982年4月10日至4月13日在长春召开。 会议期间宣读并讨论了拟参加1982年“91项”国际交流的论文19篇;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张秋生教授所作的题为“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的报告,并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为提交国际交流的91项中方总结报告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全文共分两部、四章,详见如下。  相似文献   

2.
序言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1项《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中方工作组,按原定计划于1982年4月在长春举行了《中国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中方工作组研究,在宣读的论文中选定十篇汇集  相似文献   

3.
刘连登 《地质论评》1986,32(1):100,95
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召开。与会正式代表共190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中国工作组发起,长春地质学院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宫举行学术报告会,10月14日—20日全体国外代表和部分国内代表赴辽东半岛地质考察。 召开这次国际地质会议的决定,是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工作组特别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相似文献   

5.
10月10~13日,《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举行。大会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国、法国、伊朗、印度、美国、苏联和中国的19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质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地球早期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高精度微区测年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鞍山、泰山和五台山等早前寒武纪经典地区的年代格架,推动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研究;中国晚前...  相似文献   

7.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8.
由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吉林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及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7日—1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召开。 会议的宗旨是系统总结和交流在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条山前寒武纪地质》一书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白瑾研究员等著,1997年5月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为《山西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铜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研究专题部分成果出版的。中条山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基地之一,中条山地区的前寒武纪地质和矿产,具有悠久的研究历史。该书的出版将对中条山地区的基础地质、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出共分六章,以较详实的野外调研材料和精确的测试数据,论述了中条山地区早中太古代的建造和构造热事件以及中晚元古代建造和地壳演化。作者在研究中条山前…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始于1974年、并于今午8月在莫斯科宣告结束。中国于1981年参加该项目活动,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任命长春地质学院张秋生教授为91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1.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4,39(2):158-158,198,244,283,304
由马力等十余位专家联袂合著的“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2 0 0 4年春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共 865页 ,约 1 67万字 ,可谓是一部洋洋洒洒的巨著。正文之前为马力写的“导言” ,介绍了课题由来、主要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 ,通过此轮研究对中国南方的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 ,评价了该区海相古生界和三叠系的油气地质条件。正文之后有马力写的“结语” ,从 1 2个方面对全书进行了系统总结。正文共 2篇 1 1章。上篇“中国南方盆—山基本构造与沉积格架及其演化史” ,分 5章 ;下篇“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地质” ,分…  相似文献   

12.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ISMEP),这次能在中国长春召开,并得到与会代表的支持,我代表大会组织委员会向大家表示感谢。 代表们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来到长春,尚未得到休息就参加今天会议,共同探讨地质学家最感兴趣的地球科学问题之一——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这也说明了这个课题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前寒武纪金属成矿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持第一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大陆地壳是统一地质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前寒武纪或显生宙的演化发展都是统一地质作用的结果。按的观点,与前寒武纪金属成矿作用第一阶段相应的是外力成矿作用,这个阶段,它与独立的沉积盆地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前寒武纪金属成矿作用的第二阶段是变质的作用阶段;第三阶段是形成变质成因的矿床。因此所形成的许多前寒武纪矿床与相应的元古后期的金属矿床在成因上没有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早前寒武纪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4—19日在沈阳召开。这是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早前寒武纪基础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吉尔吉斯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在地壳发育的不同阶段,由于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矿产。吉尔吉斯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加里东、华力西和阿尔卑斯期四大旋回。1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成矿期形成的矿床较少,主要分布在中天山。许多矿床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早前寒武纪仅在变质的结晶基底中有石墨矿产出;晚前寒武纪的裂谷作用形成了里菲-文德纪火山-沉积建造,赋存有杰德姆超大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寒武纪地质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评《恒山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田永清(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李江海、钱样麟合著的《恒山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经《华北地质矿产杂志》编辑部编辑,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山西地球科学丛书”出版,这是对山西省前寒武纪及变质地质研...  相似文献   

18.
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ISMEP)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召开,作为会议的东道主,实感荣幸。请允许我以学院全体师生的名义,向来自国内外尊敬的客人们,表示热烈地欢迎。  相似文献   

19.
刘凤山 《地学前缘》1999,6(1):129-137
“北亚克拉通和造山带金属成矿作用、石油资源及地球动力学”国际研讨会上各国地质学家发表了各自的北亚地区金属成矿作用、石油资源及地球动力学观点,对早前寒武纪、西伯利亚克拉通、造山带、板内裂谷等成矿作用及其相关的地球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基本反映了近些年来北亚地区在金属成矿作用及其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方面研究现状和取得的进展。西伯利亚克拉通和褶皱造山带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前寒武纪—早中生代增生和中—新生代裂谷作用两个阶段,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主要受区域深大断裂多期拉张和挤压、克拉通内古断裂的形成、古断裂中火山岩喷出或花岗岩类侵入等地球动力学控制,中生代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受深部地壳动力学过程控制。造山带包括了新元古代、古生代及中生代不同时期的大洋,主要有大洋、岛弧、大陆边缘、汇聚碰撞、碰撞后五大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各环境的金属成矿作用特色明显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地质科学》1963,4(2):109-109
中国的前寒武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前寒武纪地质及变质岩研究室著本书是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之一,是一本有关我国前寒武系的全面的初步研究总结报告。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三、四章将全国分为北部、南部及西部三大区,分论其研究历史,标准剖面,分层与对比,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以及存在问题。第五章又按地层分层及对比,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等做了全面总结。最后一章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