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海鲱卵黄囊期仔鱼的摄食能力和生长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殷名称 《海洋与湖沼》1991,22(6):554-560
于1986年对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 L.)——北海种群卵黄囊期仔鱼在早期发育和饥饿期的摄食能力和生长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孵化后第6天(饲养水温13.1±0.4℃),仔鱼初次摄食,此时,卵黄容量从初孵时0.182mm~3降至0.020mm~3以下,眼、口、肠管、肛门、胸鳍等器官的功能基本形成,巡游模式建立;孵化后第8天,卵黄耗尽,混合营养期持续仅2天;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第11天进入PNR期,第17天全部死亡。(2)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和摄食强度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随即上升,高峰出现在卵黄耗尽后1—2天;此后就逐步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率约为50%,最高摄食强度每尾仔鱼在4h内平均摄取3—4个轮虫。(3)仔鱼在初孵期的生长率平均为0.233mm/d;进入摄食期后,饥饿仔鱼的生长几乎停止;同期摄食仔鱼的生长率亦下降,为0.130mm/d;摄食仔鱼(N=309)在孵化后30天内的长度(L,全长)和日龄(d)的相关式为:L(mm)=0.180d+7.06。  相似文献   

2.
七带石斑鱼胚体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 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 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3)初孵仔鱼在孵化后一天时间内生长迅速.之后速度减缓.(4)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一混合营养一外源性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3.
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与营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又君  李加儿 《海洋学报》1997,19(3):102-110
在不同温度下,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生长和营养吸收具有如下特点:(1)温度能影响胚胎发育时间和初孵仔鱼及其卵黄囊的大小;(2)初孵仔鱼生长迅速,24h以后缓慢生长;(3)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4)仔鱼在卵黄球完全吸收时初次摄食,开始摄食时间较长,饥饿的仔鱼在开口后呈负生长;(5)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外源性营养阶段;(6)温度对卵黄囊期仔鱼生长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器官分化速度、卵黄囊吸收速度和开口摄食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4.
卵黄囊期是鱼类早期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鱼类由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转化的一个关键时期。从能量学的角度来分析,则表现为主要能源物质在发育过程中有规律的变化,各能量物质按一定顺序被利用。探讨卵黄囊期海洋硬骨鱼类的能量转化规律,定量分析发育中生化成分和能量物质的变化,预测维持仔鱼生命活动和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合适饵料营养成分,可为养殖生产中提高早期育苗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作者着重探讨褐牙鲆卵黄囊期能量代谢特点及生化物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6.
星斑裸颊鲷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星斑裸颊鲷(Lethrinus nebulosusForska.l)的胚胎发育过程做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跟踪了孵化仔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星斑裸颊鲷受精卵为浮性卵,卵径0.761 mm±0.019 mm,在水温27℃±1℃,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后约16.5 h孵化;在水温25℃±1℃,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后约17.83 h孵化。初孵仔鱼全长1.739~1.772 mm,仔鱼孵出2 d后开口,卵黄囊与油球已基本消耗完毕,大部分仔鱼开始摄食L-S型轮虫,开始由内源营养期向外源营养期过渡。同时发现在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的时间、初孵仔鱼的大小、生长速度及卵黄囊的大小均不同。  相似文献   

7.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 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 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在盐度35(含35)以上的海水中全部 漂浮于水表层,在盐度30和对照组31的水体中大部分胚胎浮在水上层.受精卵卵径随孵化盐度降低而减小.在水温26-28℃的条件下,点带石斑鱼受精卵经21-26h可孵化成仔鱼,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在15-50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合盐度范围为26.7-41.1.最适孵化盐度范围在30.5-32.5之间.盐度对卵黄囊仔鱼可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卵黄囊容积和全长的变化,高盐度(≥45)下胚后仔鱼卵黄囊容积、全长和体高显著减小(P<0.05),油球径不因盐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8.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分离透明、无油球的悬浮卵。卵膜具粗波纹状的纹络。卵黄均匀,浅黄色或米黄色。卵径平均为1.70 mm±0.02 mm。卵黄囊径1.57 mm±0.025 mm。卵黄间隙狭窄,约为0.11 mm。受精卵的可孵化水温为6.0~11.0℃,最适孵化水温8.0~10.0℃。可孵化盐度为27.00~36.00,最适孵化盐度为33.00~35.00。受精卵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呈现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在水温8.0~10.0℃,盐度33.00,光照500~6000 lx,pH值7.5~8.4的孵化条件下,受精卵约历时216 h孵化出膜,出膜方式以头部首先破膜为主。优质卵的孵化率可达90%以上。在条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期及原肠期以前的时期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强于原口关闭后各个发育时期。卵胚卵裂期的不同步分裂现象要比其他硬骨鱼类提前,出现在第三次卵裂时期。多细胞期的裂球均一程度较低。在孵化育苗生产中,出现大量带有"空泡"的不正常的卵胚和前期仔鱼。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苗种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洋鱼类仔鱼在早期发育和饥饿期的巡游速度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文运用红外光源和录象系统首次对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 L.)的两个地理种群:苏格兰西海岸和波罗的海鲱、大西洋鳕(Gadus morhua L.)和欧洲江鲽(Platichthyslesus L.)由人工授精来源的卵黄囊期仔鱼以及苏格兰西海岸鲱的较大仔鱼(36和60日龄)在早期发育和饥饿期的巡游速度作了测定。仔鱼巡游模式的发育和完善符合种的发育和生长过程。卵黄囊期仔鱼在卵黄囊耗尽前后仍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或较大仔鱼在停食后,其巡游速度都有增快的倾向,一般均在抵达“不可逆点”(PNR,即the point-of-no-return)前两天左右达到高峰值。所记录到的平均[一次游泳过程或1000毫秒(ms)间期]和最大(20 ms间期)巡游速度的高峰值分别为1.1—1.2和2.3—3.4BL/s(体长/秒,鲱),1.7和5.7BL/s(鳕)以及1.6和4.1BL/s(江鲽)。此外,本文还对饥饿仔鱼的巡游速度和摄食生态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胶州湾海域逐月进行连续13个航次的调查,对胶州湾鱼卵、仔鱼和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主要种类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到的鱼卵均为浮性鱼卵。鱼卵丰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5.02粒/m3),次之为5月(4.97粒/m3)。共采集到仔、稚鱼10种,隶属9科10属,优势种为刺鱼叚虎鱼、斑鱼祭和玉筋鱼。根据出现的季节和出现时间的长短,将仔、稚鱼分为暖季类群、暖季短时类群和冷季类群三种类群。暖季类群较冷季类群占有明显的优势。暖季短时类群的种数、丰度和站位出现率都比较低。仔、稚鱼的丰度、种数的季节变化显著,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份,丰度是16.34尾/m3,种数为7种,与海水月平均温度的季节变化节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验了孔雀绿,对中国对虾的卵和各期幼体的毒性。0.5×10~(-6)对卵消毒5.0分钟,以及1.0×10~(-6)对卵消毒1.0分钟不影响卵孵化。24小时更换原浓度溶液和未更换溶液组相比较,安全浓度和48小时LC_(50)均减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及肝胰腺各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蛋白质、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全年胆固醇含量在肝胰腺、血淋巴和精巢中均有2个高峰,分别在6月和12月、7月和12月、9月和次年1月,且第二峰值均明显高于第一峰值;肝胰腺葡萄糖含量最高值出现在6月,之后逐渐下降,而血淋巴和精巢则在7月,之后亦逐渐下降;肝胰腺和血淋巴出现糖原峰值的时间和葡萄糖相似,但精巢在9月,而副性腺在8月时已达到较高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次年1月;蛋白质的变化与上述3种物质基本相似,但血淋巴出现峰值的时间要早于肝胰腺。上述各生化成分变化的先后顺序和连续性表明,肝胰腺内上述物质在进入性腺快速发育期前,经血淋巴向精巢和副性腺转移,精巢对胆固醇和葡萄糖的积累要早于副性腺,这些物质的变化与生殖周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始终处于积累状态,而精巢和副性腺在前期对甘油三酯的积累极少,直至后期才略有上升,表明甘油三酯并非性腺发育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以后 ,温排水主要影响核电站以东沿岸水域 ,温升 2℃的范围大约在2km以内。邻近水域的鱼卵和仔鱼数量仍然比较丰富 ,季节变化亦无大异常 ,但是在种类组成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 :小沙丁鱼Sadinellaspp .鱼卵和仔鱼数量明显增多 ,斑Clupan odonpunctatus和鲷科 (Sparidae)鱼类的鱼卵和仔鱼数量显著减少 ,并且未见鱼Engraulisjaponicus和小公鱼Anchoviellasp .鱼卵以及科 (Engraulidae)和银汉鱼科 (Atherinidae)仔鱼的出现。鱼卵的数量分布与温排水有关 ,而仔鱼与之无关 ,鱼卵死亡率与温排水的关系亦不显著。文中还讨论了温排水的影响范围、鱼卵死亡率与温排水的关系以及温排水对成鱼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阳江东平核电站邻近海区鱼卵和仔鱼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东阳江东平核电站邻近海区生态调查于199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进行。春季采获鱼卵101个、仔鱼45尾,隶属于4目9科11种和4个未定种;秋季采获鱼卵82个、仔鱼104尾,隶属于5目9科13种和3个未定种。对一些主要种类如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斑鲦Clupainddon punctatus、杜氏棱鳗Thrissa dussumieri、无齿鲦Andontostoma chacunda等的数量分布特征作了描述。就影响鱼卵、仔鱼种类数量分布的因素作了探讨,还对核电站建成后温排水对鱼卵、仔鱼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气候系统的突变及周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纬冰心、海洋沉积物及陆相古气候沉积记录揭示了全新世冰后期(最近1万年以来)存在系列气候突变事件及百年—千年尺度的气候周期韵律,证实了在冰期-间冰期旋回大尺度气候背景下全球气候存在较大不稳定特征这一基本事实。全新世作为与人类文明衔接的最新地质时段,各国科学家针对全新世气候系统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这些成果将为未来气候演化趋势预测提供重要的历史相似性。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全新世气候系统的突变及周期性研究的一些成果,并进行了概略的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黑(鱼免)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及体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4日龄时卵黄囊吸收完毕,6日龄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即进入饥饿死亡不可逆点(PNR),而延迟投饵3天(6日龄)以上的仔鱼在8日龄前全部死亡。正常投喂仔鱼(16%)和延迟投饵1天仔鱼(15%)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延迟2天投饵仔鱼(9%)。它们的高死亡(日死亡率为5%—6.5%)集中发生在3—8日龄期间,但低于3—7日龄内延迟投饵3天和完全饥饿仔鱼(日死亡率为18.5%)。在7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9.9%)的特殊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延迟投饵仔鱼(4.6%—8.4%)。在36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与延迟投饵1天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消失,与延迟投饵2天的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延迟投饵引起开口摄食阶段仔鱼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但延迟投饵1—2天的存活仔鱼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可以达到正常投饵仔鱼的营养水平。因此,不论在养殖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水域,黑(鱼免)仔鱼必须在开口后2天之内建立起主动摄食能力才可能保证其仔鱼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黑鮸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及体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4日龄时卵黄囊吸收完毕,6日龄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即进入饥饿死亡不可逆点(PNR),而延迟投饵3天(6日龄)以上的仔鱼在8日龄前全部死亡。正常投喂仔鱼(16%)和延迟投饵1天仔鱼(15%)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延迟2天投饵仔鱼(9%)。它们的高死亡(日死亡率为5%-6.5%)集中发生在3-8日龄期间,但低于3-7日龄内延迟投饵3天和完全饥饿仔鱼(日死亡率为18.5%)。在7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9.9%)的特殊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延迟投饵仔鱼(4.6%-8.4%)。在36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与延迟投饵1天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消失,与延迟投饵2天的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延迟投饵引起开口摄食阶段仔鱼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但延迟投饵1-2天的存活仔鱼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可以达到正常投饵仔鱼的营养水平。因此,不论在养殖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水域,黑鮸仔鱼必须在开口后2天之内建立起主动摄食能力才可能保证其仔鱼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化与海岸海洋科学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海陆过渡带的表层系统作用过程、环境资源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全球气候与海平面自然变化、全球性频繁的地震、火山构造活动研究及国际海洋权益之重新组合,促进海岸海洋科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虾蟹海产品香味的前体物质在加热前后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对虾和蟹肌肉中的糖原和不饱和脂肪酸在加热前后含量下降,糖原是Maillard反应的基础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是虾蟹肌肉香味中羰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虾蟹肌肉中主要积累的核苷酸成分AMP在加热后减少,而肌肉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特别是疏水氨基酸含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