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某些工程中,需要测定大量的三、四等天文经纬度及方位角。其中以天文经度问题较多。一般都是采用高精度仪器按金格尔法或中天法测表差,或者采用中等光学经纬仪按多星等高法或天顶距法测表差定经度。前者仪器笨重,携带困难,后者观测计算都较繁琐,且精度不易保证(稜镜等高法除外),都不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如果采用中等光学经纬仪按金格尔法测表差定经度是否能获得应有的精度?虽然曾有人作过一些试探性观测,但没有结论。为了解决业务上的迫切需要,我们组织了有限的人力和仪器,从1963年9月到1964年3月在某地(ψ≈30°)进行了一些观测。经初步分析,结果精度是能满足三等天文经度的要求。现将有关观测实验的几个方面阐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天文测量工作中常要计算恒星在观测时刻的视位置。通常,这一计算是利用中国天文年历测绘专用(以下简称测绘历)所刊载的恒星视位置表进行内插,这就需要确定和观测时刻对应的恒星视位置表内插因子(以下简称内插因子)。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计算内插因子的方法基本上和测绘历说明部分所给出的方法一致,比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工程测量单位,观测太阳进行天文定位、定向时,必须依赖于中国天文年历中的太阳历表,这是极为不便的。本文首先根据纽康的太阳公式,对太阳历表的计算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袖珍电子计算机或程序计算器的简便太阳历表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计算结果的精度分析,说明该模型的精度完全适用于目前一般工程测量进行天文定位、定向的要求,这样不仅摆脱了对中国天文年历的依赖,同时也提高了野外作业速度。  相似文献   

4.
快速计算白塞耳日数和恒星视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钦畅  陈玲强 《测绘学报》1997,26(3):268-274
本法无需查《中国天文年历》,更不需内插,就可把《中国天文年历》中的所有一千多颗恒星前后几十年按所给的时刻算出其视位置,因而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计算内容包括:1.岁差、章动;2.光行差;3.白塞耳日数;4.日、月位置;5.恒星视位置和平位置的转化等。用微机就可实现,而且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为0.2″,完全满足快速自动选星,检测当前我国已投入使用的各种精度的经纬仪系统差等实际需要。本法也可以扩展到其它恒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文测量仪器小型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式国产全站仪的天文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星点质心提取方法和观测时刻计算方法;然后,分析了数据粗差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点位置预测的粗差剔除方法;最后,设计并开展了两次野外试验,对比粗差剔除前后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经粗差剔除后,单时段间定位结果较为稳定,且8个时段的定位中误差小于±0.3″,满足一等天文测量要求;同一测站4个夜间联测的平均天文经度与准确值之差为0.23″,平均天文纬度与准确值之差为0.61″。相较于传统天文测量仪器,本文方法不仅实现了小型化、自动化及精准化,且摆脱了人眼观测的束缚,观测效率提升了一倍。  相似文献   

6.
天文内业计算时,为了精确求得观测瞬间时刻的恒星视位置,必须借肋于所谓内插因子(或叫比例乘数)在天文年历上进行内插。天文内插因子的计算及内插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普通内插三角函数或对数是一样的,但是计算起来要比内插三角函数或对数复什得多,因天文内插计算存在两种不同的时间系统,表列引数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求定未知方向的坐标方位角时,通常用天文测量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并用天文年历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能否不进行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计算,而利用不通视的邻近点上的已知方向,用两台普通经纬仪,根据同时观测恒星将已知方向传递到未知方向上呢?回答  相似文献   

8.
原西安天文经度基本点系于1953年所测定,并为我国最主要的天文基本点之一,由于该点不便保管和使用,故需于国家测绘总局西安分局范围内重新测定一个高精度的天文经度以代替原西安天文基本点。新天文点的测定依据是按原天文点为起始点,精密测定二点间的经差。测定工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测时用4架Wid T_4型天文全能仪。测时的方法采用金格尔星对法,守时用3架ROHDE & SGHWARZ厂出品的XSZ型石英钟,接收无线电时间讯号用ZZE型收讯机,时钟比对用自制的二台对钟计数器,等等。测定纲要如下表:表中A,B,A',B'分别代表固定的—个观测员和仪器。观测分四个单元进行,每一单元的经差测定不得少于分布在六个夜晚的12个独立结果。在二个测站上所观测的星对完全相同,接收的时间讯号亦为同一电台所发播。二个测站上将测时所得钟差化算至同一瞬间的时号上,故可比较钟差之差而直接得到二点间的经差,此次测定中误差为±0~s001_7。此次测定工作的主要优点在于已尽可能地消去了恒星坐标系统误差、标准时刻的半系统误差、高层大气条件影响等,同时也使半系统性质的人仪差趋于具有偶然性。还有下面二种误差影响仍保留在最后结果中1.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特别是低层大气条件的影响,2.人仪差的残余影响。这二种误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多星等高法同时测定经,纬度数据处理一体化方法,使得高等高数据处理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0.
细则规定,在进行一等天文点经度测量时,最后结果中误差不超过±0.02,相邻人仪差的变动应小于0.06。当测定人仪差后,一般不允许调换观测仪器、收报机、记时器、天文钟或库克收时器等以测定天文点的经度,否则,应考虑使用调换的仪器重新测定人仪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天文测量中的测时工作,自1958年开始已经广泛地采用了利用接触测微器按金格尔双星等高法进行。这种方法在量取东(西)星和西(东)星的记录时刻时要注意的问题,韩天芑同志在“以全能经纬仪威特T_4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金格尔法)测定表差”一文中已作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墨卡托     
《地图》1986,(2)
墨卡托(Gerhardus Mercator,1512—1594)(图1)是十六世纪的地图学大师。精通天文、数学和地理。他对地图学贡献殊多,以创拟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闻名于世。他还研制了测量仪器,实测了许多大比例尺地图,编制了天文年历表,设计了大型地图集,等等。他的名字标志着地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WILD T4全能经纬仪是我国一、二等天文测量中的常用仪器.选择近20年部分实测成果作为样本,对中误差、人仪差、方位角对向不符值改正进行统计分析.纬度、经度、方位角的平均中误差为限差的1/2左右,一等天文方位角的外符合精度在±0.9″左右,人仪差成果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数学期望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后的信息(主要是观测值改正数,又称残差),进一步检验和评定十类方向观测值的权选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这是评价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计算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目的,本文给出以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天文大地网与1980年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论述了我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和1980年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应用,包括:第一,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结构和参数整体平差的规模。第二,参考椭球的选择和定位,长度基准;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计算;在椭球面上进行平差的问题;平差中拉普拉斯方位角的处理;各级大地网整体统一平差的问题。第三,用于我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中的条件联系平差法的基本原理和它的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一种适用于电子计算机计算的大规模法方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全面扼要地论述了在我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第一,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结构和参加整体平差的规模。第二,参考椭球的选择和定位;天文测量系统;长度基准;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计算;在椭球面上进行平差的问题;平差中拉普拉斯方位角的处理;各级大地网整体统一平差的问题。第三,用于我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中的条件联系平差法的基本原理和它的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一种适用于电子计算的大规模法方程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测定一等天文经纬度多是用全能经纬仪T_4及其配套设备来完成,施测的方法一直沿用苏联的金格尔法测表差求经度,太尔各特法测定纬度。这一套一等天文作业方法,除仪器笨重、设备多而杂、所用的收时设备也较繁杂外,还存在不少弱点,如:  相似文献   

18.
全国天文经度基本点网是我国继国家85基本重和网后又一项大的测绘基础工程,从1984年开始实施,到1994年底人武部完成。野外联测编制了一套十分科学的观测纲要,使偶然误差基本消除,系统误差大部份得到抵消和削弱。内业数据处理预先征求了全国众多天文专家的意见,采用了目前世界是最新理论,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严密的计算方案。其最后成果精度达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全面论述了我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和1980年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应用。包括:第一,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结构和参加整体平差的规模。第二,参考椭球的选择和定位;天文测量系统;长度基准;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计算;在椭球面上进行平差的问题;平差中拉普拉斯方位角的处理;各级大地网整体统一平差的问题。第三,用于我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中的条件联系平差法的基本原理和它的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一种适用于电子计算机计算的大规模法方程解算方法。第四,1980年大地坐标系的建立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三维三角网     
本文阐述建立三维三角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以恒星为背景对卫星进行摄影的方法,求定三角网每条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定向角。三角形的每条边则用激光测距仪在地面量测激光基线,并将实测距离归化为两三角点间的弦距,每个三角形将有三个边长和六个方向角的观测值。把它们都列成观测方程式,用三维坐标平差求定各三角点的直角坐标,再换算成经度、纬度和大地高,用以约束天文大地网系统误差的积累,和水准测量的结果结合,计算大地水准面起伏,作为一种研究地球形体的几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