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09年10—12月,江西大雾天气多、灾害重,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10d。11月22—27日连续6d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12月28—31日又出现了连续大雾天气,28日早晨受大雾天气及雾凇所致路面结冰。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区域性大雾预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94—2002年9年辽宁区域地面图的普查,得到了辽宁区域性大雾天气(大于等于5个地市,能见度小于0.5 km)共有73次。分析近10年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得到了区域性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普查区域性大雾过程发生时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区域性大雾天气分型。分析辽宁省各种区域性大雾的成因及要素演变特征,从中提取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流程,用PP法建立区域性大雾的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鞍山地区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14年鞍山地区大雾天气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多项式趋势法分析了鞍山地区大雾天气的空间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4年鞍山地区年和季大雾日数呈东南部地区多、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各区域大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东南部山区夏季和秋季(6—10月)为大雾多发季,其他地区深秋和冬季(11月至翌年1月)为大雾多发季;鞍山市各区域大雾日数趋势变化的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的趋势,西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弱增加的趋势,东南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增加的趋势。近64 a鞍山地区区域性大雾过程最长持续时间为7 d,全区性大雾过程较少,一致性大雾过程仅出现8次;鞍山地区大雾天气受地形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平原地区大雾天气少、山区大雾天气多,且山区连续性大雾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鞍山地区大雾过程持续时间多集中在1—2 h,大雾天气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05—06时、08时和20时前后,大雾过程日最长持续时间为20—21 h。在1961—2010年鞍山地区大雾日数的年代际变化中,东南部山区大雾日数呈增加的趋势,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部地区大雾日数减少明显,东南部地区大雾日数增加显著,区域性差异较大。同时,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反馈影响可能也是鞍山地区大雾天气变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中南部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王丽荣  连志鸾 《气象》2005,31(4):65-68
对2003年11月河北省中南部大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稳定度有关的物理量场的变化不仅是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指标,对大雾天气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雾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出现的天气现象,根据大气稳定层结的状况及变化,可以判断大雾天气的有无及其生消时间。另外,前期湿度条件的积累也是影响大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1引言进入秋季,随着暖空气活动的逐渐减弱,北方冷空气活动开始加强,大雾天气频繁出现。大雾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首要因素,同时大雾天气出现时城市释放的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容易在近地面空气中滞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研究大雾天气的成因,尤其是当地地形条件对大雾形成可能造成的影响,对秋季大雾预报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能见度观测仪、风廓线雷达、加密自动站和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8年1月17—18日和11月24—25日辽宁地区两次大雾天气特点及边界层热动力条件对大雾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雾天气表现与成因较为类似。大雾发展均有两个阶段,且天气背景条件相似。其中大雾第一阶段主要为辐射雾,辽宁中部位于弱辐合带上,大雾出现在偏南气流中,偏南风将海上水汽输送到营口—沈阳一带,辐射降温配合弱的上升冷却作用,形成近地面逆温,同时温度露点差减小、相对湿度增大,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第二阶段,在次日07—08时冷平流入侵近地面层,逆温层再次建立导致大雾发展,低层弱冷平流到达地面时间和位置是大雾精细化预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2011年2月6~9日钦州市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为大雾形成提供有利天气背景;持续的东南风和适宜的风速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与稳定度有关的物理量场及与水汽条件有关的相对湿度场对预报大雾天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逆温层结对水汽的聚集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广州白云机场3、4月份大雾临近期边界层的一些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慧婵 《广东气象》2000,(Z1):14-17
大雾对飞行安全影响极大。在广州的春季,由于大雾天气导致飞机延误、备降的事例较多,不但影响飞行的正常与安全,在经济上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把握好春季大雾天气的预报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1986~1995年白云机场气候志记载,每年的3、4月份是白云机场大雾天气发生最频繁的月份,占全年的48%。本文统计了1990~1997年8年间3、4月份白云机场的大雾天气,试图从分析大雾天气临近期边界层的温湿特征和动力特征入手,为预报春季大雾天气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和参考指标。正 资料的…  相似文献   

9.
引言 大雾,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雾天气能造成高速公路关闭,飞机不能起飞、降落,海上交通受阻,供电设备短路等。宁波市是一个港口城市,海陆空运输业日益发展,港口作业日见繁忙,大雾天气的气象保障也愈加迫切。宁波市位于东海之滨,雾的时空分布兼有内陆雾、岸滨雾,甚至海雾的特点,所以其成因颇为复杂。本文希望通过对影响本市的冬季连续出现的大雾天气过程及环流特征的分析,为这一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一次少见大雾天气为个例,从冷却条件、水汽条件、凝结核、烟雾混合方面,综合高空形势、地面形势、卫星云图、逆温层等因素,讨论大雾天气的形成、持续、发展的原因.并从逆温层、烟雾混合等方面分析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的成因,以此来揭示大雾的预报着眼点及此类天气情况下的空气质量预报。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20个气象站1971~2004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大雾天气的地域分布及其天气气候特征,得出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天气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昼夜和局地性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路段的大雾天气划分为不同的预报服务期,为高等级公路沿线的大雾预报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大雾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石林平  迟秀兰 《气象》1995,21(5):45-47
介绍华北平原大范围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天气的低空风场、地面气压场等特点,并以天津为例给出了大雾部分消空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1961—2008年六盘水市3个测站的逐日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大雾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大雾天气差异显著。出现大雾日数最多的是水城,最少的是盘县。各月均有大雾发生,大雾主要出现在11—次年2月,5-7月相对最少。近48a六盘水大雾日数呈下降趋势,大雾日数以每10a减少0.5d。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大雾日数较多,70年代和90年代相对偏少,2001年以来大雾天气明显减少。六盘水年大雾日数在1972年发生突变,表明1972之前大雾日数较多转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1-2000年东营市及所辖3个县站的资料分析了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每年11月到次年的1月,是一年中大雾出现最岁的月份,广饶县大雾出现得最多,平均每年大雾日有22.7天。针对2006年9月20-23日连续大雾天气,分析了其高、低空环流形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营秋冬季大雾的预报着眼点。对于连续性大雾的第一天预报,需要湿度条件、辐射降温条件、风力条件均有利时才易出现大雾,而对于连续性的大雾,对辐射降温条件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5.
九寨黄龙机场的大雾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与正常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本文通过对九寨黄龙机场3年的资料分析,总结出本场大雾天气的特点及成因,为机场提高短时预报准确率及航班正常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机场风廓线雷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2015年1月14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严重影响航班运行的大雾天气背景、温度、能见度、层结条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是在高空暖高压脊,低层干暖的东南风稳定维持,近地层处于地面冷高压底后部的冷湿气团控制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上暖下冷的层结条件有利于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为大雾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过程乌鲁木齐以西的北疆沿天山一带均为大雾天气所覆盖,大雾天气的范围大,厚度厚,且大雾期间各站的温度日变化很小,湿空气长时间维持饱和状态,也是乌鲁木齐机场大雾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近地层层结稳定、近地层风力弱、近地层准饱和,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和长水机场自动探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2月26~31日大雾天气过程出现的天气背景和气象要素特征,以找出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长水机场大雾天气的特征。分析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出现了5次大雾天气,在冷空气西进加强、维持、减弱摆动阶段均可产生,其中冷空气维持阶段大雾持续时间最长。大雾时长水机场位于锋后或锋面附近冷空气区内。大雾发生时昆明上空多有双层逆温出现,逆温层底高度低,湿层较深厚,最大相对湿度在92%以上;大雾发生时长水机场为东北风,风速2~5m/s,风向转为西南风,能见度将很快转好。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初河北省连续大雾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发生在2007年元旦期间河北省大部地区的连续大雾天气从高低空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及气象要素场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次大雾天气发生在500hPa中纬度平直偏西气流、中低层西北气流或弱高压环流以及地面高压前部弱气压场控制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大雾前期出现了明显降雪,雪后融化使近地面层湿度迅速增加;大雾期间,夜间辐射明显,近地层大气有逆温层结建立。水汽聚集在近地层通过地面蒸发和辐射冷却而达到饱和。充足的水汽和近地面明显的水汽饱和是河北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大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这次大雾天气过程近地面层呈弱稳定状态,中高层为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乌兰乌苏镇1964~2012年的气象资料,选取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风、雷暴、沙尘暴、沙尘天气及大雾、轻雾天气出现的天数作为分析对象,运用3年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法、非参数检验方法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进行了多种天气事件的年纪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大雾天气的发生日数呈增加趋势,沙尘天气、沙尘暴天气、轻雾天气、大风天气和雷暴天气的发生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其中大风天气发生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2)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大雾天气、轻雾天气、沙尘暴天气、雷暴天气和沙尘天气在研究时段都出现了突变,且平均气温、轻雾天气、沙尘天气和雷暴天气在突变之后不久都达到了极显著的上升或者下降变化趋势.(3)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大雾天气、雷暴天气和大风天气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不同的气象要素周期性长短是不同的,沙尘、沙尘暴和轻雾天气则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