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54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两支冰芯记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侯书贵  张东启 《冰川冻土》2003,25(3):256-260
根据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远东绒布冰川和东绒布冰川两支冰芯记录的恢复,1954年以来的冰川净积累量相差达1倍以上,但两支冰芯记录均表明:20世纪60年代冰川净积累量出现急剧减少现象,印度季风系统的突变可能是造成冰川净积累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两支冰芯δ18O剖面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研究时段内远东绒布冰芯的δ18O平均值比东绒布冰芯的相应值低3.12‰,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两支冰芯的主要离子浓度剖面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沉积后过程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南部冰芯记录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念青唐古拉峰拉弄冰川垭口处(30°24'30″N, 90°34'12″E;海拔5850m)长度为29.5m的冰芯记录,恢复了1952~1998年间大气降水δD和净积累量的时间变化序列。上述两组序列与NCEP/NCAR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δD和净积累量与中亚冬季的气压、南亚和青藏高原冬季、夏季的位势高度关系密切。中亚地区冬季气压的升高以及冬、夏季南亚和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异常增强了印度夏季风,导致了念青唐古拉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增多和降水中δD值的降低。根据念青唐古拉冰芯δD和净积累量记录及其与亚洲地区大气环流的关系,可以通过青藏高原南部较长的冰芯记录来恢复过去该地区大气环流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马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现代升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根据从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冰帽钻取的深102.07m冰芯记录中δ18O的年变化,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中部的升温变化与北半球20世纪的升温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最暖阶段出现在50—80年代早期.期间也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冷的波动,尤其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持续低温,可能与这一时段强盛的夏季风有关.这也表明20世纪末全球急剧升温变化的过程中,某些地区存在气候变冷的波动事件.  相似文献   

4.
东绒布冰芯净积累量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积累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夏季风环流带来的.根据东绒布冰芯记录恢复的净积累量与印度中北部和印度半岛东部地区的夏季风降水量具有基本一致的周期, 三者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可以通过冰芯净积累量来反映更长时间序列印度某些地区夏季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东绒布冰芯净积累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大于印度夏季风降水量的变化, 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降水比低海拔地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从青藏高原南部提取的达索普冰芯重建的积累量,研究其与印度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近百年来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应用子波分析方法对达索普积累量及高原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积累量与高原温度变化都具有多尺度特征,在10-20a尺度上,高原温度与达索普积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通过分析印度季风降水与高原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达索普积累量对高原温度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CH4含量呈快速的增长趋势, 但达索普冰芯记录所显示的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大气CH4增长的启动时间要晚于极地冰芯记录近100 a. 由于受北半球人类活动CH4排放、CH4在大气中的寿命及大气中CH4的传输等过程的影响, 最近150 a以来, 中低纬度大气CH4与南极大气CH4含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不同的净积累量和增长速率, 且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达索普冰芯记录明确显示出人类活动排放的减缓使大气CH4呈负增长. 对比研究认为, 到20世纪中叶人类活动的甲烷排放已达到极高值, 中低纬度大气中CH4增长率及年积累逐步趋于平稳且略有降低. 可以认定, 工业革命以来中低纬度地区大气CH4与南极大气CH4含量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段在受控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 CH4在大气中的行为和传输过程以及东亚中低纬度季风气候的影响决定了两地之间大气CH4含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慕士塔格冰芯降水记录及其对冰川水资源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3年在东帕米尔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010 m处钻取了的一支长41.6 m的冰芯,从中恢复了1955年以来的积累量.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冰川积累量持续减少,特别近年来积累量呈加速减小趋势;平均而言,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平均积累量只有20世纪60年代冰川积累量的一半.重建的慕士塔格地区冰川物质平衡近20 a来亏损严重,主要是由近年来慕士塔格高山区降水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共同作用引起的.对主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山区而言,短期冰川融水的增加会调节河流径流,而当冰川得不到足够的降水补充时,冰川的退化必然影响到下游的河流径流.  相似文献   

8.
不溶微粒是冰雪中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参数,通过冰雪中微粒记录研究气候环境变化是冰雪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20世纪中后期对冰雪微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到20世纪末期时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纬度的冰雪微粒的研究,特别是青藏高原冰雪微粒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有4根冰芯(敦德冰芯、古里雅冰芯、达索普冰芯和慕士塔格冰芯)和数个雪坑开展了微粒研究。青藏高原冰雪微粒研究主要从微粒定年、微粒浓度、粒径分布、特殊事件的记录以及与可溶性离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回顾了从80年代末开始的青藏高原冰雪微粒研究的一些主要方法和主要成果并且展望了今后微粒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建了近500年来喜马拉雅山中段达索普冰芯中尘埃浓度与尘埃沉积通量的变化历史,谱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变化均存在较显著的12.3年、9.8年、7.4年、6.1年和5.3年周期.该冰芯中尘埃含量与净积累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说明其尘埃可能主要来源于上风方向的远源地区.基于后向轨迹法,并结合该地区附近已有的气溶胶研究结果,认为西、南亚甚至北非地区可能是该冰芯中尘埃物质的主要源区.近500年来达索普冰芯中尘埃沉积通量的增加趋势,反映了其源区干旱程度的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根据甘肃河西1958-2003年17个气象站的土壤冻结上、下限记录和最长连续冻结的初、终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河西季节冻结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肃河西最大冻土冻结深度的变化存在8~10a的周期振荡,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其变化的转折期,反映了甘肃河西冬季气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变暖的事实.气候成因分析说明,气候变暖对河西季节冻结影响显著.冬季最低气温与甘肃河西季节冻结深度和冻结时间关系密切,特别是冬季地气温差和气温日较差与其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喜马拉雅山中部过去约300年季风降水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建了1700年以来喜马拉雅山中部达索普冰芯积累量,该积累量直接反映了喜马拉雅山中部季风降水。研究了该积累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夏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陆海热力差异与该积累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宁练 《第四纪研究》2006,26(2):165-172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中δ18 O记录(主要反映暖季气温)与近几十年来高原中、南部气象台站暖季气温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高原北部地区暖季气温变化与南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分界线位于32°~33°N附近一带。该位置也是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存在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线。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水汽输送与冰芯中稳定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作为水中的组成成分,与水汽来源的变化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在青藏高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研究,青藏高原南北降水中δ18 O和过量氘(d)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变化,这种空间变化与西南季风夏季向北推进的位置有关。在时间变化上,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降水中δ18 O和d的季节变化特征也与水汽来源的季节变化有关,而且这种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西南季风水汽与西风带输送水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国最北端的阿尔泰山区还受到极地气团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大气环流造成的水汽来源的差异,青藏高原冰芯中稳定同位素变化也存在空间差异。北部地区冰芯中稳定同位素的年际变化与当地气象站记录显示良好的对应关系,而南部冰芯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与当地气象站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显示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依据青藏高原目前所取得冰芯的尘埃分析结果,初步分析了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大气尘埃载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原南部达索普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270s~1380s和1870s~1990s,而北部马兰冰芯记录的高尘埃含量时期为1130s~1550s和1770s~1940s。近1000年来青藏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总趋势,这可能指示了环境的变干趋势。青藏高原冰芯记录还反映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中的尘埃载荷明显高于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地区大气尘埃载荷春季最大,而南部地区非季风季节最大。另外,通过对高原南北冰芯中尘埃含量记录与δ18 O记录之间相关关系分析,揭示出大气尘埃载荷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关系在高原北部地区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南部地区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青藏高原南北气候环境变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PROXY RECORD OF A FIRN-CORE FROM AN ALPINE GLACIER AND ITS IMPLICATION TO RECENT GLACIO-CLIMATIC VARIATIONS ON MT. YULONG, SOUTHEASTERN PART OF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Palaeocean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from the North Atlantic indicate massive ice breakouts from East Greenland near the onset of cold Dansgaard–Oeschger (D–O) stadials. In contrast to these coolings in the North Atlantic area, a new sea-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 reveals concomitant warm spells in the northern North Pacific. A sensitivity experiment with an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is used to tes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ea-surface warmings by 3.5 °C in the North Pacific, on top of otherwise cold stadial climate conditions, on the precipitation regime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ce sheets. The model predicts a maximum response over East Greenland and the Greenland Sea, where a 40% increase in net annual snow accumulation occurs. This remote effect of North Pacific warm spells on the East Greenland snow-accumulation rat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enerating D–O cycles by rebuilding the ice lost during ice breakouts.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Greenland Sea may help to sustain the D–O stadial climate state.  相似文献   

17.
环境磁学反映的藏南沉错地区1300年来冷暖变化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西缘帕米尔-西昆仑山北麓和西南天山南麓前陆盆地中巨厚的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在岩石地层上包括阿图什组、西域组、乌苏组和戈壁组.通过对这套磨拉石建造及其中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野外观测,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初步研究了西域砾岩(即西域组)和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以及西域运动可能的演化阶段,得到如下初步认识:1)研究区西域砾岩开始沉积于3.5~4 6 Ma B.P.之前,其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年代从山体向前陆盆地一般逐渐变新;2)在上述前陆盆地分布着4~6排由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组成的逆断层-褶皱带.各排褶皱带均发育有生长地层及生长不整合,生长地层的开始沉积指示了该排褶皱和相应生长不整合的开始形成.从最靠山体一排褶皱带生长地层开始沉积的年代,初步判定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在西昆仑山叶城附近约为3.6 Ma B.P.,在西南天山喀什附近显然早于2.4 Ma B P.此后该运动可能经历了4~6个活动阶段,每一阶段又由若干个相对活跃期和相对稳定期组成.它们可通过各排褶皱带内生长地层的产状、组成和年代测定来确定.本文还探讨了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形成过程中构造变形与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据封闭流域全流域水量平衡模式,模拟了青藏高原西南部3个封闭流域在40~30 ka BP期间,高湖面稳定存在时期的古水量平衡,重建了各流域的古降水量。结果表明色林错-纳木错流域、扎布耶-拉果错流域、扎仓茶卡-别苦则错流域当时的降水量分别约为585±25 mm、565±25 mm、475±25 mm,相当于现在降水量的1.7、3.1、4.8倍。  相似文献   

19.
RECENT 200 YEAR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CORDS FROM THE FAR EAST RONGBUK ICE CORE, MT. QOMOLANGMA (EVE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