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北6.2级地震地形变前兆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兆宏  谢觉民  张晶  范燕 《地震》1999,19(4):315-322
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水准、GPS、重力、定点形变、流动形变、地应变观测资料及前兆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深大构造对背景场起着控制及传递的作用;震中区位于经历了剧烈地壳运动后近年处于相对平静的地区;背景场与前兆异常动态过程的密切配合,是作出正确震情判定的关键;前兆异常在震后的新发展,在震后趋势预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言本文讨论1976年唐山大震前一年左右时间孕震及发震的过程,其中包括震中区地壳形变及其导致的前兆变化和地壳下部物质的运动进程,不讨论震时的地壳断裂情况,只讨论破裂前的孕震过程。作者在文献[1]内用地形变、地下水异常和测震学指标的变化等前兆资料,反演和充分地论证了国内外七级以上大地震,其中包括唐山地震前震中区及其外围地面存在一个有规律性的形变,即存在一个波浪状运动。为了更直观地讨论唐山地震的孕震过  相似文献   

3.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国杰  黎凯武 《地震》1999,19(3):261-266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华北地区,主要是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分析了GPS结果、跨断层形变观测以及定点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认为张北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大部分是“场兆”异常;张北震中区在震前至少半年是处于形变闭锁阶段;地壳形变的前兆发展在总体上存在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提取了1988年河北阳原4.8级地震和1989年山西大同5.8级地震的多项前兆异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这些异常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阳原地震与大同地震是有联系的,两次地震前都有异常频次峰值出现,峰值出现后一个月左右发震;震中区位于前兆异常从属函数高异常区附近;震级较高的地震,其从属函数值也较大;前兆异常的空间优势分布位于高丽营—黄庄断裂和程各庄—夏垫断裂带上,对该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5.
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从数字化形变资料中能挖掘大量短临前兆异常信息,如地震前短周期的脉动、突跳、转折等。本文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为例,通过研究丽江、云龙台站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对宁蒗5.7级地震前的形变短临前兆识别与分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形变前兆异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判定震前出现的形变显著异常是否与地震相关,是认识地震孕育过程及开展地震预测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一些显著形变异常特征,发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异常较少,而外围则较多.针对其中一些距离震中较远的异常,借助前兆异常与地震震中距、震级间物理统计模型,提出了远距离形变异常与地震关联的判别准则,给出了红柳峡跨断...  相似文献   

7.
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为例,通过研究该地震前后的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宁蒗5.7级地震前的形变观测资料的短临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分析,并总结了前兆异常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丁平  彭玉盛 《高原地震》2001,13(1):51-53
0 前 言2 0 0 0年 9月 1 2日 0 8时 2 8分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发生了 6 6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波及范围较广 ,距震中约 1 3 0km的州府所在地共和县恰卜恰镇震感强烈。此次地震是继 1 990年共和 7 0级地震之后又一次发生在海南州境内的强烈地震。震前 2周内出现的动物异常与 1 990年地震前极为相似。本文将介绍观测和调查了解到的动物和地下水前兆异常。1 动物习性异常地震前 1周至临震前 1 0多分钟 ,震中区和邻近地区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动物异常。动物种类有狗、猪、兔、鼠、羊、蚂蚁等。现分述如下 :( 1 )狗 :在震中区的兴海温泉…  相似文献   

9.
库车5.6级、拜城5.3级地震形变前兆异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 1999年 3月 15日库车 5.6级、6月 17日拜城 5.3级地震前新疆克孜尔水库形变站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库车 5.6级地震前 ,第一形变站基线具有突变性 ,异常幅度达 2 80μm,水准异常为渐进式 ,幅度稍小 ,但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在此次地震前其它测站的 14条垂直、水平形变测线都有程度不同的异常显示 ,最大异常量级为 1.2× 10 -5,中期异常达 1年以上 ,短期异常持续约 10 0天 ,临震异常在震前 7~ 15天出现。拜城 5.3级地震前各测线也观测到了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最大异常量级为 8.3× 10 -6,短期异常持续近两个月。  相似文献   

10.
张北6.2级地震的连续形变前兆异常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首都圈连续形变观测网内倾斜及应主的观测资料,对张北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震前1年半到两年(即1996年)在这一地区存在较大区域的连续形变异常,在这种中长异常背景的基础上,倾斜、应变观测结果再次出现新一轮异常,并且新的异常在观测地点和时间上一致,异常点相对于中长期时的空间范围缩小,响震中区集中(约200km范围内)。新一轮异常从其中最早的异常开始到地震发生在1年以内  相似文献   

11.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形变(倾斜、应变)观测资料,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6级以上地震: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该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强震前中短阶段的前兆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跨断层短水准及F2断层出水异常.该次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的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形变异常及震后效应,也反映了现今雅玛里克山断裂带的最新构造运动.表明该台的观测手段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5~6.0级以上地震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并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临震前兆异常反映,这可能为震情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武都分量钻孔应变在汶川MS8.0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武都应变台多年应变资料的处理分析后发现,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武都台应变有显著的前兆异常变化,它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有很高的相似度.昆仑山口西地震和汶川地震前都有“α-β-γ”形变阶段,在不同的前兆异常阶段,异常形态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各具特点.尤其在β1阶段,EW道、面应变、差应变的异常变化(中期异常)都出现在震前2-3年,持续时间约1年多,而且异常都非常显著.本文详细分析了武都台应变在各个阶段的前兆异常变化特征,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发生在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Ms≥7.9级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Ms≥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台站垂直形变资料异常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乌鲁木齐形变台站的前兆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应,前兆信息明显。地震前后形变形态表现为低...  相似文献   

15.
<正>1研究背景大地形变测量用于中长期强地震预测预报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1975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形变观测的中短期异常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各种观测手段研究力度加大,地震形变监测设备不断更新,观测精度不断提高,由当初的10-5—10-6提高到目前的10-9—10-10,不仅可观测到日月引力引起的固体潮形变信息,并可发现某些3级左右地震的前兆形变异常,但对于给出具有减灾实效的强震预测,仍无令人满意的进展。吴翼麟等(1993)研究指出,地震形变前兆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特征;薄万举等(2005)利用这一特征给出了较好的强震年度预测实例;王慧玲等(2017)用In SAR资料给出了汶川地震前震中区快速隆起的剖面图像。  相似文献   

16.
唐山7.8级地震的地壳垂直形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了这次地震前后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的特点。结果表明,在震前震中区地壳运动有一个长期缓慢运动-活跃-“平静”-发震的过程。地震前后的地形变资料表明,地壳形变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震后形变与以往强烈地震的震后形变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内蒙两次5.9级地震与前兆异常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辽宁省长期丰富的地震前兆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内蒙两次5.9级地震与内蒙、东北地区前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地震前前兆异常特征主要有:(1)前兆异常在时间上伴随内蒙巴林左旗5.9级地震事件的发生和结束呈阶段性起伏,空间上存在特征迁移;(2)中短期前兆异常阶段中以地形变为主体,在短临阶段地下流体和地磁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保山5.0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八五”、“九五”地震预报攻关成果和长期的研究与经验积累,论述了2004年10月19日保山5.0级地震的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详细研究了地震前的中短期及临震前前兆异常特征,中期表现为地震学空间分布异常,短临表现为前兆出现突变异常,形态出现加速、转折,由远致近向震中区收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1982年6月到12月初在宁夏海原地区进行了偶极法连续观测试验。试验共布置了2条测线5个观测点,供电电流保持在70—100安培左右,观测精度约0.5%。人工电位差脉冲观测使用改装的小型仪器车每天流动定时测量一次,每次观测20组脉冲,观测精度在3%左右。观测结果表明:在8月14日海原北2.7级地震前(测区距震中17公里)各观测点地电阻率都明显出现异常,异常幅度8—20%不等。四极对称装置浅层探测异常幅度约1.5%。11月5日距震中区约110公里同心北3.3级地震前,赤道式装置的2个观测点有明显异常,异常幅度约7—9%。本文所观测到的前兆异常可用郭增建同志提出的地震前兆优显层的理论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下流体前兆资料,研究了水化学、水物理前兆所表现的异常特征。认为在8.1级地震前,流体前兆的响应范围大,异常持续时间长,异常的同步性好;8.1级地震后,流体前兆出现大幅度调整,伴随着这一地区的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的连发,表明了青藏块体整体活动水平在逐步增强。通过对比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重力和地磁等观测结果,对这种类型异常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