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章利用石家庄市1961—2013年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趋势图、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近53a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3a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期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率仅为0.107℃/10a,增温趋势平缓,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为0.594℃/10a,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暖趋势显著;高温日数的增加,气候变暖趋势已成为必然。四季平均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春季、冬季变化幅度最大且具有继续升温的趋势,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夏季、秋季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5年45年内蒙古地区69个气象站的平均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最高温度资料,分别对年与四季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近45年增温趋势变化、近10年温度变化、冷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45年内蒙古地区气候变暖过程中,冬季增暖和平均最低温度的增高贡献最大。(2)相对温暖的中西部地区温度的线性增温速度和增温幅度高于相对寒冷的东部地区,这一点与全国寒冷地区增溫显著的特征在区域上有一定差异。(3)近10年中西部地区持续偏暖,东部地区年际波动较大,显著增温的季节是春季,冬季增温相对较小,东部地区冬季增温幅度最小。这些特征与中国近50年和内蒙古近45年总的增温趋势主要表现在冬季的亊实有一定的差异。(4)中西部地区暖冬特征具有较好的连续性,而东部地区不明显,尤其是近10年既有暖冬,也有冷冬。上述分析事实更进一步说明:中国气候变化所具有的区域性特征,在内蒙古地区温度变化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5.
利用1961—2000年我国194个测站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器测资料,结合具有实际意义的季节极端温度指数,分析了我国近4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年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对年极端气候指数的研究表明:绝对阈值定义的冷暖指数由于无法考虑南北气候差异,其结果不理想。百分比阈值所得的冷暖指数中,冷日指数和暖日指数具有不对称性,冷夜指数和暖夜指数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对季节极端温度指数研究表明:冬季极端冷指数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夏季极端暖指数的变化趋势次之,春、秋两季极端冷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和季节尺度的极端冷暖指数均反映出增暖趋势。 相似文献
6.
7.
9.
利用1971—2012年榆林市1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趋势法等分析榆林农耕期和生长期初、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随时间、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农耕期积温有显著增多趋势,初、终日,持续日数年代际变化较大;初(终)日自西向东逐渐提早(推迟),持续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长,积温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西部县初日提前趋势极为明显,西、中部县终日推后趋势明显,持续日数和积温变化趋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缓。榆林生长期初日、持续日数随时间变化较明显,积温变化趋势特别明显,终日随时间变化不大,但年代际变化较大;初(终)日自西向东逐渐提早(推迟),持续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长,积温从西向东逐渐增多,西部县区初日提前趋势尤为明显,终日提前和推后趋势变化不大,持续日数和积温变化趋势从西部和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港站1960-2009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贵港市年平均气温与年均最低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自上世纪90年代后年平均气温增暖趋势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较冷,气温波动大;夏季炎热,气温波动较小;春暖秋凉,气温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1.
近57年广东地区度日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2007年广东省韶关、汕头、广州、湛江4个代表站逐日平均气温,计算了月平均、年平均热度日(HDD)和冷度日(CDD)。结果表明广东地区HDD集中在每年11月—次年3月,以1月最大,并具有明显的纬向特征;CDD集中在每年4—10月,以7月最大,纬向特征在7—8月最不明显。各地年HDD、CDD与年平均气温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各地HDD多年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布特点为南北低,中部和东部高;CDD多年变化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布特点与HDD相同。HDD与平均气温具有反位相变化趋势,随着气候增暖广东地区HDD将趋于减小,CDD将趋于显著增加,夏季用于制冷降温的能耗将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00年克拉玛依的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高温日数等资料,对克拉玛依近40年的气温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ETCCDI指数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61—2017年2419站均一化逐日气候数据,计算了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联合专家组定义的26个极端气候指数,分析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区域平均的所有极端高温指数均高于1961—1990年30年平均,所有极端低温指数均低于1961—1990年30年平均。中国区域平均的多个极端温度指数达到或者接近历史极值,其中年最小日最高气温(TXn)和年最小日最低气温(TNn)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冷夜(TN10p)、冷昼(TX10p)和持续冷日日数(CSDI)达到历史最低值。年最大日最高气温(TXx)、年最大日最低气温(TNx)、暖夜(TN90p)、霜冻(FD)、冰冻(ID)、热夜(TR)、生长期长度(GSL)排在1961年以来的第2或第3位,其余极端温度指数全部排在了1961年以来前10位。2017年中国区域平均的10个极端降水指数中,有7个指数值处于1961—2017年1个标准差范围内,指示2017年的极端降水接近正常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分别代表巴彦淖尔市北部和南部的乌拉特中旗和杭锦后旗的1954—2005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全市的南部和北部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平均值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探讨引起当地气候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对巴彦淖尔市旱涝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近50年来巴彦淖尔市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达0.65°C, (2)巴彦淖尔市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最多,冬季极少。近50年来年降水总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到lOmm。年降水总量在年际之间差别较大,最多的年份可为最少年份的2?3倍,旱年数略多于涝年。(3)全球的气候变化和当地生态的人为改变是造成气温升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伊犁地区近35年冬季积雪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地区8个气象地面观测站35a(1971—2005年)11—3月逐旬的冬季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日数、降水量和平均温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地区冬季降雪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最大降雪发生在新源;平均雪深最大的是伊宁县,最小的是特克斯县;冬季积雪日数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冬季降雪与平均温度存在着很好的响应关系。在SPSS中对冬季的平均温度与平均降水和平均雪深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平均雪深、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46年洛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洛阳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近46年来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较强增暖趋势,其中冬、春季增温最为明显,秋季气温变化平缓,而夏季气温则呈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气候由"冬冷夏热"逐渐向"冬暖夏凉"转变;年降水量各年代均有不同,四季旱涝特征是春季干旱加剧,夏季干旱、洪涝均有加强趋势,秋季洪涝减少、旱灾增加,冬季降水变化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安康市1969—2013年汛期(5—10月)日降水量资料,分析安康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康市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整体呈增多趋势,线性倾向率为7.47 mm/10a,但各区县不完全一致;汛期各月降水量,5、7、8月为增多趋势,6、9、10月为减少趋势。通过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安康市汛期降水量1975—1985年表现为准4a的周期变化,1996—2008年表现为2~3a周期变化且显著性较高,除旬阳县外各区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年际变化较为剧烈。安康市汛期暴雨整体呈南多北少分布,紫阳县为安康市的降水中心和暴雨中心,安康市除岚皋县外其他区县的暴雨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灯塔市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61~2000年灯塔市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a的灯塔市逐年、四季和作物生长季6个时段降水的变化特征,得出了灯塔市降水量呈适年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5年3月3 ̄13日的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伊春市浩良河镇的逆温特征,从中归纳出半山区辐射逆温的生消,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