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计算了表征大气稳定度、湿度和上升运动条件的物理量场,分析了2006年6月15-19日郑州地区持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结果发现:新疆暖脊的发展和东北低涡的维持,利于郑州地区气温升高;对流层中下层湿度较小,且垂直分布为下干上湿,利于局地气温上升;大气层结稳定时,下沉运动会引起局地气温上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1°×1°的T213分析资料和实时常规探测资料,对2003年高温高峰期与缓和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高温高峰期副高强盛和稳定,低层有暖中心和反气旋环流对应,500hPa及以上表现为更明显的负涡度、下沉运动,以及低层相对湿度≤60%,且层结特别稳定;而在高温缓和期,500hPa副高不稳定,且对应低层辐合、冷空气活动频繁,700hPa及以下表现为正涡度、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另外,分析还发现,高温高峰期到缓和期天气突变的主要原因是贝加尔湖及东北地区低压明显发展,并替代了前期的脊区;中心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低压维持,并不断分裂低槽东移,引导低层冷空气南下,使副高不稳定,强度减弱,低层的暖性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从地面和高空环流形势分析入手,通过水汽条件、不稳定参数、动力学条件、触发机制等物理量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2005年6月21日沈阳桃仙机场强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从地面和高空环流形势分析入手,通过水汽条件、不稳定参数、动力学条件、触发机制等物理量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2005年6月21日沈阳桃仙机场强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 ℃且平均气温≥25 ℃,当天08时气温≥22 ℃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 ℃且平均气温≥30 ℃,08时气温≥27 ℃,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 ℃,可在上午发布≥40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资料对2009年6月下旬华北地区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这次华北地区持续的高温天气是在稳定的大气层结下,高空受强西北气流控制,低空有强而持久的暖中心配合,且在地面为南风的情况下产生的;700hPa的暖平流对高温天气的形成贡献更大;高空强烈的下沉运动是形成高温天气的重要因素;干燥的大气也是导致高温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且平均气温≥25℃,当天08时气温≥22℃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且平均气温≥30℃,08时气温≥27℃,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可在上午发布≥40℃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2年4月3日20时至4日08时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揭示了高原春季产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确定了产生这次高原春季强降水的一些物理特征量,加深了对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春季宝鸡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9日—5月1日宝鸡市出现了连续3 d最高气温大于35oC的高温天气过程。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天气形势以及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到我国东部沿海的强盛暖脊,地面上西高东低形势产生的偏西流场是这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有利条件;中、低层深厚的负涡度系统对应的反气旋所伴随的晴空区辐射增温及整层持续的下沉气流产生的绝热增温是这次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参考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高温天气过程可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春季冰雹天气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1980~1999年高空探测资料的合成分析,总结出福建区域性降雹的环境场特征,造成福建冰雹的天气型主要为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偏西型、冷切偏南型、冷切偏西型。福建春季冰雹的主要机理是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而引发的。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及其前侧的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强西南气流及准静止切变线是诱发福建省春季冰雹最主要的天气系统。同时还分析总结出冰雹过程的热力条件、动力条件、水汽条件等物理量特征。冰雹过程,福建处在高能区、强位势不稳定区和水汽通量高值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下层配置有利于福建省对流天气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四川攀枝花4个国家站逐小时实况观测资料,对攀枝花市2019年6月5~12日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陆高压、地面热低压是此次持续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小,冷空气活动受阻,利于对流层中低层强大而持久的暖脊或暖中心发展维持,为持续高温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极为干燥的环境大气、晴空辐射增温和辐散下沉运动是造成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攀西地区的山地地形对持续高温形成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26日和6月25日三门峡辖区均出现了以地面大风、冰雹为主的灾害性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非常规加密探测资料以及雷达、卫星云图资料对这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灾害性天气均是由500 hPa华北冷涡后部的下滑槽或横槽转竖带动北方冷空气急剧南下造成的下击暴流引发的强对流天气.当雷达回波顶高超过10 km、强度≥50 dBz并出现回波悬垂结构的超级对流单体或多单体超级对流风暴移来时,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强回波质心在移动过程中不断下降或回波悬垂结构、低层弱回波区出现在风暴后部时,是下击暴流发生的前兆;冰雹指数、风暴跟踪信息、中气旋3个产品叠加对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移向的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次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7-8日焦作地区高温期间的环流形势特征,并对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稳定的西北气流造成的下沉运动是形成此次高温的主要原因,大气的干燥程度也是影响温度升高的原因;高空图上河套地区强盛暖脊,地面上暖低压形势,高空较强的暖平流是本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有利条件;高空到近地面层深厚的负涡度系统对应的反气旋所伴随的整层持续下沉气流产生的绝热增温和晴空区辐射增温是这次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外气流沿太行山山坡下滑所产生的下沉增温效应对高温的产生起到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0年7月巴州高温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7月7-17日,巴州地区(除山区外),普遍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居历史同期前列,个别地区突破了同期历史极值,本文从超长波系统、副热带高压的特点、100hPa南亚高压,EC850hPa温度预告图,层结不稳定,非绝热加热等方面对高温天气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高温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长治市1977~2004年6~8月大于等于35℃高温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时间和强度等进行统计,给出了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从500hPa环流着手,分析了造成高温天气的4种环流形势(两槽一脊型、纬向环流型、大陆暖高型、副高控制型)和风、云、降水等气象要素与高温天气的内在联系。通过850hPa高温预报指标站的选取及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分析,给出了高温天气的综合预报模型,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了积极的气象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天气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热流量方程,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2010年7月下旬张家口地区高温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指出:高温是在大陆高压持续稳定控制的天气形势背景下产生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平流因子对高温所起的作用不是最主要的,非绝热条件才是高温日出现的关键;地面温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也为7月29日最高气温创下历史新极值做出了一定贡献;对高温日最高气温与当日14:00 850hPa温度做了对比分析,认为二者相差9℃可以作为高温日最高气温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00年开封市观测站5~9月气温、湿度资料,分析了开封高温和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开封持续性高温和持续性闷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强弱及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它一些因子对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高温分布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利用个别气象站的单站气象资料值诊断整个上海地区详细的高温分布是目前高温气象服务发展提出的一个课题。该文根据1997~1998年7~8月高温加密观测资料, 应用EOF技术分解, 表明上海地区高温分布可由气候平均场和第一特征场合成而得, 第一特征场的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90%以上。分析结果表明, 上海地区平均高温场分布特征有地形特点和城市热岛效应作用决定的, 是多年变化的较稳定变量。第一特征场系数是一个逐日变化量, 它与风向有很高的相关系数。该文利用2个气象站的资料建立了计算第一特征场系数的方程, 并建立了利用2个气象站的单站气象要素值制作上海地区逐日的高温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对1999~2000年的13个高温日的试算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比常用的回归方法计算精度有所提高, 而且物理意义清晰。  相似文献   

19.
江门地区夏季高温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36,他引:6  
通过对江门地区1961~2005年高温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江门地区高温天气的时空变化,并探讨造成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形势特征。结果表明:江门地区夏季高温出现频率在增加,持续性高温也呈增长状态;高温结束时间出现标志性后跃;造成江门夏季高温的主要天气形势是强盛的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和热带气旋逼近时的外围下沉气流。此外,城市“热岛效应”对高温天气也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