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北京裂谷北缘的赤城-古北口深断裂,是硅铝质(石英正长岩、富钾/环斑花岗岩)与铁镁质(斜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的双峰式深成岩带。U/Pb一致性年龄为1697±0.9Ma,其岩石组合可与河北大庙斜长(辉长)岩-二长岩杂岩体类比,但铁镁质岩石较少。主体硅铝质岩石的富钾、富铁暗色矿物及钾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均与世界各地及密云沙厂环斑花岗岩一致。含铁橄榄石石英正长岩,代表了岩浆分离结晶初期还原条件下,太古代母岩派生的初始岩浆组成。该岩带的确定是将裂谷不同构造部位的四条东西向岩带与裂谷作用联系的关键。伴随裂谷作用拉张断裂向南呈台阶状断陷下沉,由隆起区向断陷区顺序形成了深成至浅成侵入,以至火山喷发的非造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
黄陵花岗岩基的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陵花岗岩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它连同汉南和鲤鱼寨岩基一起构成扬子地台北缘的低钾花岗岩等,形成于晋宁晚期扬子地台北侧的“秦岭洋”壳向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造山运动过程中。黄陵花岗岩基可解体为三斗坪、黄陵庙、大老岭、晓峰4个岩套和14个单元,侵位于832-750Ma之间。三斗坪和黄陵庙两个岩套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地组成,是在近南北向区域挤压下于约16km深部塑性域定位的同构造花岗岩,前者主要依靠岩浆在构造弱面逐次强力楔入创造定位空间,后者主要在处于活动状态的韧性拉张剪切带内定位。钙碱性系列的大老岭和晓峰岩套则是在本区地壳迅速隆起过程中分别在5km和<1.5km深度的脆性域定位的构造晚期花岗岩。根据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推断,三斗坪岩套的源岩主要是晚太古代大陆拉斑玄武岩,母岩浆相当于英安质,岩套内的成分变化主要受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控制;黄陵庙岩套除受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外,成分变化主要与英安质母岩浆和某种长英质岩浆的混合有关;大老岭岩套的源岩亦为早前寒武纪火山岩。  相似文献   

3.
元古代北京裂谷槽中钾质碱性火山—深成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东部密云-平岩-带,受中元古代拉张性断裂控制,裂谷断陷区内的大红峪组钾质碱性玄武质与响岩质火山岩在时间及空间上与侵入相球斑花岗岩-辉绿岩共生。它们具有相似的板内碱性玄开岩和A型花岗岩的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双峰式铁镁质及硅铝质岩浆是上地幔及下地壳更低程度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4.
二郎坪单元是位于北秦岭构造带中部的一个年轻地体,发育了大量的花岗岩类,是研究北秦岭早古生代大陆地壳增生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北秦岭构造带太平镇北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体和蛮子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太平镇北奥长花岗岩和蛮子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468.8±2.8Ma和462.2±1.9Ma。太平镇北岩体为高硅(71.79%-78.66%)、富钠贫钾(K_(2)O/Na_(2)O=0.27-0.77)的低钾拉斑-钙碱性系列岩石;蛮子营岩体为高硅(72.20%-74.90%)、富钾(K_(2)O/Na_(2)O=0.97-1.36)的高钾钙碱性岩石。两者轻重稀土分异均较明显,均具有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太平镇北岩体和蛮子营岩体具有类似的锆石εHf(t)值(奥长花岗岩8.2-12.7;黑云母二长花岗岩8.9-13.2)、全岩(87Sr/86Sr)i(奥长花岗岩0.704038-0.705221;二长花岗岩0.703876-0.705371)和全岩εNd(t)值(奥长花岗岩1.49-2.03;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68-1.92)。研究表明,太平镇北岩体岩浆源区为玄武质弧下地壳,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蛮子营岩体岩浆为早期形成的英云闪长岩部分熔融形成。太平镇北岩体和蛮子营岩体均形成于洋内弧的构造环境,从弧玄武岩到富钠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再到富钾的二长花岗岩,代表了地幔物质经过多阶段岩浆演化形成富硅富钾长英质地壳的过程。综上,认为洋内弧的形成和岩浆演化是北秦岭大陆地壳增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主要由变质的太古宙单塔子杂岩、古元古代红旗营子杂岩、未变质的大庙-长哨营等辉长岩-斜长岩-偏碱性花岗岩和晚古生代变质铁镁质到花岗质岩石组成。约2.49Ga的单塔子杂岩包括麻粒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的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于中钾—高钾钙碱性演化系列,大部分岩石Mg#在40以下,右斜式从无Eu异常到明显的正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Th、Nd、Ta和Ti的负异常,εNd(t)= 0.65~-0.03,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78~2.71Ga。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初生岩浆和再循环地壳的铁镁质岩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的构造背景。形成于2.44~2.41Ga的红旗营子杂岩主要由变质铁镁质岩石-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表现了与单塔子杂岩类似的岩石化学特征,即中钾—高钾钙碱性岩浆演化系列,其中变质铁镁质岩石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变化较大,Th、Nb、Ta、Zr负异常,P为正异常。其他的花岗质岩石样品Th、Nb、Ta、P和Ti负异常。所有岩石表现出右斜式无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其中变质铁镁质岩石εNd(t)=-1....  相似文献   

6.
杨帆  姜艳艳  陈井胜  韩兴 《岩石学报》2022,(8):2467-2488
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赤峰撰山子矿区二长闪长岩、花岗(斑)岩等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以及Hf同位素研究,以期对古亚洲洋演化形成制约。锆石U-Pb定年显示,二长闪长岩和花岗岩形成于早石炭世(341.0±2.2Ma、324.1±4.3Ma),花岗斑岩形成于晚二叠世(252.8±3.2Ma、252.0±1.5Ma)。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表明,二长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其源区可能是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上涌,导致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部分玄武质岩浆加入形成的产物;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花岗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花岗斑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二者皆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前人研究认为,早石炭世-晚二叠世,研究区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弧-陆碰撞以及造山后伸展等阶段。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伦古富碱侵入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赵振华  王中刚 《地球化学》1996,25(3):205-220
对沿乌伦古深断裂分布的钠闪石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碱性正长岩等富碱侵入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O、Pb、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确认它们为一类幔源重熔分异型富碱侵入岩类。在分析其物质来源、形成构造环境和成岩条件等特征基础上,用部分熔融、多阶段分离结晶和分离结晶-地壳混染等模型探讨了其成岩机理。  相似文献   

8.
崂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崂山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碱和碱性岩套构成的复合花岗岩体,可划分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同夺四个单元,结晶年龄分别为146.8、126.2、113.0和110.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钙碱性岩套自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呈现向富硅、富碱、低铝、低钙、低镁方向的演化特征;碱性花岗岩总体呈现出高硅、高碱、低铝、低钙、低镁的特征,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Ga、Nb、Hf、Zr、Y及Ga/Al、F/Cl比值等明显偏高,与国内外典型的A型花岗岩成分相当。同位泰示踪及成岩机理研究揭示出崂山花岗岩起源于下地壳基底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两套岩石分别与两次熔融事件有关,钙碱性岩套各单元是岩浆不同分离结晶程度的产物,而碱性花岗岩可能起源于经先前熔融事件(形成钙碱性岩套)萃取过的残留源岩,其形成与AFC过程有关。基于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指出崂山花岗岩是胶北地体-胶南地体陆-陆碰撞剪切造山带构造发展演化至特定阶段的产物,钙碱性岩套形成于造山晚期压性或压性向张性转化的应力环境,而碱性花岗岩则形成千造山期后的剪切张性(transtension)构造环境.后者成为苏北-胶南地区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越南西北部Pu Sam Cap高钾碱性杂岩位于哀牢山剪切带南段西侧,由粗面岩、煌斑岩、碱性正长岩与碱性花岗岩组成。其中粗面岩不整合于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岩之上,碱性侵入岩侵入到三叠纪陆源沉积岩、侏罗纪流纹岩及40~35Ma含角闪石二长岩-花岗岩中。该杂岩的岩石具有低TiO2(0.8%)、P2O5(0.64%)和FeO*(7.74%),高Na2O(1.41%~4.5%)和K2O(5.22%~9.4%)的地球化学属性,属于高钾碱性玄武质到高钾碱性长英质岩浆岩类型与钾质至超钾质岩浆系列。这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和一组相容元素,具有明显的Ta、Nb和Ti异常,表明Pu Sam Cap高钾碱性杂岩形成于与俯冲带有关的大陆弧和后碰撞弧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碱性正长岩与碱性花岗岩分别形成于32.70±0.24Ma、35.1±0.06Ma,上述年龄代表了Pu Sam Cap高钾碱性杂岩的侵入岩结晶年龄。两个样品中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分别为-2.8~2.5和-4.9~0.1,在t-εHf(t)相关图上分析点落在下地壳和亏损地幔演化线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950~1286Ma和1107~1421Ma。该杂岩的εNd(t)变化范围-5.63~-3.26,具有低143Nd/144Nd比值(0.512336~0.512447)和高87Sr/86Sr比值(0.706254~0.707273),Sr-Nd同位素相关图上接近于EM2地幔端元趋势线,与大理地区新生代高钾岩浆岩十分相似,表明PuSamCap高钾碱性杂岩的岩浆是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结果,同时可与大理地区新生代高钾岩浆岩对比,它们形成于哀牢山-红河左行走滑活动之前,墨江古特提斯洋盆的消减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活动提供了宏观区域性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
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亚类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许保良  李之彤 《地学前缘》1998,5(3):113-124
评述和总结了国内外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指出目前被划归为这类的岩石至少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7种类型(或组合),即:①环状杂岩体中的碱性及准碱准铝质岩类;②斜长岩微纹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质(环斑)岩花岗岩类;③层状杂岩体中的酸性岩类;④正长岩花岗岩类;⑤二长正长花岗岩类;⑥碱长碱性花岗岩类;⑦碱钙性花岗岩类。认为这些岩石的差异本质上反映出它们物质来源的多样性,亏损地幔、原始地幔、富集地幔、壳幔和地壳物质是这些岩石的潜在源岩。  相似文献   

11.
长园带状杂岩体主要由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官山石英二长岩、沙峪斑状花岗岩和西后峪花岗岩4个侵入体构成。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富镁贫铁,准铝质,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弱的Eu负异常,Sr/Y值较高,是中性埃达克质岩。官山石英二长岩富碱富镁,Sr/Y和(La/Yb)N值高,具弱的Eu负异常,是典型的"C型埃达克岩"。沙峪和西后峪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低,具负Eu异常。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和官山石英二长岩是高Sr的基性原始岩浆在中等压力(0.8~1.2GPa)条件下分离结晶的产物。沙峪斑状花岗岩和西后峪花岗岩则是由幔源岩浆与地壳岩石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长园带状杂岩体的实例表明,埃达克质岩起源或形成的压力可以相对较低(1.2 GPa)。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东部密云一平谷一带,受中元古代拉张性断裂控制,裂谷断陷区内的大红峪组钾质碱性玄武质与响岩质火山岩在时间及空间上与侵入相球斑花岗岩一辉绿岩共生。它们具有相似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和A型花岗岩的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双峰式铁镁质及硅铝质岩浆是上地幔及下地壳更低程度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的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揭示岩浆源、形成环境和构造演化。近期我们在从事内蒙古黑鹰山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和相关科研工作过程中,在石板井地区发现一套中泥盆世中酸性侵入杂岩,为了揭示它们的岩浆源、形成环境和构造演化,我们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测定。研究表明:细粒辉石闪长岩—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中泥盆世(385~380 Ma),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其中,细粒辉石闪长岩具有钙碱性、钠质、准铝质岩石属性;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钾钙碱性—钙碱性、钾质—钠质、过铝质—准铝质岩石属性;初始岩浆可能是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导致上覆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分离结晶作用;中泥盆世中酸性侵入杂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于大洋岛弧背景下的火山弧环境,可能是小黄山洋向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宽甸环斑花岗岩的同化混染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斑花岗岩是发育于前寒武纪的一种特殊岩石。本文从环斑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学及矿物学等方面讨论了宽甸元古宙环斑花岗岩的成因,认为环斑花岗岩是由分异出石英二长岩的富钾质残余岩浆在深部同化围岩(类似盖县组的矽线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及黑云母变粒岩等岩石)形成的含大量围岩捕虏晶的晶粥状岩浆,经侵位结晶而成。环斑长石的斜长石外壳是来自围岩的捕虏晶,它通过流动、吸附作用附着于钾长石巨晶的周围,构成环斑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两广云开隆起区基底的组成演化及其基本结构格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去开隆起区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包括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基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的钾长球斑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3900-510Ma。云开隆起区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倾,地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云开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云开隆起区基底具双层结构特点,深层次基底包括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和由其重熔而成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中的钾长球斑花岗岩具岩浆成因特征,结晶年龄为390—510Ma。云开隆起区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自晋宁期以来的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于加里东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或穹隆构造,奠定了云开隆起区的基本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17.
AMCG组合是指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花岗岩组合,是“格林威尔洋”闭合之后,加厚的岩石圈隆起滞留长达200 Ma,其内产生的大量岩浆形成AMCG侵入岩套,在考察地区发育有早期的钙碱性岩浆系列和晚期叠加A型岩套。Svetlana V. Bogdanova(2002)的英文原文如下:Anorthosite-man-…………  相似文献   

18.
AMCG组合是指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花岗岩组合,是“格林威尔洋”闭合之后,加厚的岩石圈隆起滞留长达200 Ma,其内产生的大量岩浆形成AMCG侵入岩套,在考察地区发育有早期的钙碱性岩浆系列和晚期叠加A型岩套。Svetlana V. Bogdanova(2002)的英文原文如下:Anorthosite-man-……  相似文献   

19.
后石湖山杂岩体是与垮塌破火山口有关的碱性环状杂岩体, 主要由呈环形分布的碱性火山岩、环状岩墙(斑状石英正长岩)、嵌套的中心复式岩株(晶洞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碱长花岗岩)和锥状岩席(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 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锥状岩席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19±3Ma、121±2Ma和121±2Ma.该环状杂岩体火山岩与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 体现了它作为火山-侵入杂岩体的特征.斑状石英正长岩富碱(Na2O+K2O=10.0%~10.5%), K2O含量较高(5.21%~5.42%), 具正的Eu异常(Eu/Eu*=1.05~1.40).碱长花岗岩和斑岩均具有富碱、高FeOtot/MgO、Ga/Al、Zr、Nb和REE值(Eu除外), 以及低Al2O3、CaO、MgO、Ba、Sr和Eu含量的特征, 都属于A型花岗岩质岩石.其中斑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 具有高的初始岩浆温度(880~901℃).所有A型花岗质岩石均具有较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 εNd(t)值变化于-13.9~-12.2之间.斑状石英正长岩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后又发生单斜辉石分离结晶的产物; 碱长花岗岩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随后经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成; 斑岩是受幔源岩浆底侵加热的上地壳长英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 并经历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产生.该环状杂岩体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1)火山爆炸性喷发形成大量的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2)地下岩浆房空虚导致压力下降, 其顶板围岩失稳而沿火山口周围近直立的环状断裂垮塌, 形成塌陷的破火山口.与此同时, 下覆岩浆房的岩浆被动挤入环状断裂而形成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 (3)浅部地壳的长英质岩浆房过压, 促使其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了中心的斑状碱长花岗岩岩株, 这些岩浆的上涌导致上覆围岩产生倾角中-陡的、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石英正长斑岩锥状岩席侵位提供了空间; (4)浅部岩浆房复活, 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再度上升侵位形成被嵌套的晶洞碱长花岗岩岩株.同样, 这种岩浆的再度上侵导致上覆围岩产生了倾角较陡而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花岗斑岩锥状岩席提供了侵位空间.后石湖山碱性环状杂岩体的形成是华北东部早白垩世与克拉通破坏相关的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 这种构造体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舢  王涛  童英  王彦斌  洪大卫  欧阳志侠 《岩石学报》2011,27(10):3055-3070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北山柳园地区辉铜山钾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397±3Ma (MSWD=1.1).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的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到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其全岩εNd(t)值为-1.3~ +1.2,Nd模式年龄(tDM)为960 ~ 1530Ma;锆石εHf(t)值为-1.0~ +5.8,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024~1455Ma.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综合分析显示,辉铜山岩体为造山后伸展拉张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上覆年轻地壳(可能为洋壳、岛弧建造或增生楔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钙碱性花岗闪长质岩浆经进一步演化及结晶分异形成.北山南带地区早-中泥盆世花岗岩显示出高分异钙碱性Ⅰ型花岗岩、I-A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的组合特征.因此,在397Ma左右,北山地区古生代岩浆已经从Ⅰ型或S型转化为I-A型特征,构造环境转化为后造山或同造山晚期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