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交通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和交通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交通岩土工程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国内交通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江西省交通岩土工程信息系统采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技术,并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江西省交...  相似文献   

2.
王涛  王汇明  陈晓玲 《岩土力学》2005,26(Z2):239-243
岩土工程分析信息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将工程可视化、区域地质灾害分区、数据库管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预测功能集成,实现了以工程可视化为中心,以各种数据库为依托,并提供计算分析等完整功能系列的实用工具。系统功能齐全,交互灵活,对工程勘测、施工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层信息系统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王纯祥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03,24(4):614-617
根据岩土介质中复杂的地质现象及其地层的层状展铺特性,建立了三维地层模型。三维地层信息系统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数据库管理功能、复杂的地质现象的可视化及分析功能。阐述了3DSIS的功能和应用,提出了3DSIS与数值分析方法、专家系统耦合集成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重大工程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环境信息系统(GIS)是信息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产物,是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数学等多门学科理论。以GIS技术为基础,结合数据库处理、C++语言编程、OpenGL编程、三维图象处理技术建立了对地下环境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和模型分析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介绍了地下环境信息系统的结构特点、数据特点、功能特点及操作应用特点,对其主要技术创新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炭地质》2010,(2):23-23
——本书以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为依据,简明、系统地概括了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岩土分类、各类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特殊性岩土及地下水的勘察要求与评价方法、岩土工程勘察手段和方法以及勘察成果的整理、分析和成果报告的编制要求等,同时加入了实践中对相关规范的理解与认识.体现了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岩土测试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质量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对地基的评价、设计、施工等各项工作。必须对岩土测试样品的采取和处理、测试项目的确定、测试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测试技术的掌握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同时还须对岩土测试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保证岩土测试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6):781-781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大会于2006年10月28日~11月1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讨岩土工程理论、实践探索、工程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科技和岩土工程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科技的发展谈论了人才的需求;以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典型工程为例,论述了现代岩土工程与发展;并就21世纪岩土工程研究热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地质条件,以致岩土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当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存在隐蔽性、依赖性、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等多种难点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分析以及参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技术、边坡加固技术以及沉井施工技术等,以克服各种施工难题,进而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1998,(6):21-24
为了促进我国岩土工程行业的形成和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尽快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市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就国外岩土工程行业及其运营管理体制,对国内工程勘察的改革影响进行了专题研讨。在今年十月上旬工程勘察协会常务理事会上又进行了讨论。本文就工程勘察如何向国外岩土工程行业发展作一概述,以供领导和会员单位参考。 一、国外岩土工程行业的运营体制 1.国外岩土工程的内涵 世界发达国家中,岩土工程大部分属于土木工程中的一个专业,实行行业自律,独立经营,既不是  相似文献   

11.
熊自明  卢浩  王明洋  钱七虎  戎晓力 《岩土力学》2018,39(10):3703-3716
在我国,以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建设、高速铁路网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为代表的大型岩土工程具有尺度大、施工周期长、操作复杂和工程安全状况堪忧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持续不断,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高不下。概括总结了2010-2017年间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1)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奖励、规范;(2)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方面研究进展;(3)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监控与预警方面研究进展;(4)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平台方面研究进展;(5)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智能化分析与控制方面研究进展。基于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主要进展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的新挑战:(1)定量化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推广;(2)风险决策理论;(3)推行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计划;(4)构建岩土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共享平台;(5)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岩土工程参数分析与控制;(6)智慧岩土工程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大坝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中传感器布置比较分散时电缆需求多和施工成本高、施工期主要采用读数仪人工读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WAN的大坝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云终端、网关和云平台.系统已应用于包括国家某大型建设工程在内的10多个工程的安全监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为...  相似文献   

13.
黄晶莹 《湖南地质》1998,17(3):174-177
岩土工程专业体制的核心内涵,是强调岩土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测,监理5个环节的整体和统一性。岩土工程师,不仅要为建设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而且还要积极参与或争取主持整个岩土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本文以实例阐明了其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贵金  徐卫亚 《岩土力学》2005,26(9):1508-1516
系统分析了岩土工程不确定性的根源及其分析方法,总结了降低不确定性的途径。系统评述了岩土参数随机场估计、随机变量描述方法以及模型不确定性研究。对几类典型岩土工程问题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总结。对目前岩土工程风险理论及其应用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展望。研究指出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待研问题主要有:系统的风险源辨识方法包括风险源辨识的可视化研究,不确定性因子的合理描述研究,极限状态包括失效模式的仿真研究,不确定性计算包括应用信息融合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目标可靠度研究,风险转嫁风险交换的量化及风险跟踪的实施研究,风险的反分析研究等。展望岩土工程风险分析与应用:风险分析反映了对工程设计的综合性要求,表现了安全与经济的统一;定量风险分析作为决策工具或传统设计的补充,可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辅助评价信息,提高了结果的置信程度;但现在能描述的还只是“随机性的确定性模式”,工程师们只有使用“保守的”选择,以适应和弥补不完全的认识与有限的资料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边坡工程监测信息可视化分析系统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坡工程监测信息种类繁多、数据庞大,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很难有效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基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平台SQL、运用工程可视化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思想,将数据库管理、分析预测和图形可视化三者无缝集成,开发了监测信息可视化查询、分析及预测系统,满足了监测数据的信息化、可视化预测预报的需要。该系统具有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Existing experience from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works is of major import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in tunnelling, especially under adverse and complex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conditions. This experience can be of great value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s and engineering geologists, if data acquired through the ground investigation,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categorized and stored in a properly structured database that enables a targeted access to it, as well as to proceed to correlations and analysis, based on engineering criteria. Such a database should be carefully designed to “connect” all available data through all the phases of a tunnel project and premises deep knowledge from the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to the fi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ake substantial use of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at number of tunnels, a database named Tunnel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TIAS) was developed. The data source for TIAS database was 62 tunnels of the Egnatia Highway in northern Greece,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constructed under difficul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weak rock masses. The data processed by TIAS came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such as geological mapping, boreholes, laboratory and in situ testing, geotechnical classification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behaviour, groundwater, design parameters,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mmediate support measures, construction records and cost. The purpose of the system, besides incorporating extended and multi-source data for easy access, is to provide a tool for turning data into us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comparison of anticipated and encountered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conditions, the evaluation of geotech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design methods and the relations regarding rock mass conditions and behaviour and immediate support methods and types.  相似文献   

17.
探地雷达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探地雷达在岩土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领域及推广应用前景,在岩土工程施工检测中,如特殊地层的桩基施工中遇到的花岗岩风化孤石,隐伏奇异岩溶,地下古旧建筑基础影响桩基设计及施工;桩周空洞引起大量涌水及漏浆,造成桩基施工困难,软土强夯加固改良中的抛镇块石及块石土强夯质量检控问题等,探地雷达都是可为提供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8.
Engineering geophysics provides valuable and continuous information for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geotechnical purposes special high-resolution geophysic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geophysical methods in addition to usually used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is increasing. The main goal is to achieve an accurate and continuous model of the subsurface in a relative short period of operation time. The routin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methods will increase in the coming years. Due to the high acceptance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 at construction sites, much wider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is expecte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geophysics, geology, and geotechnics as well as the so-called joint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will be of essential importance. Engineering geophysic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three phases: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unnel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unnel construction. If hazards are well known in advance of a tunnel project the safety of workers will essentially be increased and geological risks will be minimized by means of successful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