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彬长煤矿区详查阶段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计算煤炭储量,定量评价勘探工程控制程度以及优选精查勘探网度。这些成果的应用对提高该区详查地质报告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也对今后精查勘探设计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兖州煤田兴隆庄煤矿开展探采对比工作,认为原精查地质报告中对煤层及其厚度、储量控制较好,但对井田断层构造控制程度较差。在分析评价勘探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高分辨率数字地震对构造控制,特别是对小构造控制程度的优势。探采对比证实了利用综合勘探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勘探精度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煤层稳定程度的划分直接影响勘探工程的确定、勘探程度的高低及矿井建设的规模。煤层稳定程度是根据煤层厚度、结构和煤质变化大小及在勘探区(井田)内的可采性确定的。目前,只是定性地确定煤层稳定程度——稳定型、较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因而导致  相似文献   

4.
勘探区属郭庄煤矿的后备井田,勘探的目的是掌握井田主可采煤层的赋存形态与断层、陷落柱发育特征。根据勘探区的地质条件,地质任务,兼顾质量和成本,勘探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3线1炮制线束状观测系统,采用中间放炮,使勘探物理点由常规二维设计的3000个减至700个,勘探成本明显降低。勘探前后的资料对比分析表明,3#煤层的展布特征和断层构造有较大不同,其中3#煤层展布形态由NE向变化均匀,两翼对称的背斜构造修改为等高线变化扭曲相对剧烈,两翼对称的向斜构造;勘探后新解释断层5条,断点3处,另外3条已知断层的形态、位置、落差等相差各异。  相似文献   

5.
开发勘探是矿井施工前的勘探工作,在资源勘探结束、矿井初步设计审批之后进行。它应贯穿在矿井施工准备到建成投产、达产等整个过程中,是精查勘探与生产地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其所以必要,是由诸如下列很多矿井基建过程中发现的地质问题决定的。 1 开发勘探的必要性 1.1 原精查报告勘探程度、精度不够导致采煤方法和井型的改变如河南义马新安矿将原设计的3个综采   相似文献   

6.
瞬变电磁法勘探在煤层采空积水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翼城某矿在巷道掘进时,发现煤壁挂汗,巷道渗水等现象,疑为采空破坏区。为查明勘探区内是否存在采空破坏区及导水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圈定煤层积水区及其范围,对该区进行了瞬变电磁法勘探。数据采集使用美国ZONGE公司的GDP-32II电法仪器,采用大定源中心回线方法施工测线11条,经资料处理和解释,在勘探区内没有发现较大的断层和陷落柱,仅在勘探区西南角一处推断存在采空区(积水),另外圈出3处富含水区,3处含水区。该勘探成果为解决矿井建设和开采中的地质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东煤田面积大,聚煤环境复杂。因该区勘探时间、队伍和目的的差异,呈现出勘探区块划分零乱、勘探程度与区块测量分带精度不一的局面,致使相邻区块接壤处存在明显解释误差。为了准确掌握煤层的赋存规律,为煤炭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对准东煤田9个勘探区计2 127km2的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解释。通过对各勘探区的地震、钻探、测量等资料进行收集、整合,以及坐标转换、波型统一、时差校正等处理,消除了区块边界效应,准确地控制了研究区域内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底板的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工作区断层的性质、特点及延伸情况,了解2号、11号煤层的分布范围,根据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结合前期的试验工作成果,确定了地震勘探的工作参数,采用二维地震构造解译法,对获得的勘探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结果表明:勘探区2号和11号煤层的赋存形态宏观上为一向SE方向倾的单斜,埋深主要受断裂系统控制;东部埋深大,西北部埋深小,并发育有两个规模较大的褶曲—背斜(S3)、向斜(S1、S2);解释断点7个,利用其中7个断点组合断层两条,落差均大于100 m的(Fd1,Fd2),均为可靠正断层;根据区内反射波组的发育特征,圈定了11煤层控制程度较差的区域,初步认为本区无煤层缺失区。  相似文献   

9.
袁正泉 《湖南地质》1992,11(4):318-323
塘冲矿井的大量井巷地质资料与原勘探精查报告对比分析表明,原精查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特别是控煤褶皱、断裂,煤层厚度与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矿山采矿影响颇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勘查阶段受规范和技术手段等的限制,使原报告精度不够。因此,本文提出改进勘探方法,完善规范,提高勘查精度和加强煤矿生产补充勘探,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在西部戈壁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首次应用于西部戈壁地区,针对勘探区浅表砂砾层干燥疏松和煤层埋深及其倾角变化大的不利因素,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区的激发与接收因素,并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及施工方法。其次,对获得的信噪比较高的原始资料,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技术措施,查明了勘探区褶曲、断层构造特征,控制了主要煤层的空间分布范围。取得的这些地质成果,将成为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测井在永城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城煤田城郊矿区,从普查到精查勘探均开展了测井工作。测井解释的煤层深度、厚度、结构,地质采用率在94.4%以上,测井对划分钻孔岩性,确定物性标志层、断层(点),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关心煤矿建设和煤田地质工作的同行,提出精查之后矿井移交生产之前,增加一个“开发勘探”阶段。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对精查勘探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煤田地质工作在勘探技术手段上的更新,如物探(特别是地震)的数字化,可以更精确地查出一些小断层,有可能提高勘探程度。要否建立开发勘探阶段?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地应力是影响矿井突水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存在于地壳中的重要能量场条件。采用现场应力解除法对开滦矿区多个矿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分析了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与岩石力学性质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对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和东欢坨矿12-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壳浅部现代地应力作用较强,整体处于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中,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煤岩层应力状态主要表现为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原岩应力主要由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场构成。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受岩石力学条件和地应力所控制,当岩石破裂压力大于水压(Pf〉Pw),则不产生突水;若岩石破裂压力小于水压时,则有可能突水。当承压水的水压(Pw)小于最小水平主应力(σhmin)时,不会产生突水。只有当承压水的水压(Pw)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σhmin)时,存在突水危险性。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和东欢坨矿12-2煤层底板破裂压力(Pf)和最小主应力(σhmin)均大于其底板岩体承受的水压(Pw),本区在无构造破坏卸压条件下是不会发生底板突水的。  相似文献   

14.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首先是通过实施三维地震勘探和原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为落实深层构造和研究深部储集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保障,其次是深层钻探程度较低,但油气显示良好,预示了深层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文章从研究资源背景和区带地质条件出发,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深层烃源岩分布,储集层性质,盖层条件,圈闭类型和油气运聚方式,客观地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和重点勘探目标,同时指出,由于资料精度不  相似文献   

15.
由安徽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与日本国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合作编制的“刘庄区精查地质报告”,综合地反映了日本的煤田地质工作方法和我国有关的技术要求。报告充分分析利用地震勘探成果,并将其作为有效工程点,初步用于构造解释煤层稳定性的评价和某些地层层段的划分。编制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滕东预测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条件的分析,论证了张汪勘探区3煤层赋存的可能性。根据3下煤层顶板砂岩分布特征,排除了同生冲刷作用对3下煤层的影响;区域构造对3煤层埋藏起到保护作用;根据岩浆岩在邻区的分布,分析了岩浆侵入对3煤层的影响;利用南沙河勘探区、田陈井田、许楼井田钻探资料,推测了本区3煤层厚度,估算煤层埋深在-1200m以浅、-1200~-1500m的资源量合计15950万t,有单独建井的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工作,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多元地震参数解释煤层结构属于岩性地震勘探范畴。将该技术用于陕北大保当勘探区,配合地质研究,成功地确定了2~(-2)煤层的结构变化情况,确定的煤层分叉线同单纯依靠地震解释或地质推断的煤层分叉线比较,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最近从兰州、太原、北京等煤矿设计研究院了解到他们希望煤田地质勘探单位所提供的某些地质资料能计算机化。具体地说,就是在近期能提供煤层底板等高线(储量计算)图、勘探线剖面图的CAD绘图交换文件的计算机软盘,更长远的要求是提供勘探区地质体立体模型的计算机软盘或磁带。传统的煤矿设计是用煤层底板等高线(储量计算)图并参照勘探线剖面图以手工方式绘制设计图件。现在,随着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和成本的迅速降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5)
岩溶陷落柱是华北石炭二叠煤系中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质构造,以其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开滦范各庄矿深受陷落柱水害威胁,其中1984年范各庄煤矿陷落柱出水淹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范各庄矿井地质资料、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以及对已发现的陷落柱资料进行分析,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对范各庄矿陷落柱形成条件总结,认为该区在总体走向为北东向的开平复式向斜构造背景控制下,在奥灰岩溶发育,地下水不断交替,岩体自重应力和真空负压动力及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陷落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漳平市凤山矿区石墨矿近年来硐探、钻探等地质资料系统的梳理,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石墨矿的控矿因素。研究认为该区石墨矿是由赋存于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的无烟煤经过高温、高压作用进一步变质而成的。煤层受到岩浆热变质作用使碳物质(煤)分解,重新富集形成以隐晶质(土状)为主的隐晶质石墨矿,因此本区石墨矿的控矿因素是温度和构造。由于过往对福建煤系石墨资源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造成大部分煤系石墨矿划归煤矿,致使石墨矿资源被浪费,本次通过野外地质勘查、采样样品测试等工作,确定了凤山矿区为煤系石墨矿,为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有力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指明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