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火试金法测定铜精矿中金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火试金法测定铜精矿中金含量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铜精矿样品称量、铜精矿样品的不均匀性和配料处理,以及金粒称量等因素对金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得出火试金法测量铜精矿中金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新型试金炉和灰吹炉在铜精矿中金银含量重量法检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铜精矿中金银含量的检出效率,满足了大批量铜精矿样品的快速测定。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傅育勋  张宣 《地质实验室》1992,8(6):326-329
锑试金能定量捕集银.锑扣置高温下灰吹得贵金属合粒,混酸分解,酒石酸络合水解锑的沉淀.于硫腺介质中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适用于5×10^-8。以上银的测定.在25×10^-8。水平,其变异系数为4.54%(n=19).操作简便快速.无需火试金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5.
试验拟定了碲金共沉淀富集分离金-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铜精矿,硫精矿,混合精矿及铁矿石中金的方法。方法易于掌握,回收率〉98%,精密度,准确度均好,适用于0.5×10^-6-200×10^-6Au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小火试金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金、铂、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瑞 《新疆地质》2003,21(3):381-382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工作参数 PGS-2型2米光栅摄谱仪. 工作参数:光栅刻线 651条/mm;中心波长300 nm;狭缝 18 nm;中间光阑5.0 nm;三透镜照系统,接触起弧,预燃3 s,电流7 A,拉开后电流增至15 A,曝光30 s. MD-100型测微光度计. 狭缝宽15 nm;高度13 nm;ΔP-标尺. 相板:紫外Ⅰ型感光板. 电极:上电极为圆锥型,下电极孔经1.8 mm,孔深2.5 mm,壁厚0.4 mm,细颈杯. 1.2 主要试剂及提纯 银粉选用光谱纯;C-SrO载体为石墨粉与氧化锶以9+1混合而成;锑粉选用优级纯;试金熔剂为碱式碳酸铅;碳酸钠选用工业纯;硼砂为工业纯;面粉为食用级.试金熔…  相似文献   

7.
袁功启  刘艳 《岩矿测试》2005,24(3):229-232
采用火试金分离捕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了铜铅电解阳极泥中的铂和钯,重点试验了银的沉淀分离条件,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大于95%。用贫铂矿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铜阳极泥管理样分析验证方法,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方法的精密度(RSD,n=5)分别为Pt2.68%~3.04%,Pd4.55%~8.36%。  相似文献   

8.
9.
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精矿中微量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小云  蔡泓 《岩矿测试》1999,18(1):65-68
王水分解后的铜精矿试液中,Au(Ⅲ)与Cl-形成稳定的络阴离子。选定顶杯式小型阴离子交换柱,在60~80目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富集Au的络阴离子,树脂经灰化处理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Au。经标样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于w(Au)在10-6水平的试样,7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2.2%。  相似文献   

10.
岳明新  赵恩好  张泉 《岩矿测试》2011,30(4):510-513
遵循《标准样品工作导则》GB/T 15000系列标准和YS/T 409—1998行业标准,研制了火试金用铅箔标准样品,样品加工厚度为0.1~0.2 mm,质量3 g,呈正方形。利用方差法对标准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并委托6家权威实验室采用火试金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金和银进行定值,用狄克逊法和夏皮罗-威尔克法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研制的铅箔标准样品均匀性良好,金和银的标准值分别为0.011 g/t、0.313 g/t,定值结果准确;Au属于似正态分布,Ag属于正态分布。铅箔标准样品用于实验室火试金法分析金、银等贵金属矿物,效果良好,已经被批准为行业标准样品,编号为YSS045-2009。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三酸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铜精矿中Ag的质量分数,为了避免共存元素的干扰,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166和GBW07205作为标准物质对仪器分析测试条件及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作了相应的讨论,实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氧化焙烧工艺对碳质银精矿进行除碳、除硫预处理,试验确定焙烧温度为650℃。焙砂以3YL--NaCl无氰氯化体系浸出,研究了影响氯化浸出的因素:3YL用量、氯化钠浓度、浸出酸度、时间、温度℃及固液比等,并在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公斤级试验,得出Au、Ag、Cu、Pb、Zn的氯化浸出率分别为95.1%、91.6%、85.7%、95.2%、83.8%。  相似文献   

13.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及铜矿石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郁 《吉林地质》2012,(3):101-102,133
通过对铜精矿及铜矿石中大量铜离子等多种金属离子对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干扰的消除,建立一种适合的溶样方法,选择了最佳的分析条件,克服了普通原子荧光法溶解样品的不足,本方法测定砷的检出限为1μg/g。本方法测定了3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砷的含量,测定值与推荐值吻合,确定方法适合铜含量比较高的样品中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嘎拉勒铜金矿床是该成矿带中发现较晚、研究程度较低且具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矿石有用组分中金、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相对开展的较少,限制了矿床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矿石成分组分做了详细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矿床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特征。嘎拉勒铜金矿床金矿物以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其次为金银矿,可见粒间金、裂隙金及相对较少的包裹金形式,主要的载金矿物为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及自然铋等。银矿物主要以金银系列矿物形式存在,少量自然银与放射性元素共生,此外,还有少量辉银矿。研究成果填补了该矿区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的空白,对矿床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金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士杰 《吉林地质》2012,31(2):107-108,122
用聚醚型聚胺酯泡沫塑料吸附金,在王水中加入适量的FeCl3可大大提高泡沫塑料对金的吸附能力。然后用Z-270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经检验样品的精密度、准确度大大提高,完全满足化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旗  殷先明  殷勇  金惟俊  王元龙  赵彦庆 《岩石学报》2009,25(12):3103-3122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第三纪岩浆岩(中酸性火山岩和浅成花岗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内华达卡林型金矿也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底部.本文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利于成矿的机理,并根据西秦岭金矿与花岗岩分布的关系,提出以夏河-宕昌-两当-凤县为界将西秦岭划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区和13个成矿聚集区:北区花岗岩发育,有利于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等热液型金铜矿床;南带侵入岩少而小,有利于寻找远离岩体的金矿(包括卡林型等).鉴于西秦岭印支期埃迭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发育,金铜尤其是金矿分布多,储量大,且大多与埃达克岩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可能是中国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有利于特大型金铜矿的产出,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矿聚集区.为此,建议加强本区花岗岩与金铜成矿关系的研究,革新找矿思路和找矿技术方法,以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邱宏喜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406-1412
本文采用HCl-HNO3-NH4HF2-KClO3封闭溶样,在(NH2)2CS介质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Au、Ag。方法能有效避免AgCl、PbCl2沉淀和Au、Ag的硅酸盐包裹体,以及W、Mo和Sb、Pb等在Au富集过程中的竞争吸附与容量法测定的终点干扰。应用ICP-AES可在该介质中完成金矿样品中Ag、Cu、Pb、Zn、As、Sb等的同时测定。方法绿色环保,操作简单、快速,稳定性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合于大批量金矿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8.
周涛发  刘晓东 《岩石学报》2000,16(4):551-558
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计算和讨论了安微月山矽卡岩-热液型铜,金矿田成矿流体中成矿物质的迁移形式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两类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铜主要以氯络合物CuCl、CuCl2^-、CuCl^2-3,CuClOH,金主要以硫的络合物Au2(HS)2S^2-,Au(HS)2^-,AuHS、AuH3SiO4等形式进行迁移,成矿流体中铜沉淀的主要物化条件是降温及氯离子浓度的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research on metallogenesis in the Zhangjiajie-Xuanhua and East Hebei mantle branch structure zones. The Fuping mantle branch structure zone is one where Au, Cu and Ag polymetallic ore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North Hebei. However, there has existed a long-standing controversy on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 resources and their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In terms of age dat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 Pb, O, C and Si isotop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 resources in this mantle branch structure zone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Fuping mantle branch structure. In space there is developed such a metallogenic pattern as to be Ag, Pb and Z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with gold appearing inside and copper appearing outside. Metallogenesis is dated mainly at Yanshanian,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derived predominantly from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 and ore-forming fluids were derived largely from Yanshanian magmatism.  相似文献   

20.
田薇 《矿产与地质》2006,20(3):237-242
伊犁晚古生代裂谷陆相火山岩型铜银矿产于碱性火山岩中,在区域上表现出层控特点,即沿着上、下二叠统过渡界面分布,且多产于火山旋回顶部层位,明显受火山穹隆、火山洼地和火山机构及其派生构造的控制。具有准斑岩型、火山沉积型、火山热液型配套的矿床类型。多以火山构造为成矿基础而构成铜银成矿集中区。其中,托斯巴火山穹隆区、阿克吐别克火山向斜区和特提达坂火山穹隆区的多矿点火山构造类型区具有最佳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