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10月13日是今年国际减灾日,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这一节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纪念主题为“防灾的收益”。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指出,这一主题“旨在评估90年代减灾的成就和成果,制定21世纪的全球预防文化,同时强调采取支持、鼓励措施,尤其是运用科学技术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灾工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减轻自然灾害一起抓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抗御、救助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全省已建成防洪…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纪念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为什么今年要选择这一主题?我理解,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联。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既离不开水,但水又不能太多。大范围、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土地的沙漠化,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过度集中,则会形成洪涝灾害,给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这个主题对我们省有切肤之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与年之间降水分布不均;二是年内各月之间降水分布不均;三是全省各地降水分布不…  相似文献   

3.
在1989年底举行的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通过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宣布"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于1990年1月1日开始;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根据这个规定今年10月9日为国际减灾日,口号是: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联合国决定,在 1990到2000年本世纪的最后 10 a(年)中,在全世界范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这个活动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灾害和减灾工程建设,提高了防御能力,改善了人民居住环境条件,减少了灾害的破坏。在此期间,我省减灾事业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现有的减灾体制下,1996年10月江西省减灾协会正式成立。省减灾协会是省政府领导下的全省综合性减灾团体,主要任务是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吉安地区是江西省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之一,旱、涝、雹、冻、病、虫等灾害俱全。其主要特点是种类多、频率高、时限性强、区域性广。多年来,农业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重大损失,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区农村经济乃至全区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搞好农业大区的农业综合减灾工作,已成为我们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1实施农业综合减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建国以来,我区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治病虫害等多种措施,同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省减灾协会,会同省新闻学会、省通讯学会,邀请从事减灾防灾、新闻出版、邮电通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欢聚一堂,纪念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与媒体,口号是:预防从信息开始。为什么今年要选择这一主题?我理解,把媒体作为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希望媒体成为推动防灾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社会的现代化功能,就必须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快速交换。在受自然灾害威胁的社会,两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在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输对于各级决策非常重要。要减少灾害对社会和经…  相似文献   

7.
引子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1国际防灾减灾面临的一些问题众所周知,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联合国曾经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热带气旋、地震、洪涝、雷暴与龙卷、雪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风暴潮与海啸、热浪、雪崩),其中大部分是气象灾害引起的。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由气象现象引起的灾害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每年由气象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500亿美元,1965年以来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达20亿人口,有300万人失去了生命。当今世界,经济的发达与社会的发展,使得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9.
《贵州气象》1996,20(6):3-5
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90年代是国际减灾十年。为减轻自然灾害对贵州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促进经济和农业的持续发展,1995年12月,由省科协牵头,邀请气象、农学、农经、农业工程、水利、土壤、植物、林学、畜牧、昆虫、地质、地理、环境、遥感、决策科学等各学科、各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60余人,在贵阳召开了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各类论文78篇。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了贵州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特征。形成机制。发生发展规律。时空分布特点,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以及防灾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所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愈来愈大。因此,在灾害频繁的广东,防灾减灾工作在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损失,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社会化模式,是当前必须解决的新课题。从总的方面看,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全体公民的参与和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把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1 广东自然灾害的状况  广东省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台风、暴雨…  相似文献   

11.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了199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象与水文部门为减轻自然灾害服务.”这个主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灾害斗争的决心,也是“国际减轻灾害十年”计划活动的一个序幕.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但时时都会遭到各种灾害的侵袭,诸如水灾、旱灾、风灾、火灾、地震、滑坡、泥石流,以  相似文献   

12.
1987年12月,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了169号决议,决定把1990年开始的本世纪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简称“国际减灾十年”),其宗旨是通过共同的国际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该活动的设想是早在198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法兰克·普勒斯博士在第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的。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领导下,成立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救灾署、粮农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10多个部门参加的国际减灾十年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各位专家、同志们: 有幸出席今天的座谈会,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碰到过许多问题,唯有遇到灾害时,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生命财产蒙受损失,心情最沉重,最痛苦。像1991年寻乌出现的地震灾害,1998年江西纸业集团公司贮木场发生的火灾和全省出现的特大洪涝灾害,至今在我脑海中的印象还非常深刻。我认为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是应该的,是非常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 (1)自然灾害的发生,将最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研究如何减少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是我们国家干部和科…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主要的部分。当前全球包括中国在内仅洪捞、干旱和热带气旋所造成的损失就占全部灾害的损失75%以上,因而在减灾抗灾中,气象工作者肩负重任。为此,本刊在这里刊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由来和我国的减灾活动:一文,以供读者了解这一活动,推进我省减轻自然灾害的活动和工作。希望全省气象工作者下大力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服务工作,并深入进行减灾抗灾的对策研究,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江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江西省气象局首次联合召开全省防雷安全工作会议,这说明防雷安全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和同级气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我代表省减灾委和省气象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多年来关心、重视和支持防雷安全工作的省安委会及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凌成兴副省长、查俊如副主任对进一步加强我省防雷安全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江西省雷电防护管理局张祖德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赞同。我们要把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这…  相似文献   

16.
从综合减灾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综合减灾工作在实现江西既快又好发展中的重要性。讲话认为,做好综合减灾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江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全省各级减灾委员会和涉灾单位应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主题,加强综合减灾工作,建立和完善综合减灾机制,制定、推动和落实减灾规划,建立与中央部委、兄弟省市及有关部门联网的综合减灾应急系统。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等业务服务技术水平,预防和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以保障江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气象异常事件逐年增多。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减灾工作,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4月21日成立了以田纪云副总理为主任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宗旨是配合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极识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救  相似文献   

18.
张慧良 《浙江气象》2005,26(3):44-47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性方式发展,科学防雷已成为现代社会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防雷减灾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大局,需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增强意识普及科技,协同配合科学防御,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本文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就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提出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1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1缘起1984年,在第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美国地球物理与地展科学联合会主席弗兰克·普雷斯(Frank·Press)作主旨报告,首先倡议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由于普雷斯在美国与世界科学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使他的倡议很快获得了广泛的响应。普雷斯1924年生于美国纽约州布鲁克莱恩。194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地球物理学与地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先后获得15个名誉博士衔,成为好几个教授组织的成员。1977年,他应聘担任卡特总统的科学顾问兼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20.
全面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江西综合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综合减灾工作进行了部署。讲话认为,综合减灾工作的成效,事关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的大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综合减灾工作,实现江西更快更好的发展;近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江西基本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减灾防灾体系。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各有关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综合减灾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快综合减灾立法和规划,加强自然灾害联合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城市乡镇、工业园区的自然灾害综合评估,开展跨学科领域的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当前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县级综合减灾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编制好综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努力提高对各种灾害的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并重点做好2005年汛期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预警和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