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坛紫菜和拟线形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PEG 法和电融合法进行了坛紫菜和拟线形紫菜的原生质体融合试验,探讨了PEG 的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洗涤液种类与融合的关系。结果表明,PEG 法的融合率为4.9%~10.2%,电融合率高达32.3%。融合细胞经诱导长成多细胞团的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上升出小紫菜。 相似文献
2.
3.
坛紫菜营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自1983年以来作者研究了酶介坛紫菜(P.haitanensis)成单细胞与原生质体的方法并培养成正常幼苗。室内幼苗可生长到5—6cm,在直径3cm的培养皿底部密者可出苗240余棵,可达到生产上的密度要求。分离的细胞在3天到1周内可以长出假根,快者三周可肉眼见苗,一般需一个月普遍见苗。如改善培养条件,见苗时间还可缩短。从这种可以长成幼苗、而且见苗比较快的结果来看,对今后生产上加以利用估计是可行的。本文还对不同时期种藻的出苗量以及具有单孢子的铁钉紫菜细胞培养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紫菜营养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唐延林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2,12(4):37-50
六十年代初,Cocking(1960)(1)采用酶法大量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二十多年来,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很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植物遗传育种和遗传学理论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唐延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4)
前言 六十年代初,Cocking(1960)采用酶法大量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二十多年来,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很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植物遗传育种和遗传学理论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是,大型藻类的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工作开展的比较少。关于单细胞的分离工作,仅见到几例,主要用机械的方法分离单细胞并进行培养。用酶 相似文献
6.
7.
8.
紫菜一新种——单孢紫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沿海的紫菜资源非常丰富,为更好地发展紫菜养殖提供新品种,我们对该省紫菜属的种类进行了一些调查。除常见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圆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 Kjdim.)、绉紫菜(Porphyra crispata Kjellm.)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之外,还发现有的种类是前人未曾记述过的,现将新种——单孢紫菜Porphyra monosporangia sp.nov.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坛紫菜丝状体生态及育苗高产措施的研究,结合对几处群众育苗生产的总结,得出下列结论。 1.在浙江中、北部,盛夏水温达到30℃,不影响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后期多换高温海水,施24ppm磷素,可以增产壳孢子。 2.吊挂培育贝壳定时掉头,可以减少温差和光差影响产生的成熟度差异。后期以黑塑料布遮窗缩光,是丝状体成熟的主要措施之一。 3.相对密度(与4℃水比)为1.013—1.015的海水,不影响生产性育苗。 4.用串长30cm,串距和棒距各5cm以上的吊挂培育优于平面培育,可提高壳孢子放散量85%,提早8天成熟。 5.老壳利用、自由丝状体接种育苗、贝壳渠道刺激等技术,均可增产壳孢子。 相似文献
10.
紫菜色素突变体诱导的研究—Ⅱ.NG对紫菜叶状体诱变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强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G)处理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的幼嫩叶状体,进行色素突变体诱导。结果表明:(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两种紫菜的对照材料都未发现突变现象,而各诱变组都容易观察到突变的细胞或细胞块,表明在实验中发生的突变是诱变的结果。(2)突变率随诱变剂量和诱变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诱变强度的增加,条斑紫菜的突变率从最低的11.2%上升到28.7%。坛紫菜从10.1%上升到20.2%。(3)在同等面积的叶片上,诱变产生的突变型细胞数量,并不随诱变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使用定量视野检试,两种紫菜在各诱变组中出现的突变细胞数量基本相似,略高的突变值都发生在诱变实验的最低剂量组中。突变率表示突变细胞在存活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而单位面积中的突变细胞数量,反映了诱变的效果。根据这一分析,可以认为NG浓度25μg/mL、诱变时间为30min是合适的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la patite)为吸附剂的柱层析法分离和纯化了中国产紫菜属(Porphyra)6种紫菜——条斑紫菜(P.yezoensis)、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 var.hemiphylla)、甘紫菜(P.tenera)、坛紫菜(P.haitanensis)和边紫菜(P.marginata)——中的藻胆蛋白。吸收光谱测定的结果显示,R-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和变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存在于所研究的6种紫菜中,而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只出现于甘紫菜、条斑紫菜、少精紫菜和华北半叶紫菜中,而R-藻蓝蛋白(R-phycocyanin)则只出现于坛紫菜和边紫菜中。 相似文献
12.
张全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
从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Holm)的孢子体和雌配子体中,分离了大量的成活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3%,粉红鲍鱼酶8%,山梨醇1.2mol/dm~3,pH6.0,温度为15℃。细胞壁的完全解离,已用荧光增白剂的染色不着色和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的易碎性证实。培养后再生的细胞,经均等分裂,随后发育成实心球状体;或出芽后不等分裂,发育成丝状体和愈伤组织状细胞团。在PES培养基中,经30~40d培养,部分球状体和愈伤组织状细胞团分化出完整植株,但丝状体未能分化。低浓度的IAA、6—FA和C—751对球状体和愈伤组织状细胞团的生长和分化都有促进作用。由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这在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中为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陈贞奋 《海洋学报(英文版)》1984,3(4):568-573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use of sea soil extract instead of vitamin and biotin to culture Chaet. muelleri is possibl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on Chaetoceros muel-leri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suggest a more simple and better fertilizer for the mass culture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18.
19.
紫菜一新种——少精紫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在青岛沿岸采到属全缘紫菜组的一种紫菜,其形态特征特别是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囊器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前人所记述近缘种类的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条斑紫菜(P.yezoensis Ueda)、列紫菜(P.seriata Kjellm.)等种。根据精于囊器在叶片上分布的特征及其分列式并与有关种类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证实这种紫菜为一尚未记述的种类,现定名为少精紫菜Porphyra oligospermatangia Zeng et Zheng Baofu,SP.no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