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承章 《海岸工程》1996,15(4):27-32
分析了青岛优越的港湾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论证了青岛港在形成集装箱的国际过境运输和转口运输中心的优势,认为青岛港将形成集装箱运输的枢纽中心。  相似文献   

2.
针对围填海项目用海管理中凸显的实质“无力控制”的严重不正常现象,文章通过对海域使用论证现行操作模式的剖析,指出其中致命弊端及由此导致海域管理的“无力控制”。在查因探源的基础上,文章从改进海域使用论证机制的角度,探讨了引入“不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设计了海域使用论证的改进操作模式.提出了“两个论证同步进行、同场答辩评审、全局权衡审批决策”的新思路。希望有助于解决当前国家及地方海洋主管部门迫切需求的围填海等用海管理之困境。除围填海项目之外,此改进模式对于对海洋资源与环境或对毗邻海域使用影响较大的其他用海类型项目的严格控制,以及对于投资巨大的项目避免错误决策、盲目投资等方面也具较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21世纪跨洋民航运输和海洋开发的需要,美国正组织专家设计论证一种全新的超级海上机场。据悉,这一海上机场设计已突破了传统观念,具有超级规模、先进设施、自航定位、平战结合、结构独特等一系列特征。 超级规模该海上机场全长1600米,宽250米,足有4艘~5艘航空母舰那么大。上面建有现代化的导航台、航管楼、候机楼、停机坪和主跑道。其主甲板下设有大型机库和维修车  相似文献   

4.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是海域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文章介绍了海域使用论证与工程可行性研究、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探讨了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使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更有针对性,为不断推进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证等级的确定是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依据海域使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详细介绍了《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试行)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2010)关于码头用海论证等级的界定方法及优缺点,并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给出码头用海论证等级判定的建议和具体方法。该研究可以提高码头用海论证等级判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研究各种类型用海项目论证等级判定方法及海域使用论证相关技术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牙鲆鱼苗长途运输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10个批次,总数为19047尾的不同规格和产地的牙鲆鱼苗长途运输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规格为9-12cm的鱼苗,在水温6-12℃,运输时间为35-50h,采用空运和低温活水车运输,运输死亡率为664尾,死亡率为3.39%,低温活水车短途运输是可行的,尽管长途车运方式成本较低,但由于应激强度较大,对鱼苗的生长性能影响较为严重,驯养10d累计死亡率最高达18.1%,这种模式不可取。低温(6℃)、小规格(9cm)的空运较适合牙鲆鱼苗长途运输。此外,本文还就运输应激反应、预防措施和药物防治进行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最近,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应用由西德Kampf-Remmers公司引进的空泡水筒(1984年产品)完成了计量标定海流计技术条件的可行性论证。“空泡水筒”的筒体由不同横截面形状的不锈钢质管子构成,50吨纯净水由水筒底部的循环水泵驱动使其循环于筒内。水筒的转弯处有导流片,从而避免水流转弯时产生旋涡,水筒的工作段前部有蜂窝状整  相似文献   

8.
关于提高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质量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是海域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文章论述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关于提高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质量的一些心得体会,内容主要包括正确理解海域论证、论证大纲,海域论证报告常见问题及其改善对策,重视前期工作的策划和论证报告易读性的策划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海面矢量和标量廓线,以及贴海层厚度的相似分析,提出并论证了海面矢量与标量粗糙度近似相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祥详细记述了山东省首次发现的虎化石的特征及出土地点和剖面的基本情况,论证了化石出土地层剖面的时代,应当属于晚更新世,并阐明了该化石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胜利油田海上勘探区 ,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海域 ,其范围为 :西起四女寺河口 ,经套儿河口、老黄河口、新黄河口、小青河口 ,东到潍河口 ,海岸长 4 1 4km,胜利矿产登记线内面积 4 870 km2 ,水深一般 0~ 5m,最深 1 8m。截止 2 0 0 0年年底 ,已完成二维地震 71 3 6.1 km,三维地震 1 588.58km2 ,完钻探井 1 0 2口 ,测井解释油气层井 87口 ,试油 85口 ,其中 74口获工业油流 ,6口获低产油流。发现了埕岛、埕北 3 0、新滩 3个油田 ,在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上古生界、下古生界、太古界中发现了 8套含油层系 ,6种类型的油气藏 ,已探明含油面积 1 45.8km2 ,石油地质储量 3 860 9万 t;控制含油面积57.5km2 ,石油地质储量 894 8万 t,其中埕岛油田是渤海域发现最早的亿吨级油田 ,目前已建成 2 1 6万 t年生产能力 ,累积产油 1 0 57万 t。根据两轮资源评价及勘探实践的认识 ,与本区有关的 8个生油凹陷 (岐口、沙南、渤中、埕北、桩东、青东、莱州湾、潍北 )总资源量约 1 2 .0亿 t,目前已找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为 4 .75亿 t,仍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今后将对 8个构造带 (埕子口、埕岛、埕北 3 0、长堤、垦东、青东、青坨子、潍北 )进行勘探 ,落实探明储量 ,进一步投入开发 ,为胜利油田  相似文献   

12.
Monthly collected water samples from two different stations in the Xiamen Harbor in one whole year were analysed for crude oil and diesel oil degradation by nature microbe flor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gradation rates of the two stations is related to the material type, temperature, oil degradation bacteria count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season. The degradation velocity of diesel and crude oil in seawater is influenced by microbial degradation time. The calculated degradation velocity of crude oil and diesel oil by natural microbe flora in Xiamen Harbor sea areas based on the measured degradation rates were 0.02-0.19g/d·m2and0.004-0.61 g/d·m2 respectively. This provides, to a certain extent,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oil pollutant 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the described sea areas.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良好的吸油材料。它具有吸油率高和吸油速度快的优点。将它装入油膜采集器,可以吸收漂浮于水面上的同面积的油膜。聚丙烯纤维在吸油的同时,也能吸收一部分水,用3A型的分子筛将水吸出,即可得到吸收的油重。用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漂浮于水面上的油膜重量和厚度。  相似文献   

14.
水下生产系统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下生产系统是一种将全部或部分油气集输设备放置于海底,低成本开发海洋石油的先进方法。对这一方法的研究在我国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油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多种开发边际油田的方案,可供设计、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典型情景模拟法的缺陷,综合考虑船舶溢油发生的随机性、海洋水动力和风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环境资源的敏感性,提出基于随机情景模拟的船舶溢油危害后果定量评价方法。通过随机情景模拟和网格化统计得到敏感区的溢油污染概率和最快到达时间,结合环境敏感指数和溢油量等参数计算综合溢油危害指数,并将其作为溢油危害后果定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北部水域不同季节发生船舶溢油的危害后果大小依次为夏季(27.8)秋季(25.5)春季(21.1)冬季(16.2),夏季溢油事故对牛山岛保护区的污染概率和危害后果相对最大(P=60%,Ck=41.2),达到较高级别;其他季节东甲列岛保护区的溢油污染概率和危害指数均为最高。随机情景模拟能够弥补事故情景,为评价船舶溢油危害后果风险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昌A油田主力油组ZH1-2L油组储层以临滨滩、坝沉积为主,砂岩与泥岩多呈薄互层,砂岩中泥质杂基含量较高,常规方法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识别。利用连续小波的时频分解技术,在该区较为准确的圈定了有利储层的发育范围,与已钻井有很好的吻合度,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湾深水勘探区带是近年深水勘探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其石油地质条件以及勘探特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其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其勘探研究具有4个特点:1地震技术革新极大推进了该区的勘探研究;2盐岩活动控制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成;3墨西哥湾深水区圈闭勘探呈明显的分带性;4圈闭落实和储层发育程度是主要勘探难点。并指出盐下圈闭落实和储层预测是制约该盆地勘探成功率的两大关键问题,而盐下地震成像、古盐构造恢复和古沉积水道的预测是解决这两大关键问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海面溢油轨迹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主要分期(M2,S2,K1,O1,M4,MS4)的潮流以及M2分期的潮汐余流,建立预报潮流场,并考虑海面风力的作用以及油的蒸发和乳化,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油膜的中心点,提出预报油膜的轨迹及其扩散范围。该模型适用于近岸事故溢油的快速预报.  相似文献   

19.
研究舟山海域溢油污染的问题,选用"油粒子"追踪模式,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模拟了海上溢油动态.将海上溢油油膜离散为大量油粒子,每个油粒子代表一定油量,在表层海流和风的作用下漂移,而油膜的扩展则通过油粒子的随机走动来实现.本文以柴油为溢油油种,选择静风高潮时、低潮时和不利风向情况下的低潮时作为溢油初始时间,对溢油漂移路径及扫海范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鉴于溢油及其风化产物的组分复杂性,本文应用计算毒理学方法对溢油中的主要毒性特征污染物进行甄选。首先结合美国溢油事件中的主要污染物分类方法,针对溢油事故的潜在特征污染物进行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判别,然后建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结构参数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模型,尝试筛选出海洋溢油事故的12种特征污染物,包括3种多环芳烃(PAHs)、8种烷基化PAHs及1种PAH的氧化衍生物。本文首次应用DFT方法进行溢油中特征污染物的甄选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管理部门在溢油污染物监管和灾后处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