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瑞骥 《地质论评》1965,23(3):238-239
川北前塞武系主要出露在广元县以东的盐井河至南江县东北碑坝一带。解放前,侯德封、杨敬之曾到过本区,著有研究报告。解放后,四川某普查队及第三区测队先后在本区进行工作。由于本区前寒武系的层序尚未获得统一的认识,笔者于1961年5月初至7月底,在南江县杨坝、坪河及旺苍县大河坝等地测制了前寒武纪地层剖面,并  相似文献   

2.
衡阳、零陵两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以前曾有朱森、赵金科、刘元镇等人在本区作过地质调查工作。解放后,又先后有十多个单位在这里找矿和填图。为搞清本区中生代含煤地层积累了很多资料,但对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划分、对比问题迄今未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见表1)。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与接触交代型铁矿有关的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地区,是指从大兴安岭-吕梁山-秦岭-雪峰山-龙门山一带以东、沂沭断裂带以西地区.本区横跨五个大地构造单元——东北地  相似文献   

4.
河南济源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斌 《地层学杂志》1991,15(1):48-52
<正> 河南济源西承留一带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化石丰富。60年代,河南省地质局石油队和区测队等做过区测工作,建立了地层系统。1979至1985年,笔者等在“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及找煤方向”课题研究时,研究地层的岩性及化石群特征,将本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自下而上分为椿树腰组(T_(3ch)~1)、谭庄组(T_(3t)~2)、鞍腰组(J_(1a))、杨树庄组(J_(2y))和马凹组(J_(2m)),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宝清—饶河一带中生代地层中深海相硅质岩和浊积岩分布区的锰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较多,并发现了一些原岩光谱的高值点和锰矿化线素。加强对本区锰元素化探异常的研究和加大对锰矿的勘查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发展较好,由大陆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地层系统较为完整,地层单位特征明确,化石比较丰富。燕山辽西及东北各地的同型地层,常以本区为标准而进行对比;在东亚一带,本区地层亦属典型。 本区地层研究历史较久,早自1915年以来,即有中外学者来此调查。其中,谭锡畴(1926,1931)、林朝綮(1940—1941)、西田彰一(1942)、大石三郎与森田义人(1943)等均曾提出过明  相似文献   

7.
一、绪言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超基性岩体是内蒙古自治区整个超基性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带的超基性岩侵入体系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的一个区域地质测量队和一个区域矿产普查队先后发现的。在这以前,曾有地质人员到本区进行矿产普查工作,因当时对超基性岩不熟悉,将它误认为火山岩、硅化灰岩等,而未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本区中生代地层的划分。本区中生代地层时代属中——晚侏罗世,可划分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后城组、白旗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和西瓜园组等七个组。  相似文献   

9.
北淮阳地区的中生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皖两省的北淮阳地区中生界连成一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省境的本区红层均覆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上,以致豫皖两省无法接图。经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查明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伏于中生代火山岩系之下,厘定了本区中生代地层层序。这一层序的建立,为正确阐明本区的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皖南浅变质岩区的构造演化及矿产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南浅变质岩地区由四个不同构造单元拼合而成。中元古早期皖南为一古岛弧;约1000Ma前,华南板块沿江山-绍兴一带俯冲,是岛弧向扬子板块增生;约900Ma前左右,皖南沿祁门-三阳坑一带产生弧后扩张盆地;而850Ma前,华夏古陆沿江山-绍兴一带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弧后盆地被动俯冲结束,标志增生的完成,同时深部发生重熔,形成初生陆壳改造型(S型)花岗岩类侵入体,如休宁、许村、歙县等岩体;约780Ma,华南洋壳的俯冲使洋盆逐渐缩小,华南板块和扬子板块发生碰撞,以至祁门-三阳海盆关闭,形成祁门-三阳坑陆壳碰撞地缝合线。这时期的碰撞挤压,使初生陆壳重熔形成板内改造型灵山、莲花山和白际山侵入岩体,最终形成白际岭火山岩推覆席,标志皖南构造格局形成。这些构造演化既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格局,又控制着该区的矿产分布。本区主要矿种的成矿期为晋宁期和燕山期,中生代的成矿作用是在晋宁期变质基底上局部演化的结果,即中生代的矿产分布仍反映了基底格局对区域成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福辉 《地质论评》1959,19(5):207-208
一、前言在川南一带过去曾有人对它作过多次地质调查工作。解放前有熊永先、罗正远等人在该区调查,解放后又有石油局及冶金工业部603队在川南一带进行工作。但对乐平煤系中的菱铁矿均未加以注意。1958年7月下旬,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勤工俭学古蔺队,首先在古  相似文献   

12.
丁秋红 《吉林地质》1993,12(4):32-41
本文在系统研究吉中地区晚期中生代植物群的基础上,论述了沙河子组和大羊革沟组植物群的演替,分析了化石植物群的保存特点及其沉积环境。应用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依据现实主义类比原则,分析了植物群的古气候意义,认为本区晚中生代由温暖、潮温的温带型气候转变为温热、湿润的暖温带型气候条件。根据植物群的组成和性质特征,认为本区晚中生代植物地理区应属瓦赫拉梅耶夫(1988)划分的西伯利亚—加拿大植物地理区范畴。  相似文献   

13.
众多地质工作者认为,新疆鄯善县恰舒阿山一带的岩浆活动终止于海西晚期,中生代后进入稳定的地台盖层发展阶段.近期在本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解体出流纹斑岩体和花岗斑岩体.通过对其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侵入最新地层的研究和同位素测年结果,笔者认为该期侵入体形成于白垩纪,为燕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内蒙白旗-蓝旗一带碎斑流纹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内蒙白旗-蓝旗一带广泛分布有类似闽浙赣地区的碎斑流纹岩。本文将阐述该类火山熔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由此探讨其岩石的起源、分异程度及其形成机制。一、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兴蒙地槽南缘,其北侧为哲斯地向斜,南侧为华北地台。按板块学说的观点,本区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区内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其中以燕山期为最强烈;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形成了一系列中生代火山盆地,其中以白旗、蓝旗火山盆地中碎斑流纹岩最为发育。盆地近圆形,面积分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1∶5万双柳树幅、白雀园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阐述商城石门冲一带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大别山商城石门冲一带中生代逆冲推覆作用,使本区发育的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下古生界石门冲岩组、上古生界石炭系及中生界朱集组等,不同程度卷入NE向逆冲推覆系统中,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叠瓦状逆冲断层带。逆冲推覆距离最小约为6 km,形成时代约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最晚不超过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6.
双峰太平寺煤矿区上甘冲区段(以下简称本区),位于双峰县城北西约20km。本区构造复杂,已有165队、140队和418队等曾在本区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1997年,笔者亦对本区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下述认识。1 概 况本区位于涟邵煤田北段、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东南缘。弧形构造及东西向构造是湘中构造的基本格局。洪山殿向斜中的太平寺矿区,出现较为复杂的构造格局,它可能是东西向构造、弧形构造及北西向构造复合的产物。多年的研究已初步查明,本区的底缘构造主要产生在印支运动早期。由于江南、华南两地体的拼贴,导致…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是我国矽卡岩铁矿和金矿的主要产地,并都与一定的中生代岩浆岩有成因联系.报告系统地从岩浆岩建造,岩浆成因角度探讨内生金属矿床的关系.报告对本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岩浆岩分区,并论述其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特征、痕迹元素待证;从区域上地幔深度(地壳厚度)与岩浆建造分布的关系;侵入岩的某些成因标志来探讨本区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同时阐述了岩浆岩成因系列与内生金属矿床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雄伟版图的东北部,属于兴蒙造山带的东延部分。本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期次、多阶段岩浆活动,其中尤以中生代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分布最为广泛,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质背景入手结合锆石同位素测年资料探讨该区中生代岩浆岩和岩浆作用。研究本区中生代岩浆岩及其岩浆作用有助于我们还原其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并掌握其地质演化发展规律,为该区科研及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长白山一带是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发育的地区(图1)。本区北部(A)系鞍山群(24.31百万年)组成的结晶基底隆起;南部(B)为晚前寒武系一古生代拗槽。中生代火山岩零星分布于拗槽的边部长白、抚松等地。新生代碱质、亚碱质火山岩覆盖在上列构造层之上,分布面积约11700平方公里,毗邻的朝鲜境内还有3900平方公里。根据构造岩浆特点,以白头山为中心抚松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朝鲜的盖马高原可称白头山岩浆小区;抚松以西靖宇、龙湾一带为另一岩浆小区。  相似文献   

20.
一、本区志留纪地层研究概况昭乌达盟以赤峰—具子府一线为界,其北即属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志留系为本区出露最老之地层。河北省地质队于1960~1965年作区域地质调查时首次研究了该地层,将出露于锡林郭勒河畔乌套海一带之结晶片岩系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并与该区以南零星出露地以绿色片岩为主的一套变质杂岩一同划归志留泥盆系。1964~1970年,我队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