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在网络环境下地震震相走时表系统编制的相关技术和流程,阐述该系统特点及使用方法.该震相走时系统在安徽省地震台站应用后,速报时间缩短,地震震相分析精度提高,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说明了 Lg,Qm,Rmz 的走时和计算工作细节,统一给出这三种走时表的标准表以及国外作者的有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万金 《地震研究》2012,35(2):288-294,296
通过对现有地震分析软件所配置的震相走时表文件的结构类型及优劣进行分析,将震相走时表分为4种组合结构并分析其实用性。在IASPEI91震相走时表文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适用面广、灵活性强、能存储各种结构走时表的新型走时表文件结构。应用这种新型结构震相走时表,地震分析软件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走时表,实现精细定位,并为数字化测震台网快速利用测震资料编制和应用高精度的区域震相走时表创造了条件,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东北深震震相特征和地震参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兰州地震台数字化和模拟记录并行期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2个具有典型深震特征的中强地震,进行了数字与模拟(DK1)记录对比分析,以便快速、准确的速报其地震参数,提高兰州地震台对深震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S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6.
IASPEI91实用震相走时表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了美国ASL提供ISPEI91走时表的存储结构。自己研制的方法与美方提供方法相结合,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计算各种地震震相的到时或该震相与初至波的到时差。本软件在功能上完全满足目前台站的工作要求。将计算理论震相、震相到时差和汇编走时表功能集成在一个界面下,有利于台站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台站人员的地震监测和分析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帕米尔地区深震震相特征及震源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4,8(1):33-42
根据中国、塔吉克双方地震资料,研究帕米尔地区深震震相特征及震源定位。结果表明:区内深震震相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由新疆境内的数台资料,可以识别深震震相;用直达波来模拟深震源地震P、S波的传播是可行的,试算震例说明,在一定的震中距范围内(△<8°),精度完全符合使用要求;帕米尔地区速度模型,经过反复分析测算,及几十次震例计算验证,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1993年5月5日—13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和杭州干部培训中心在泰安地震台共同主办了远震极远震震相分析培训班.这是继1992年底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极远震速报培训与研讨会议之后,为实施全面提高大震速报水平计划而开展的台站在职人员的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班专门编写了9次地震的约300幅珍贵原始记录的《实用图集》,其中包括"地震波射线图"与"地震波地面传播路线图"在内的"应用文集"(配有两个软件).这些教材是  相似文献   

9.
地震震相分析与测量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震相分析是地震学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就震相分析与测量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初动到时和极性的测量,震相中其他参数的测量,以及其他震相的识别与测量等。本文还着重介绍了《IASPEI标准地震震相表》,该震相表的完成与公布是地震震相分析工作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0.
引言地震波走时表的研究,关系到震源参数测定的精确度,并与地壳及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地震学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1939年Jeffreys-Bullen发表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球性的包括各种震相的走时表。以后得到了各国地震观测工作者的采用,作为对各种震相走时的主要依据。1968年美国Herrin等人又根据更多的全球性地震观测资料获得一组纵波走时表其中包括P、PP、PPP、PKP、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报告第一部分介绍苏联“340O公里走时表”,并附有该走时表译文。第二部分介绍自1977年以来新疆推行“3400公里走时表”的情况,推行此“走时表的目的在于结束新疆在使用走时表及震相上的混乱状态。第三部分是关于新疆今后开展走时表工作的设想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走时表不仅是鉴定地震图上的震相、确定震源参数的重要工具,而且其走时提供了有关地球内部最重要的资料。所以,走时表是地震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不可少的工具。由于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范围的走时表(如 J—B 表)已不能适应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尽快做出精确度更高的区域走时表便成为广大地震工作者十分迫切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震相识别为震源定位提供了可获取必需初始数据的微震信号片段.基于自适应高通滤波、背景噪声幅值上下界计算、轮动圆半径计算及轮动迭代、超限点归类分组4个信号处理流程提出了自适应轮动归类法,并分析了4个初始参数的影响程度及其取值依据.通过计算背景噪声与微震响应的特征值提出了用于判定微震信号有效性的微震信号信噪比(SNRmss),将SNRmss与信号长度分别同震相识别方法的计算速度与识别偏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了模型试验与实际工程下该方法与改进长短时窗法(STA/LTA)在识别准确率、识别稳定性、计算速度、计算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劣.结果表明:相较改进STA/LTA方法,自适应轮动归类法对长度不同信号的识别容错率与稳定性更高.在模型试验下,自适应轮动归类法的识别准确率提高了25.0%,识别偏差标准差为前者的17.4%,计算时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前者的44.2%、67.4%;实际工程中,自适应轮动归类法的识别准确率提高了4.8%,识别偏差标准差为前者的34.2%,计算时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前者的40.9%、55.9%.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台网的近震震相自动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台网对于近震震相自动识别的“波形变化值增长”算法和“无后续震相”判据 .前者根据波形变化值来描述近震波形的变化 ,用该值的增长捕捉地震波振幅或频率的突变 ;后者在识别到初动后考察后续波形的变化情况 ,如果没有其它震相 ,初动识别无效 .该判据使算法在初动震相振幅过小识别不清时 ,不会误将后续振幅较大的震相识别为初动震相 .该方法经实例检验表明精度符合地震速报的要求 ,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长期地震观测发现,北京地震台实际地震记录的震相走时与全球地震走时表IASP91之间存在走时偏差。结合北京地震台及周边地下40km精细速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和AK135模型,构建其地震走时表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该地震台2003--2008年NCDSN地震观测实际走时比对,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正,最终建立北京地震台地震走时表。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收集和分析了华南地区大量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双层平均地壳模型。通过反复拟合和有约束条件的调制,选取其参数为:H_1=21.4km,Vp_1=6.01km/s,Vs_1=3.55km/s;H_2=11.0km,Vp_2=6.88km/s,Vs_2=3.93km/s;H=32.4km,Vpn=7.98km/s,Vsn=4.58km/s。据此,编制了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经过使用和检验,证明该表精度较高,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近震震相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焕称 《地震学报》1995,17(1):46-51
针对在地震观测领域中存在的关于近震震相识别的若干实际问题,包括:P(Pg)与S(Sg)是否直达波;S(Sg)与Lg,g与P(Pg)是否两种波;区域走时表中的震相;地震观测报告中的震相符号和识别;mLg与ML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一些模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近震条件下,确定台阵三分向记录图中Pg波震相的初至识别方法,并对美国UPSAR台阵记录到的2003年发生在圣西门(San Simeon)地区6.5级的地震数据进行了Pg波震相分析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震相识别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震相拾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自动处理的首要环节,包括了信号检测、到时估计和震相识别等过程,震相拾取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事件关联处理的性能,影响观测报告的质量.为了提高震相拾取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观测报告质量,本文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来解决震相拾取问题,构建了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了分类和回归的联合损失函数,定义了基于加权的分类损失函数,以三分量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作为输入,同时实现对震相的检测识别和到时的精确估计.利用美国南加州地震台网的200万条震相和噪声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对于测试集中直达波P、S震相识别的查全率达到98%以上,到时估计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7 s,0.082 s.利用迁移学习和数据增强,将模型用于对我国东北地区台网的6个台站13000条数据的训练、验证和测试中,对该数据集P、S震相查全率分别达到91.21%、85.65%.基于迁移训练后的模型,设计了用于连续数据的震相拾取方法,利用连续的地震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并与国家数据中心和中国地震局的观测报告进行比对,该方法的震相检测识别率平均可达84.5%,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展示了深度神经网络在地震震相拾取中的优异性能,为地震震相和事件的检测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报》2010,32(4)
在台网比较稀疏的情况下,台站走时标定是提高低震级事件定位、识别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稀疏台网的定位精度,首先利用标定事件和IASPEI1991走时表以及中国大陆走时表,计算了初至P波和Lg波到AAK,MAKZ,NIL,TLG以及WMQ等5个台站的走时残差;接着,采用非平稳贝叶斯克里金方法和走时残差数据构造上述台站的走时校正曲面;最后,通过加入和不加入走时校正定位一系列位置准确的发生在新疆地区的地震事件评估克里金走时校正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克里金走时校正能够较大地提高稀疏台网的定位精度,同时有效地缩小误差椭圆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