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并不完全相同。实现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必须考虑占补湿地的替代性与同质性。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替代性是解决湿地生态占补平衡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占补平衡的约束机制,占用自然湿地时,可以新建人工湿地,还可以恢复自然湿地。通过确保自然湿地生态量、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的均衡,减少湿地的生态损失。尽可能在同一水文单位或同流域内实现湿地生态占补平衡。资金投入要兼顾现有自然湿地的生态恢复与新建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2.
近年西安新建了数量可观的湿地,但对2016年前因湿地减少产生的生态赤字仍需进行弥补。在实施“八水绕长安”3年规划等湿地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西安要实现湿地生态全方位的占补平衡,必须在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生态效益、占补时间、占补区域、占补流域、生态影响力、生态消费水平与生态消费总量10个维度实现平衡。结合西安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从10个维度提出了西安湿地生态全方位平衡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分为简单模式、复杂模式与综合模式。简单模式即湿地面积占补平衡;复杂模式包括湿地生态量、功能与效益占补平衡;综合模式包括地域内、流域内、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生态占补平衡。不同模式中的湿地生态量、功能与效益等各项湿地指标都必须实现占补平衡。山东省南四湖湿地占补平衡的案例表明,在各项湿地指标都实现占补平衡的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生态盈余。 相似文献
4.
5.
生态影响力占补平衡的湿地补偿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科学》2016,(6)
采用生态影响力平衡分析方法,估算占用地生态平衡补偿比例,探讨生态盈余。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占补指标包括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和效益及其影响力;要实现占用地生态消费平衡,占用地生态影响力必须平衡;在消费与影响力平衡条件下,确定补偿比例;距离越远,新建湿地对占用地生态影响力衰减幅度越大,影响力系数越小,占用地生态消费水平越低;补偿比例与影响力系数互为倒数;生态影响力平衡的异地占补没有距离限制。 相似文献
6.
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生态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实中人们对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常常认识模糊,认为无论是人工湿地还是自然湿地,其功能都是一样的。正是在这一糊涂认识的指导下,不少地区出现了在自然湿地里种庄稼、建农场、盖楼房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占用湿地所在地居民的生态福利应该得到尊重。居住地与湿地的距离、人口密度和人口布局等要素组合形成不同的湿地生态占补平衡模式,影响了居民的湿地生态福利水平,也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结构平衡。与“占疏补密”相比,“占密补疏”模式对提升居民生态福利总量更为不利。与“占优补弱”相比,“占弱补优”模式对区域生态结构平衡更为不利。湿地占补平衡应是面积平衡和质量平衡基础上的生态影响力占补平衡。重建湿地的生态影响力是占用地居民生态福利得到保障的依据。重建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相当于占用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是占用地居民生态福利平衡的基础。如果重建或恢复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无法达到占用湿地对占用地的生态影响力,为了保障占用地居民的生态福利,要严格控制占用湿地。 相似文献
8.
9.
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景下,解决占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平衡问题十分必要。《湿地保护法》规定“经依法批准占用重要湿地的单位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恢复或者重建与所占用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整体空间的生态平衡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仅着眼于整体空间的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是否下降,忽视占用地生态受损问题。如果缺乏就地恢复或者重建湿地的制度约束,“补非所占”的异地占补比较普遍,会导致占补湿地空间错位,损害占用地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态权益。建立细分空间的湿地生态平衡理论体系势在必行。新时代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湿地保护重要性日益凸显,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不应以降低占用地生态水平作为生态平衡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MODIS卫星气溶胶产品,分析了西安近50 a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地区1961-2005年总辐射变化经历了“持续”、“变暗”、“变亮”、“再变暗”4个阶段,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幅度较全国平均变化幅度大,其“变亮”过程开始于1985年,较全国平均时间略早;西安4个季节总辐射总体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云量、气溶胶、水汽压、相对湿度等影响因子的分析,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对总辐射变化影响不明显,总云量和气溶胶的变化对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存在较显著的影响,春、夏季总辐射的变化主要受云量和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共同影响,其中总云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总辐射变化的振幅,城市发展所导致的气溶胶增加所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可能决定了总辐射的总体下降趋势;秋、冬季节的总辐射下降趋势主要与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生态消费水平的区域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揭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线尺度。这一领域的评价问题,不仅涉及到对自然环境本底的探究,也涉及到对社会系统行为方式的考察。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将人类的消费行为与生态承载力联系起来,评价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通过借鉴这一方法,估算了东北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消费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促进与改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可能途径与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洪河保护区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洪河保护区为例 ,按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把生态需水量划分为 4种类型 :湿地植被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给地下水需水量 ,分别确定了需水量的级别和相应的指标。根据公式 ,计算了保护区各级别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 ,洪河保护区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 1 .4 8× 1 0 8m3 ~ 1 .99× 1 0 8m3 ,最适宜生态需水量为 1 .99× 1 0 8m3 ~ 2 .9× 1 0 8m3 ,最大生态需水量为 3.72× 1 0 8m3 ~ 4 .5 2× 1 0 8m3 。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张掖市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生态功能的好坏依次排序为:祁连冰川湿地、高山灌丛草甸湿地、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这一结论可为张掖市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以湖南郴州秧溪河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湿地系统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将生态理念融汇于景观设计方案中以实现城市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南郴州秧溪河湿地公园为例,提出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原则。郴州秧溪河湿地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七区"的建设,在城市湿地规划中融入城市建设所特有的海绵城市和绿色屋顶的理念,以植物富集和生态浮岛的形式降低土壤及水质的污染程度,并结合森林生态旅游新概念,突出强调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设计中的独特性。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城市居民发展需求以及符合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要求的设计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