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公共地图服务的普及是人们步入数字生活、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一步。如何准确地探测群体用户访问行为的时空聚集访问模式,将网络虚拟空间访问行为映射为现实世界行为,是提升公共地图服务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探寻了群体用户访问公共地图服务产生的热点聚集区域的时间及空间规律,基于海量用户访问日志记录,结合分组分析、时间序列统计分析和时空三维图可视化方法,挖掘得出公共地图服务热点区域具有明显的以星期为单位的周期自相似特征,多数热点区域在周期内连续出现;基于箱形图和频率密度图的统计方法,分析得到热点区域间距在空间上呈“小间距多,大间距少”的聚集分布形态,且在不同的图层中热点区域间距分布迥异。公共地图服务用户访问时空规律揭示了用户行为意图,可将人类活动数字化,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用户事件模型的网络地图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Web地图服务存在的并发用户数量受限、响应时间过长、静态瓦片地图服务更新困难、难以满足用户高时效性要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事件模型的网络地图服务策略,通过网络节点用户的访问状态来启动特定级别地图的渲染过程,并结合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缓存策略来改善用户体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地缩短了地图服务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3.
根据聊城市1949-2007年的耕地数据,以耕地变化率来描述耕地数量变化的速率,借助Fisher最优分割法将耕地变化率状态分为5个等级,利用规范化后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运用加权马尔可夫链模型对聊城市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0.01%,预测结果非常理想,同时也验证了加权后的马尔可夫预测法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的产业化、社会化推动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全球化发展,并使其逐步向wehGIS技术的领域迈进。为了在开发WebGIS系统时,有效地进行网络地图的选择,以公共地图服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地图数据准确性、系统界面美观性、系统服务实用性的公共地图服务评价体系,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常用的公共地图服务系统进行评价。该研究可为WebGIS开发人员和系统用户提供参考,为公共地图服务系统评价问题的解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共地图服务系统的数据质量和应用成效,推进了WebGls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朱艳霞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1):145-148
分析了福建省地图公共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数据库建库模式、创新地图服务模式、加强标准地图服务建设等方面提出地图公共服务优化思路,为"十四五"期间提升地图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仁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194-196
随着公众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快速发展,地图正在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民众对建设城市公众地图服务的要求日益迫切。本文以福州为例,对公众地图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公众地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马祝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6):203-204,209
文章在电动地图挂图的基础上,寻求探索开发能够逐幅精确定位显示多幅系列的地图挂图,并且能够局部放大比例尺显示和任意选取所要查阅图幅内容的电动系列地图挂图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朵天林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7,34(4)
认知科学是地图学基础理论之一,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思想,建构主义倡导的"知识主动建构"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地图是地理空间环境认知的结果,同时也是认知地理空间环境的工具。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所倡导的新理念与"互联网+时空大数据"时代地图服务的理念高度吻合。分析了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地理信息传输和地图认知,提出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地图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网络地图服务现状,认为在网络地图服务中引入自适应理论与技术是提升地图服务智能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分析地图可视化领域自适应相关研究基础上,立足于自适应环境和主体多元需求的阶段性改变,梳理与客体相应的自适应因素,提出了网络地图服务自适应层次模型.阐明了该模型中5个自适应层次的关键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要点,进而探讨了网络地图服务自适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网络地图服务传输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目前网络地图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传输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传统的地图传输模式主要偏向于信息的表达和获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图符号化以及使用者对地图表达的认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地图服务传输的基本框架,探讨了网络地图服务传输的新模式.认为它们必须经过服务请求和服务响应两个过程,以及需求信息到数据描述语言的转换、需求描述到服务描述的转换、数据描述语言到地图数据提供的转换等3种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