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文对福建某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的地理课堂进行支架式教学的对照实验,并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进行支架式教学前后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提升作用,且支架式教学水平越好,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速度越快。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生能否从书本中走出来.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尺。具体地说.就是看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否准确地说得出.写得出,用得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测试等多种方式考核学生,而经常的、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诊断.清楚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对自己有一种解读,即解读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心智等。要经常思考:自己的信息储量是否充足;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自己所传授的信息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自己是不是也有所提高和发展。首先,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确定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即学生的服务者;在与学生合作时应选择平等协商的方式;指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师生共同发展,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师生互动发展。其次,教师应学会换位解读,甚至是远距离的解读,即自己职业的生存力,自己专业的发展,自己能力的更新。要用创造的思维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4.
刘宇桦 《地理教学》2021,(2):18-20,59
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心理上产生的矛盾或冲突。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引发认知冲突最常见、最主要的形式。本教学设计以杨浦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为线索,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深化对地理概念和地理问题的理解,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认知冲突指的是人们的观念出现了前后不一致时,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安,从而就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达到新的认知平衡。课堂教学中伴随着认知冲突的产生,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开始被激发,学习积极性逐渐增强,有效地教学契机俨然形成。因此,在知识的不断冲突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主动探究,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论断充分揭示了人类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由此也给我们地理教学带来启示,那就是建立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很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去发现、研究、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和谐统一。那么,该如何创设发挥学生丰体作用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7.
易桂芳 《地理教学》2010,(12):50-51,44
认知冲突指的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对立。认知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而在于学生自己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认知冲突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它是促使学生知识建构的契机和动力。高中地理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能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建构和注意力集中,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以西藏达东村为例,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地方品牌开发者和村民对达东村地方符号的认知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村民地方认同的破坏。结果表明:地方品牌开发者以达东村的自然属性为主体,而村民则以达东村文化属性为主体,二者对达东村地方符号不同的解读导致达东村村民感知地方认同丧失,主要表现在可区别性丧失、感知地方认同延续的丧失、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降低等方面。研究为平衡地方品牌开发过程中群体间利益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促进形成可持续性的地方品牌。  相似文献   

9.
赵翠玲 《地理教学》2010,(17):18-20
所谓“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各种真实的工作与生活情境,由学生扮演情境中的各种角色,从而参与到有冲突的人际交往中,以了解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出现的冲突矛盾进行分析并寻找出具体解决问题途径的方法。角色扮演最初是一种心理教育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田宏文 《地理教学》2013,(12):45-48
地理答题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是指在地理测试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试题要求,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和解题规范,灵活而准确地分析题意、组织和表述答案。学生答题欠规范、缺乏灵活性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和熟练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地理答题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训练和指导主要措施有地理教师的重点讲解和引导、学生的自我练习和训练、同学之间的互讲和互评。  相似文献   

11.
认知冲突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不一致而暂时心理失衡的一种认知状态。在一轮复习中,很多学生囿于经验的认知,常会在试题或者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陷入迷茫和混乱的状态。究其原因,大多是真实情境中的认知冲突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本文以“三角洲堆积地貌”为例,通过深入和切换课堂情境,诱发一系列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经验—个体—集体”的认知冲突过程中,实现一轮复习的深度学习与知识建构,以期在一轮备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水冲突问题研究进展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冲突是发生在国家、州(省)、团体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于水资源获取的矛盾。冷战以来,水冲突相关事件的总体烈度下降,事件数量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水冲突问题的研究也开始获得广泛关注,研究热度快速提升。水冲突问题关系到区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此,利用非监督机器学习、空间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水冲突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统计了相关研究的空间结构,构建了研究文献语料库,归纳了水冲突研究的主要热点议题。发现:水冲突相关研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不同的议题在时间上呈现不同的演进趋势;水冲突相关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水冲突成因、水冲突分析方法与模型、水冲突解决机制、气候变化对水冲突的影响,以及水霸权主义与国际水法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问题式教学的指导建议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建构了基于认知冲突的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思路,并以“风积地貌”为例,以“平潭岛磹水村大沙山”为主题情境,创设问题链,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完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与参与式制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通过质性+空间的混合分析方法探讨了居民感知冲突的类型、空间响应分布及其形成机制,旨在为自然保护地的冲突管理提供参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结果显示:① 社区居民感知有7种冲突类型,分别为生计保障不足、活动空间压缩、政策措施缺位、情感支持弱化、日常生活不便、环境质量降低和生产经营矛盾,前5种冲突总占比达76.4%,构成了当地的主要冲突;② 冲突的空间响应是居民对冲突关注度和不满意程度的共同反映,总体上呈现出高值区相对独立、低值区连片分布的空间格局,响应水平较高的区域,具有较高的冲突显示度和管理优先等级;③ 冲突的空间响应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现象,其中旅游开发程度和生计策略的影响较大,交通出行管理、居住区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房屋修建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总体反映了邛海生态建设、旅游开发、政策与制度安排、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分别为冲突响应提供了原始动力、外部推动力、结构性动力和社会性动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整个过程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是适应新世纪新需求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强的独特优势,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思考,可以使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冶 《地理教学》2022,(8):23-26
本文基于思维型课堂理论梳理了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型,包括创设情境与认知冲突、思维互动与自主建构、梳理归纳与思维监控、拓展提升与应用迁移四个教学基本过程。基于此,本文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创设复杂开放的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置递进的任务和问题链引导学生在思维互动中自主建构,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梳理思维结构,最后创设新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迁移应用中实现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因子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对2000、2010年和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方法,并且利用F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冲突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73%以上的面积是无冲突和轻度冲突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的热点区由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北部及西南地区蔓延至其南部及北部的山区林地周边、达坂城区盐湖两边的冲积扇附近,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冷点区主要聚集于中心城区周边以及东、南部的山区林地范围内。(2)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仍是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而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4)2030年,虽然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高度冲突区增幅最大,但无冲突、轻度冲突区仍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为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提供了一个诊断指标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阳  赵振斌 《地理研究》2021,40(7):2086-2101
乡村旅游社区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内多群体冲突日益凸显,对社区冲突空间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实施有效的社区旅游空间规划与管理。研究选取西江千户苗寨为案例地,采用参与式制图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调研,按照“负面情感-原因追溯-冲突构成-空间分布”这一逻辑链条,对案例地社区冲突进行探测。通过质性分析与空间分析的混合方法,识别社区冲突类型及对应的冲突对象关系,并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① 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冲突的类型构成具有多元化特点,但存在包括日常生活干扰、经济利益矛盾、公共权力失语、环境破坏、生产建设受阻的主导结构类型。② 居民主体视角下有居民-管理者、居民-外来经营者、居民-居民和居民-游客四种冲突对象关系,不同冲突对象关系占比及其冲突类型构成有所差异。③ 冲突对象关系的总体分布在空间上存在核心-边缘效应,旅游开发核心区四种不同冲突对象关系均有大量分布,边缘区以居民-管理者和居民-居民为主;不同冲突对象关系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居民-管理者表现为核心分散分布,居民-居民则为边缘分散分布,居民-外来经营者和居民-游客均为核心区集聚呈轴向分布。④ 冲突空间分布受到社区微观区位、统筹规划、市场化需求及不同主体实践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多群体在空间形成竞争关系,共同塑造社区空间。  相似文献   

19.
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流域水资源冲突问题,将谈判支持系统引入到流域水资源谈判中来,建立一种面向解决流域水资源冲突的网上谈判支持系统;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理论对该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框架设计。流域水资源冲突网上谈判支持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辅助谈判中的一方或各方公正合理地解决争议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其为缓解和解决存在的或是潜在的水资源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丰富了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理论与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善斌 《地理教学》2013,(16):25-27
学生个体和全体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的广度、深度和自觉程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利用认知冲突、地学实验、图文互换和现实问题探究等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的广度、深度和自觉度,进而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