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61~2000年驻马店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驻马店市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期,结果表明,初日提前,终日滞后,小麦冬季停止生长的时间缩短.基于此,建议小麦播种不宜过早,以免分蘖快、分蘖少和冬前出现旺长;农气观测中执行冬小麦冬季不停止生长的规定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小麦适宜播种期和适宜播种量的确定以及冬前苗期管理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在惠民地区(目前主要推广品种是济南13号和辐63)农业部门认为冬前壮苗的标准一般为主茎生长5—7片叶,单株分蘖3—5个,总茎数在70—90万/亩。通过对小麦分蘖过程的实验观察,研究了叶龄,分蘖数与积温的关系。小麦分蘖与积温的函数关  相似文献   

3.
赵白果 《山西气象》1999,(4):33-33,48
小麦收割工作结束后,经调查1999年小麦产量普遍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所致。1999年小麦生育期遭受四种不利气象因素影响,一是播种期降水稀少,气温偏高,小麦出土不利,分蘖偏少。二是冬季高温干旱麦苗盘根不足,死苗严重。三是早春返青受阻。四是后期?..  相似文献   

4.
龚绍先 《气象》1977,3(1):6-7
早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由越冬休眠状态慢慢开始恢复生长,当心叶变绿,新生叶片伸长1一2厘米时,麦苗就进入返青期。在华北北部地区麦苗一般是2月底或3月上旬开始返青。 返青期麦苗要滋生新的分蘖,生长新的叶片和次生根,这个时期的气象条件和管理措施对小麦分蘖数的多少、中部茎生叶片的大小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分蘖持续时间和分蘖速度对小麦分蘖率的影响规律及气候生态条件对分蘖持续时间、分蘖速度和分蘖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影响川东南地区小麦的主要气候问题,指出了提高小麦分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龚绍先 《气象》1977,3(3):4-5
华北地区常年到三月下旬或四月初,小麦叶片就由匍匐状态转向直立,麦苗进入起身期。此时植株体内进行小穗分化,就是农民所说的长“码子”,这个时期约经历半个月,当主茎第一节长出地面1—2厘米时,为小麦拔节期,拔节期的开始标志着在每个小穗上进行小花分化。因此,起身拔节期小麦的主要生育特性是在根茎叶营养体繁茂生长的同时,又进行着以小穗和小花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并且从起身期以后,主茎和大分蘖逐渐长成穗,小分蘖慢慢死亡,即分蘖向“两极分化”。所以起身拔节期是争取壮秆、大穗,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气象条件和管理措施的好坏关系到每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的规定,利用冀州市气象局1958—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冀州市近50年冬季的气温变化趋势,探讨了该地区冬季采暖期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冀州市冬季气温变暖已成为事实,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年际变化较大;采暖初日后移,采暖终日前移,采暖天数减少。对确定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实施科学供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冬季采暖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菏泽地区1954—2005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菏泽地区近50a的气温变化趋势,探讨了该地区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菏泽地区冬季气温变暖已成为事实,1986年是冬季气候变暖的突变年;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年际变化较大;1986年以来多暖冬,与1986年以前相比,采暖初日后移,采暖终日前移,采暖天数减少。对确定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实施科学供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济宁市2005年冬季11县市的平均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通过对冬后不同生长时段的小麦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2005年冬季天气特点及其对冬后小麦生长的影响。整个冬季,前期气温偏高,中后期气温偏低,负积温较常年偏多,使小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茎冻枯型冻害,致使其苗高增长、单茎绿叶面积衰减、茎秆干重、千粒重增长等差异较大,从而使济宁市小麦平均产量降低,并针对造成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及莎车膜下条播冬小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前及冬季膜内温度提高,土壤墒情较好,冬季麦苗不停止生长,各发育期提前,越冬成活率高,穗分化和灌浆期延长,亩穗数、穗粒数多,千粒重大,亩增产百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三麦气象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全省九个试验点资料,研究了三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了叶龄日增量与候平均气温的关系,以及叶片增长积温指标的稳定性,从而确定我省南北三麦冬季停止生长的温度界限。文中还对小麦灌浆气象模式作了探讨,将小麦灌浆速度与积温拟合为S型曲线方程:W=c/1 e~(n-bΣT)。考虑到地区间差异,以我省中部兴化为基点进行日照时数的订正,求得全省各地小麦灌浆气象模式:W=c/1 e~(a-bΣT) (D EΔΣS)  相似文献   

12.
小麦无效分蘖所以影响作物产量,是因为它减小了作物的最佳有效群体。本研究旨在检验分蘖死亡率的遗传变化特性及其与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关系。在Rampur、Nepal通过4年重复试验对20个品种进行了评估。调查的性状有最大分蘖数、生殖性分蘖数、分蘖死亡率和产量。不同的供试品种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性状。分蘖死亡率范围从7%~30%。环境因素对所有4种特性有着本质的影响。对所有特性来说,逐年各项间的相互作用是显著的。这主要是由不同基因型间的变异引起的。然而,一些品种始终保持低或高的分蘖死亡率。4年中有3年的分蘖死亡率和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最高分蘖数与生殖分蘖数、分蘖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产量与最大分蘖数之间表现了一种不显著的正相关,生殖性分蘖数和作物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春小麦的无效分蘖对其产量有消极影响,且分蘖死亡率存在着品种间的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趋势系数、异常度、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巴楚县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巴楚县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并于1998年发生了增暖性突变;寒冷日和酷冷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寒冷日数在1996年发生了减少性突变;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的初日表现为提前、终日表现为推迟,持续日数则相应表现为增加趋势;日最高气温≥30℃日数呈增加趋势;冬小麦生长季内前期气温偏低,后期气温偏高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抽穗、开花期的平均气温与小麦产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度郑麦366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结合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多年同品种小麦业务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最小显著差数等方法,对越冬前积温、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越冬前的生长状况与各发育阶段积温有很强的相关性,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也与越冬前各发育阶段积温及分蘖数...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1998年小麦生长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去年伏秋(1997年8~10月)降水明显偏少,麦田收墒严重不足,封冻前底墒很差;冬季气候温暖,降水少;开春后,作物生长关键期降水场次多,适时适量。总体来看,1998年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2月份以前...  相似文献   

16.
小麦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因为壮苗成穗率高.壮苗的标准一般是:主茎生长5~7片叶,叶宽色深,冬前3~4个分蘖,5~7条次生根. 冬前壮苗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密切,在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要是由播种时的温度和播种到入冬前的累积活动温度决定的.有关研究指出,小麦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0℃,分蘖的适宜温度为6~12℃.  相似文献   

17.
小麦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因为壮苗成穗率高。壮苗的标准一般是:主茎生长5~7片叶,叶宽色深,冬前3~4个分蘖,5~7条次生根。冬前壮苗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密切,在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要是由播种时的温度和播种到入冬前的累积活动温度决定的。有关研究指出,小麦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 0℃,分蘖的适宜温度为6~12℃。形成壮苗必须≥0℃的积温达5 5 0~6 5 0℃。低于上述指标,难以形成壮苗;高于上述指标,麦苗生长过旺,不利于越冬易受冻害。壮苗与播期关系很大。小麦播种一般在秋季。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次数日趋…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的春季生长包括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是其个体旺盛生长、合理群体建成以及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壮秆、大穗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就是依据春季的天气气候特点,围绕冬小麦分美成稳规律和幼穗发育规律,为生产单位的田间管理提出措施和建议。1冬小麦春季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1.1冬小麦返青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后,麦苗根系开始活动,气温稳定通过3℃以后,麦苗开始近青,返青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分蘖。气温稳定通过5℃以后,麦苗进入春季分蘖盛期。分蘖平稳粗壮要求的温度为6~13℃,低于…  相似文献   

19.
本利用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5个气象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日平均气温≥0℃、≥10℃积温近40年韵变化特征,研究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0℃、≥10℃界限温度初日普遍提前,终日稳定推后,积温显增多,生长季明显延长。平均而言,二十世纪90年代≥0℃初、终日与多年平均相比,初日平均提前5.5d,终日推后5.4d;≥10℃初日平均提前4.3d,终日推后5.9d;全年≥0℃积温平均增加136℃、≥10℃增加166℃。  相似文献   

20.
增温对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地表气温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响应的基本特征,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红外辐射器增温的方法(FATI)对冬小麦全生育期进行昼夜增温处理,分析了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及其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增温使冬小麦返青期显著提前,冬后生育阶段整体前移10d以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但营养生长时间大幅增加,开花至乳熟时间延长,乳熟至成熟时间缩短;在偏冷年份,增温处理保障了小麦的正常分蘖和生长,株高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27.4%,籽粒产量比对照大幅增加;在偏暖年份,增温导致小麦穗分化时间延长,穗粒数增加,灌浆中后期遭受高温危害,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增温致使冬小麦生产耗水量增加。就华北冬小麦而言,冬季及早春一定幅度的升温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增幅过大可能会导致不利结果;而春末夏初升温对小麦生产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