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天气形势、冷空气路径、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1年7月下旬鹤壁市受西北低涡影响出现的两场暴雨以上量级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该类型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及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得到了实际预报中有较好相关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3.
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本荷 《四川气象》2005,25(1):22-23
本文通过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及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对比分析,得到了实际预报中有较好相关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南郊观象台雷达资料、FY-2G卫星资料、南郊观象台微波辐射计资料、GPS水汽探测资料,对北京市房山区2015年7月16—17日和2017年6月22—23日两次低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结果表明: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均是在高空低涡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下发生的。"6·22"过程的低涡强度、位置以及地面倒槽强度更有利于在房山区形成暴雨,且动力条件、水汽输送条件和不稳定条件明显强于"7·16"过程。"7·16"过程中尺度特征更为明显,中尺度云团强烈发展,雷达回波强度强,且具有"列车效应"的特征,因此造成的降水强度更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台风“威马逊”和“海鸥”降水做了一个简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台风影响期间,贵港均处在一个深厚的湿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都比较大,大气层结很不稳定,造成了台风影响期间的降水.但是由于水汽的辐合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贵港水汽的输送较沿海明显偏小,不是很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区域自动站观测、卫星、NCEP(1.0°×1.0°)再分析以及EC细网格等资料,对2019年6月发生在铜仁的2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次暴雨天气过程高空500 hPa青藏高原和四川有高空槽东移,贵州处于槽前西南气流中.地面从青海—甘肃南下的冷空气,分两路南下在遵义东部交汇,迫使该地暖空气抬升,在重...  相似文献   

8.
2003年台风"伊布都"和"杜鹃"入侵广西,对广西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两次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所带来的风、雨各不相同,本文分别从台风本身的强弱、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差异,如涡度场的分布和台风中的流场非常配合,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明显; 500hPa垂直速度场与强降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辐合上升区正好叠加在θse500场Ω和O型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动力模型上,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出现;水汽辐合层的厚度与降水强度并不相对应等.  相似文献   

9.
郑丽娜  靳军 《气象》2005,31(5):74-76
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年4月18日发生的暴雨做了重点分析,并将其与汛期暴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在环流形势、动力条件和低空急流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汛期暴雨涡度、散度、垂直运动场较强,而非汛期暴雨冷空气强度相对较强,低空急流也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两次高原涡与西南涡作用下的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Y-2D卫星TBB资料、NCEP1° × 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20~22日和2012年7月20~22日两次由高原涡和西南涡相互作用,造成四川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落区与引导高原涡移动的高空槽有密切关系,高空槽的移动和变化大致决定了强降雨的落区。(2)造成两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最终会发展合并形成一个MCC;并且强降雨位于对流云团TBB最大梯度区,一般靠近亮云核,并在亮云核的西北部。(3)两次暴雨过程期间,均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应着强的涡度和强的上升运动,并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都是增大的。(4)两次暴雨过程期间水汽来源存在着差异,但水汽是逐渐增强的,并且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雨落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单站总温度对2003年8月26日长治市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在暴雨中的特征以及单站总温度在暴雨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盛夏影响广西的两类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郑传新  周军 《气象》2003,29(10):13-16
以2001年7月上旬连续入侵广西的两次台风过程为例,分别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降水条件差异。结果表明,造成降水强度和落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0103号台风与中纬度西风系统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水汽辐合层次伸展到500hPa以上;而0104号台风是一个孤立的热带天气系统,由于副高阻挡,该系统不存在与西风带冷空气发生相互作用的条件,水汽辐合也仅限于摩擦层以内;另外还发现湿位涡与台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冷空气侵入的暴雨过程物理量场变化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的几次有低层冷空气侵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发现很多暴雨天气过程都与冷空气侵入有密切关系,连续暴雨过程是在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发生的,K指数、Q矢量辐合、螺旋度、水汽通量辐合、涡度和上升速度等物理量大值区的范围和演变趋势,同暴雨范围及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暴雨区上空有高位涡柱存在,并有自低层到高层的高位涡上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雨团等方面对2003年7月30日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7.30”暴雨是蒙古冷低(涡)、河套切变线、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地形差异对降水也是有贡献的。分别讨论了天气形势因子和物理量场在暴雨预报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2005年7月27~29日黑龙江省低涡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涡暴雨对高、中、低纬度系统的配合要求很高;低涡暴雨有比较固定的降水落区;物理量、云图、雷达回波在暴雨开始前都能有效地用于预报暴雨降水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对2005年9月20日出现在吕梁市的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明  陈婷婷  邰玉珍 《气象》1991,17(2):9-11
本文对大范围冰雹和暴雨天气的某些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在物理量场上有明显差异,其结果对制作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粤北"5.09"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造成2001年5月9日韶关暴雨的天气形势、大气物理量场、数值产品应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预报体会,在实际预报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区域气象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2015年6月3次发生在湖南怀化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次过程均是典型的低涡冷槽型暴雨过程,降雨分布在低涡东南侧及其向东伸展出的切变线附近,对于低涡沿切变线东移的暴雨过程,降雨分布在低涡移动的路径上。(2)中低层中尺度低涡或辐合中心是直接造成暴雨的系统,其发展演变和移动直接影响降雨的落区和持续时间,在卫星云图上反应为中尺度云团的生消。(3)孟湾、南海是怀化暴雨的水汽源地,暴雨发生在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层结和强水汽辐合区域,强降雨是整层水汽通量和水汽辐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两者同步增强并达到极值时,降雨也同步增强,当两者不同步时,不能使用单一要素判断降雨,而要综合考虑。(4)3次暴雨过程都是发生在低层正涡度、负散度和高层负涡度、正散度的高低空耦合结构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盛夏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7月15—16日和7月31日-8月1日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产生这两次暴雨(以下简称第一场和第二场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两次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场暴雨是受副高后部的华北气旋东北上影响;第二场暴雨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