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浙北龙潭组C2煤层底板高岭石泥岩经差热、X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电镜分析,表明它含丰富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7埃洛石为主,而石英、菱铁矿、蒙托石和有机质等为次。文中对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形成环境和成因进行了讨论。高岭石泥岩层位稳定、蕴藏量大,对煤系对比、煤层勘探开采和综合开发利用均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岩性、地层发育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加之缺乏必要的地质约束导致常规技术预测裂缝不符合现有地质规律。在裂缝地质特征剖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并明确了各自的影响权重,同时通过反演、插值等方法将岩石密度、风化壳厚度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表征,并基于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裂缝预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最终结果显示,裂缝主体区呈条带状大面积连片分布于工区南部pai60井-pai665井-pai1井以及pai66井-pai661井-pai667井等断裂集中发育区域;裂缝发育方向以NE-SW向为主。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泥岩压实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关系,首先探讨了该地区泥岩压实的特征,并运用最高热解温度和生烃指数等对欠压实的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从纵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内发育浅部快速压实段、正常压实段和低幅度欠压实段等3种类型,浅部快速压实段主要发育在深度小于700 m的万山组和第四系地层,正常压实段自万山组底部或者粤海组顶部到珠海组底部或者恩平组顶部(1 800~3 200 m),低幅度欠压实段自恩平组顶部向深部延伸到文昌组(2 400~4 000 m);从横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划分为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具有不同欠压实特征的区域,东北部欠压实区地层发育珠江组—韩江组和文昌组—恩平组2个低幅度欠压实段,中西部欠压实区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泥质高含量和快速沉积沉降引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沉积作用、高地热值和生烃作用共同引起,后者为有效生油段;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砂岩不存在超压。  相似文献   

5.
豫西登封煤田山西组上部发育小紫泥岩。其层位稳定,是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热知的可靠标志层。多年来,对小紫泥岩的成因存在不同认识。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小紫泥岩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是在湿热或温暖潮湿气侯条件下的滨海湖泊中形成,并在成岩后生过程中,受有机质参与和地下水影响,使之形成一套紫红、灰绿色含紫斑的泥质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济南地区黄土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济南西部和东部不同地区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总结黄土湿限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危害性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场地区金矿成因类型及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场金矿产于古特提斯洋陆缘盆地三叠纪浅海一半深海相泥砂质复理石建造中,该区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异常重现性好,且比例尺越大异常强度越大,已发现的金矿体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与土壤异常的高值区基本吻合,沿走向延伸稳定,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均显示了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已掌握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寻找大型至特大型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统计地层实测压力数据,研究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始新统地层流体异常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和沙四段地层流体发育异常高压,超压压力因数在1.20~1.78之间;平面上超压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央部位;纵向上现今地层深度2 100m以上基本为常压,深度2 100m以下出现明显压力异常,主要分布于沙三段和沙四段地层.单井泥岩测井曲线特征显示,烃源岩生烃演化模拟和包裹体PVT模拟恢复最小,在超压层段声波时差偏离正常趋势线,表现为较高的声波时差值,密度测井曲线符合正常的压实规律;在两期油气充注时期,烃源岩热演化生成大量烃类流体,并以第二期生排烃活动为主,与地层流体超压阶段符合;第一期包裹体在常压环境捕获,第二期包裹体主要在超压环境捕获.始新统沙三段和沙四段地层流体超压主要由生烃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9.
根据测井、地震及实验分析数据,分析贝尔凹陷南屯组优质烃源岩-钙质泥岩层的识别特征和地质成因.结果表明,钙质泥岩层具有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的"三高一低"响应,在地震剖面上为连续强反射;该层形成于广阔湖盆、微咸水、深水沉积环境,沉积稳定且范围广,是凹陷重要的地层对比标志层;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局部夹杂油页岩和泥灰岩,富含钙质(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其次为介形虫等生物化石)和藻类,有机质类型为Ⅱ1-Ⅰ型,丰度高,是凹陷最优质的烃源岩层.该层与南屯组低水位域湖底扇和高水位域扇三角洲前缘进积扇体形成最有利的成藏组合,油气最为富集,其平面展布范围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为贝尔凹陷等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莱芜市泉河地区发生多起岩溶塌陷,而且岩溶塌陷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系统总结了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即岩溶塌陷的形成与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与集中爆发期。岩溶塌陷发育情况、覆盖层条件和水文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芜市泉河地区岩溶塌陷是区内水动力条件的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
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
积体系,细分为冲积扇、砂质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泛三角洲、湖泛平原和湖泊7类沉积相;垂向上登娄库组一段受断陷影
响大,沉积相模式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登娄库组二至四段为河流-末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元城地区野外地质露头与井下裂缝特征,结合构造应力场背景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该区构造裂缝以斜交于最大主应力的单条裂缝为主,尤其以SWW-NEE或近EW向裂缝和NNE-SSW或近S-N向裂缝较为发育,并发育少量对应的NW-SE和NE-SW向共轭裂缝。2)根据露头区裂缝系统的切割关系,NE向和近S-N向延伸的裂缝为后期发育, NW向和NEE向延伸的裂缝为早期发育;3)燕山期北西-南东向压应力场背景下,早白垩世末构造抬升造成的主应力差是早期共轭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喜山期区域北东-南西应力挤压是后一期延伸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娄邵地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塌陷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外界诱发因素。以区内某主要岩溶塌陷点为例,通过对其地质条件的分析,找出岩溶塌陷产生的内外因素,论证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与机理,得出其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4.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单井资料统计和沉积相研究,对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进行宏观评价,认为盖层岩性以浅海—半深海相泥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北部隆起带与中央坳陷带,侧向连续性好。其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以及含砂量等宏观参数显示,优质泥岩呈现沿北西—南东方向展布的特征。利用测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岩石样本排替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三亚组一段砂岩和梅山组泥岩的排替压力差,并进行微观评价,认为单井上排替压力差呈凸起高、凹陷低的特点。选取岩性、沉积环境、最大单层厚度、累积厚度、含砂量以及储层与盖层排替压力差作为参数,分别赋予相应的权值和权重,对泥岩盖层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梅山组泥岩盖层综合品质呈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北部坳陷低、中部隆起和中央坳陷高的特点,对三亚组发育于北部隆起带周缘的滨海相砂体和发育于中央坳陷带附近的浊积砂体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首先基于粘弹性有限元模型,结合邯郸地区活动断裂探测、历史强震数据及区内岩石圈介质分布,建立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断层模型;然后代入运动学特征边界条件,模拟目标区活动断裂上发生地震引起的应力应变场变化;最后计算1830年磁县地震引起的周围断裂面和滑动方向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析未来目标区强震危险性。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现今运动学条件模拟出的模型结果显示,磁县断裂上1830年磁县地震震中附近库仑应力减小,表明磁县断裂活动减小了1830年磁县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震危险性;但在磁县断裂中、西段两端与2条北东向断裂(紫山西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交接处附近库仑应力有所加强,未来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应用X衍射、薄片鉴定、热解分析、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等技术,并与邻区的常压环境下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对比,深入分析了莺歌海盆地LD区块地层超压的分布状况及其对黏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超压顶界面深度从盆地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深;②研究区内,超压顶界面之上,随埋深和地温的增大,蒙脱石、伊蒙混层中蒙脱石和高岭石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但超压顶界面附近及往下时,黏土矿物各组分的含量几乎不再减少,受到了地层超压作用的抑制;③Pr/nC17和Ph/nC18随深度增大而降低,但在强超压顶界面以下,变化趋势发生逆转,出现微弱增大的趋势,超压顶界面以下的实测Ro值即有机质的成熟度也出现了明显的低异常。地层超压通过抑制黏土矿物转化,间接减弱了储层的胶结作用,有利于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研究区地层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的热演化,地层超压对生烃的抑制作用扩大了研究区有效源岩的层位和体积,并使主力源岩的生、排烃期后移,从而有利于油气的晚期快速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7.
页岩储层物性极差,必须通过体积改造形成网状裂缝系统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掌握页岩地层中诱导裂缝延伸规律是成功实现缝网压裂的基础。借助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和弹性力学研发的岩石破裂分析系统RFPA2D,开展了页岩储层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形成及延伸规律研究。在考虑到地层非均质的前提下,结合页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分析了井周天然裂缝长度及密度对井周诱导缝形成及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壁天然裂缝越长、密度越大,其开启可能越大,开启后伴生诱导缝发育程度越高。另外,对不同地应力差下天然裂缝长度影响开展的研究表明,低应力差下,即使天然裂缝较短,也会被打开,伴生诱导缝延伸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天然裂缝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伴生诱导缝倾向于沿天然裂缝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王46井孔二段暗色泥岩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薄片、X衍射、微量元素、孢粉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对王46井岩心进行了岩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等相标志研究,认为该段暗色泥岩为湖盆近边缘相产物,沉积期气候暖热湿润,水质微咸淡水。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SO4Ca 型、HCO3·SO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3、SO2-4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长7烃源岩,部分可能来自于长8泥岩。研究区内长
7、长8有效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都达到了成熟的演化阶段,属于好的生油岩,为研究区长8油藏提供
了充足的油源。研究区长8油层组发育厚度较大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长7
湖相泥岩及长8分流间湾相泥岩是研究区长8油藏的区域性盖层,封盖性能良好,利于长8油气的保存。研究区长8油气的运移
通道主要是大套的分流河道连通砂体,此外微裂缝、古侵蚀面和隐伏断裂也在局部地区成为运移通道,而油气运移的动力主要是
浮力和异常压力,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异常压力的驱动下,向下倒灌运移至长8的储集岩中形成“上生下储”成藏模式的油
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