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何大章科学覆历为经,地理研究部门为纬,介绍何大章半个世纪以来在华南地理研究,尤其是在气候观测、资料整理、气候区划和气候资源农业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开拓性贡献,以及在华南地形、水文和环境生态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何大章作为我国当代一位地理学家所走过的人生道路、科学业绩和品格。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气候区划,自50年代以来,已有过多次研究。高由禧把海南岛划分为5个气候区;何大章等把海南岛划分为8个气候区;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气候区划》把海南岛划为16个区;丘宝剑、卢其尧把海南岛划为23个区;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把海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理学会华南地区会员日暨2011年华南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于12月16—1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论坛南中国地理学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地理学会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承办,广州地理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办,论坛是立足华南地区,面向全国地理学领域在校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1月21-24日,第七届华南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地理学会承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21—24日,第七届华南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地理学会承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吉首大学、韩江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闽江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两岸三地18所高校的18支队伍和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赛。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育只有改革才有发展,而地理教育的改革又必须以弄清目前我国地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前提,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研究。为了使地理教育的比较研究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效武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必须认真解决好地理教育比较研究中的一些理论认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地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地理学术交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服务.2 本刊主要刊登地理科学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地图学以及遥感遥测、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地理科学中应用方面的论文、综述、研究报道、书评、学位论文摘登、学术活动等.3 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双怀 《热带地理》1999,19(3):246-251
明代是华南地区开发的重要阶段。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 明代华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为了进一步弄清明代华南农业发展的基本面貌, 本文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明代华南农业的自然条件。通过对明代福建、广东、广西气候状况、地貌特征、水文土壤、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分析, 认为明代华南的自然条件曾发生过一些变化, 并且呈现出两重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对明代华南的农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研究》评介李平日(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1)风沙地貌学家吴正教授继《风沙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87)后,1995年又给地学界贡献一本综合研究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的专著《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科学出版社)。这是华南师范大学地...  相似文献   

10.
说明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经国家科委批准出版的检索期刊。本刊宗旨:为满足地理与资源研究工作者查阅我国地理、资源等科学文献的需要,完善地理与资源科学文献的检索体系,扩大情报交流,及时报道我国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成果,使读者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全、便、快地掌握我国地理学科、资源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动向,推动地理与资源科学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地理学的一般问题;气候学;陆地水文与海洋水文;湖沼学;地貌学;冰川与冻土;沙漠研究;山地研究;生物与土壤;社会、经济地理…  相似文献   

11.
钟功甫 《地理研究》1993,12(1):22-25
南方坡地的研究,华南沿海及开放地区(特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合研究和华南热带、亚热带区划工作是黄秉维先生对华南地理学研究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么枕生 《地理研究》1990,9(1):59-77
我国于1912年在北京设立了中央观象台(包括天文与气象),但只限于气候观测,谈不到气候学的研究。我国气候学研究迄今可以说有两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就是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了气候学的研究。第二个转折点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大学气象系于1952年设立了气候专业。国际上的气候学发展在70年代确已从描述性进入定量性的阶段,发展了动力气候学与统计气候学数值模拟,并且向气候预报方向逐渐发展,尤其是统计预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3.
宜人气候可以分为避暑型和避寒型两种类型,但现有研究鲜有关注国内两类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本文采用1981—2010年21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数据,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计算各个气象站点的气候综合舒适指数,结合协同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对全国避暑型和避寒型宜人气候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类气候的地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国避暑型气候区包括40°N以北的西北边疆和东北地区、西北中部地区及西南地区三大集中分布区。中国避寒型气候区集中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② 国内夏冬两季的气候不舒适地域广阔,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避暑型与避寒型气候资源的开发潜力显著。③ 两类宜人气候呈现明显的地域分离特征,拥有避暑和避寒双重属性的地方极少。④ 国内避寒型气候是稀缺资源,具有垄断性特征;而避暑型气候相对分布广泛,是一种相对遍在性资源。本文不仅丰富了宜人气候分布特征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可为地方气候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转型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施雅风曾在2002年提出中国西北气候可能会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自此学者们对中国西北气候“变暖变湿”现象的关注也逐渐增多,对于近20 a来气候转型的时间、范围和程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基于此,选用1960—2019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1) 1960—2019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增暖趋势显著,增湿趋势较弱。(2) 自1997年后气温和降水量迅速增加,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地区降水量的增加速率超过同时期的西部地区。且研究初步认为,1997年以来中国西北气候的确出现了向暖湿转型的趋势且转型时间较前人预期的更早。(3) 气候转型的范围相较前人研究也有所变化,甘肃陇东地区由未转型区转变为显著转型区,青海东、西部地区由原来轻度转型区转变为显著转型区,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由之前的显著转型区转变为轻度转型区。  相似文献   

15.
侯光炯院士从事土壤学研究70余年,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紫色土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很多令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他独树一帜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土壤生物-热力学理论,在发展我国独自的土壤学理论研究上有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16.
曹永强  齐静威  王菲  李玲慧  路洁 《地理科学》2020,40(7):1210-1220
为评价气候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选取1969—2018年1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实测气象数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建立春玉米气候适宜度评估模型,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究春玉米气候适宜度的时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玉米气候年景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① 辽宁省春玉米全生育期内日照、温度、降水适宜度波动幅度较大;然而春玉米种植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差异性较弱。② 春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由高到低为: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播种期。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高,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低。③ 春玉米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气候适宜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辽阳、葫芦岛、营口和铁岭。④ 春玉米气候年景准确率达64%,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气候年景。近50 a辽宁省春玉米偏好的年景有4个年份(1971、1979、1993、1998年),较差的有1969年(4.98%)及1973年(5.59%)。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利用中国北方1951~1999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D)。并据此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和湿润区(D(0.50)),近50a中国干湿气候波动显著,区域差异大;50a波动幅度东北区为20~400km,华北区为40~400km,西北东部为30~350km,西南区为40~370km,以80年代为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80年代),西南区气候具有显著变湿趋势;西北东部稍变湿;华北区和东北区具有变干趋势,且华北区变干程度比东北区严重。进入90年代。西南区和西北东部气候有变干迹象。华北区西部气候的干旱程度有所增加,华北区东部有所减弱,东北区气候进一步变湿,半干旱区是湿润区与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区,是中国季风的边缘地带,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北方)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由较湿润变为干旱。50年来干湿气候界线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当干湿气候界线同时向西或向北移动时,中国北方气候就变得相对湿润;当同时向东或向南移动时,北方气候就变得相对干旱;当干湿气候界线东西、南北相异移动时,北方气候的干旱程度就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近60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对广东省旱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晓春  袁中友 《地理研究》2010,29(11):1932-1939
厄尔尼诺是影响全球的大尺度气候现象,对广东省的气候也有影响。在对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2检验和条件概率检验的方法,对近60年来厄尔尼诺事件与广东省旱灾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旱灾和厄尔尼诺关系较为密切,23次旱灾,有17次和厄尔尼诺事件有关。研究还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发生的季节以及持续的时间与广东省旱灾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中等及强厄尔尼诺事件往往会导致广东省旱灾的发生;春季和秋季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广东省不易发生旱灾,而夏季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则广东省易发生旱灾; 发生连续性的厄尔尼诺事件时,广东省易发生旱灾。  相似文献   

19.
宁夏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依据宁夏23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首先对宁夏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在总体上得出了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聚类,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3个类型及6个亚型并进行了相应评价,从而为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魏娜  贺晨昕  刘佩佩 《干旱区地理》2018,41(6):1178-1183
从短期气候预测的实际出发,针对月尺度的气温分县预测,使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即经验正交函数)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利用地面观测站的气温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的大尺度气候变量(NCEP/NCAR)和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资料(DERF),对1982-2015年陕西省96个县区的1月和7月气温进行预测,建立统计降尺度模型,并采用交叉检验方法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表明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逐步回归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在陕西省1月和7月气温的预测中是合理可用的。全省96个县区1月份预测值与观测值距平符号一致率大于60%达到了50个县区,7月份大于60%达到了60个县区。预测值可以较好的预测出气温变化趋势,但预测值变化幅度明显小于观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