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也称"颠倒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它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陈超 《地理教学》2015,(6):47-48,52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巨大冲击。有效的微课教学要做到让学生爱学,并且学会。所谓爱学,就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感兴趣,因为和传统授课不同,微课教学没有老师的督促,所以让学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重物轻人",不少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文本、视频和课件,而忽视更多有意义的精神材料与素材;即使已开发的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往往是"重开轻用",因此,需要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在于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考的满意(崔允漷语);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  相似文献   

4.
微课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有精微之意,它将知识进行单一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使之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利用高科技的便利,使知识点更容易被理解,同时也为教师拓展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解答学生疑惑提供了方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学习"成为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有效发展的"微学习"必须依托微课程这一载体。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照顾个体差异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将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教材的处理者,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对教材没有经过科学地处理,所讲述的知识,大多是教材知识平面推移,实际造成教学重点知识埋没。  相似文献   

7.
正课堂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创造促使学生准确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氛围。用历史故事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标理念,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笔者将  相似文献   

8.
一、微课的服务对象微课的服务对象问题,也就是微课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微课的服务对象有群体和个体之分,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微课制作的"氛围"、微课"场"也不同。例如,称谓上不一样,服务群体的微课称呼"同学们""大家",假定的教学情境是面向群体学生的,音调高亢,要有感染力,"气场"要足够大,带有演讲、表演的成分,以愉悦的心态、自信的语言带动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9.
王珏  罗洁 《地理教学》2014,(11):7-8
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为目标,选取"城市化"这一内容为突破口,由青年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先后对这一内容进行了三轮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从"学科的知识框架逻辑结构"到"问题式教学",再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实践研究,探寻这一类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游忠 《地理教学》2016,(5):59-60,55
"微课"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更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学年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暴露出了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微课程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即学生是否进行了学习)如何有效监控?微课如何支持现实的课堂教学?微课如何真正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的微课如何构建起学科知识的系统体系等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对微课及其教学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某学校的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尝试将课堂以录制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逐渐形成以学生看视频学习为基础、课堂上教师以问题辅导为主的教学模式.他们二人实行了长达十余年此类课堂模式的实践并引发了全球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关注,由他们合著的《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和《翻转学习》在全球正式掀起了"翻转课堂"的浪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无疑将会给教育界和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极大冲击,同时必然也会引发极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潜能"是教育时刻在追寻的目标,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技能。将地图数据实现电子化,通过3S技术使得传统的地理数据和信息有了现代化的展现空间,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充分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区域美"和"差异美"。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3S技术的相关技能没有在中学得到应有的重视,地理课堂还是停留在知识的机械记忆层面。因此,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来提高学生的3S技术素养,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许悦琦 《地理教学》2023,(10):53-54+48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资源,又能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培养学生四大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理念。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探讨了乡土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更加关注周围环境,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国情,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思考世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杨群 《地理教学》2014,(12):103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角色转变。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和学生充分互动,合作探究,带领学生向高效课堂进军。【教学实例】《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e way这一单元以问路为主要话题,重点学习问路中常涉及的相关用语,同时学习与问路相关的一些词汇。本单元的BC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描述路线。学完这  相似文献   

15.
陈昊 《地理教学》2015,(1):60-61
何为"课魂"?"课魂"即一单元的灵魂,是一单元的核心概念,是贯穿一单元的核心线索,是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即教学中心,是课堂教学的"神"。"课魂"统领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是主干,有了它才能枝繁叶茂;又象红线,串起粒粒珍珠,让知识体系更清晰、更完整。以"课魂"为中心,可以更加突出地理教学的核心价值,让地理教学彰显其育人功能。以"课魂"为目标,教学资源的整合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学所要达到的诸多目标才有了"灵性",各种资源与方法、手段的  相似文献   

16.
陈曦 《地理教学》2019,(1):50-53,26
在地理教学当中,教学资源的应用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因素。国外的科学网站或教育网站往往提供大量兼具多元性和科学性的资料,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大大丰富地理课堂,帮助教师摆脱陈旧的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本文以PBS Learning Media和UNESCO TLSF项目网站资源为例,对"全球气候变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地理教师开发国外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资源,超越我们教师的思维,显得更加珍贵。真正的地理课就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各种随时产生的教学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并巧妙运用。引领学生投入到正式的再创造之中,互动生成。努力丰富和调整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将新课程的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促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学是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挖掘自然地理学线上教学资源、总结线上教学应用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线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应遵循资源易获取性、主题对应性、选题时效性和内容可互动性等原则。目前自然地理学的线上教学资源类型多样,包括慕课产品、电子读物、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为线上教学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提供了各类型自然地理学线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建议,并结合实践案例从学情分析、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巩固的角度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陈彩霞 《地理教学》2012,(18):16-18
本文以陈澍人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研究课例(前后共五次修改教学设计、在五个平行班施教),通过跟进听课、观察记录为主要途径对地理教师的部分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是利用这面镜子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行为一】时间:11月19日班级:2班师:今天我请大家首先来看一段视频。(教师点击视频:视频显示我国海南岛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时长4分半钟。)师问:这是在哪里呢?那里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在海南岛。那里出现了大暴雨。师:我再请同学们看一个视频。(画面显示台湾省遭受台风雨袭击,一片汪洋。时长2分钟。)师问:这两段视频反映了什么样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海秋 《地理教学》2012,(17):31-33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问题驱动学案导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课前预设或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