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概念图是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知识之间关系的图示,主要呈现为以概念为联结点的网络化知识系统,它实质上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一种工具。通过绘制概念图能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绘制概念图的软件多种多样,Inspiration就是一种常用软件。该软件主要是服务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日常教学与学习,尤其面向中小学生,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内外,进行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2.
刘兰 《地理教学》2005,(10):9-11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手段。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新知识网络的过程。这种新的知识网络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点联结起来,可以生成一个知识结构图,概念图则是大脑内部所建构的知识结构图的外显图示。概念图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表示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从而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形象化地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参考,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针对人教版必修上册“大气”这一单元的内容,笔者尝试以教材知识为基础,打破固有知识体系,以“风”为节点,结合学生身边常见的地理现象,梳理教材中与“风”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知识前后的联系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
概念图作为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与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西方国家,概念图是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且效果良好。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普及,概念图教学已成为许多国家教学策略改革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中存在的基础知识复习缺失或低效、能力提升不明显等问题,根据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内在和外在趋势,尝试性地提出了"概念图与题组复合运用复习样式",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师生各绘概念图、编创概念图化题组、解题思路概念图外显、题组讲评概念图化"等四个环节的实践程式,并举例加以说明。这四个环节构成的实践程式,实现了概念图与题组的复合运用,两者复合运用的复习样式既避免了学生陷入题海,防止做题带来的知识的碎片化,又避免了单一梳理基础知识的单调与枯燥,实现基础夯实和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杨叶  顾成云 《地理教学》2021,(12):25-28
概念图是学生认知结构可视化的工具,充分利用能够对学生形成知识概念体系和促进目标达成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以三圈环流相关概念为基础,结合知识概念间的相关分析,确认学生三圈环流概念的掌握情况,得到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掌握不佳的原因.由此提出从概念联系出发,对环流形成的动力与热力原因进行区分和强化,加强气压带和风带的内在关系教学等策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对概念网络关系系统梳理,三圈环流知识最终掌握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志旺 《地理教学》2000,(11):32-33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常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方式引起观众发笑而深受大众的喜爱,将“长江”与“黄河”两节的知识编成相声,让学生分别扮演长江与黄河,以相互“吹牛”为线索,把长江与黄河的有关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和深化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简述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技能,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9.
杨剑武 《地理教学》2012,(10):27-28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积存和广纳知识,并使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图式理念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独到之处。图式是指围绕着某一主题而组织起来的知识框架的贮存方式。实际上图式理念是一种关于知识认知的模式,也就是将知识单元科学加工成图式,以图式中每一元素为停靠点展开知识网络,引发学生向多元化思考,发散地探索、内化所涉及到的各个问题。图式理念具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人文地理学兼具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铺开,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也进入关键阶段。本文以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特性、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发展两方面为出发点,分析“双新”背景下人文地理知识教学中知识与素养的动态变化,进而以教学策略为抓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人文地理问题、获得学习人文地理的方法,助力高中人文地理知识教学革新。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复习?"高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后很多的地理教师都反映课时紧张,特别是必修一的内容。为此化繁为简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季涛  李成素 《地理教学》2006,(12):15-17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看,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和策略性知识(为什么)三类。陈述性知识通过听讲和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而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和和内化,更适合问题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姚红翠 《地理教学》2012,(13):40-41
现在广为流行的图包括流程图、概念图、思维导图及统计图表。它们最主要的共同点是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为图形图像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据信息加工学理论,图解方式可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加速思维的发生。学生在画图时,手、眼、  相似文献   

14.
于吉海 《地理教学》2014,(15):55-57
知识碎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没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完善的知识系统,知识学习变得零散、无序,甚至出现缺乏关联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根据问题或材料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郑守德 《地理教学》2012,(20):22-23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且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无论作何选择,都感觉难以实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的核心目标。一、学生水平差异分析英籍犹太裔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知识是有结构的,学生是创建结构化知识的主体对象。创建学科结构化知识教学需走出"必备知识碎片化""非必备知识结构化""必备知识结构错误化""知识结构化教学设计粗放化"等偏向。以学为中心的学科概念教学是创建结构化知识教学的本质特征。创建学科结构化知识的结构化教学旨趣是遵循认知规律、学为中心、结构价值的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县各学校一般都是按照三个轮次安排地理复习,二轮复习是在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的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学科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经过二轮复习使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更加适应高考。因此,如何搞好二轮复习,对于提高高考成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8.
朱懿 《地理教学》2005,(5):22-2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给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好的学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6,(10):15-17
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同时,生活知识还能给学生以亲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本知识的融通之处,让课堂重返生活世界,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和谐统一。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对课程生活化的理解有偏差,致使“生活化”出现走样、变形和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来理解本知识,还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一些地理知识讲座,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丰富课外知识。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自然就有兴趣。讲座也是一样,就看你怎样去激发。每次讲座前,我总要在讲座的标题上花一番思考。如用“地球”外还有人类吗?”“横扫地球的怪物——漫活扫帚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