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时气压干扰是形变观测中常见且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选取易县地震台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的TJ-Ⅰ型和TJ-Ⅱ型体应变观测分钟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受气压干扰的主测项与钻孔气压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别提取出高、低气压环境干扰下两台仪器观测值在不同频段的频谱特征,结果显示:对于短时气压干扰,TJ-Ⅰ型与TJ-Ⅱ型体应变均与气压变化发生同步响应;在高气压干扰下,两套体应变主测项及其辅助气压测项分别在其小波6阶细节上的变化同步且相关系数接近;对于低气压干扰,TJ-Ⅱ型体应变主测项与其钻孔气压测项在高频6阶的节相关系数更大,说明TJ-Ⅱ型体应变更易于在高阶细节部分识别低气压干扰。  相似文献   

2.
在高温高压下应用全波震相分析方法对两类花岗岩类进行了弹性波波速的测量,发现两类花岗岩的波速值随所加的温度和压力有各自的变化规律石型花岗岩的波速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比Ⅰ型花岗岩波速变化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软化点”,两类花岗岩的波速“软化”的条件明显不同,S型花岗岩出现“软化点”的深度为15km左右,“软化”后的波速为5.62km/s;而Ⅰ型花岗岩则达到26km,“软化”后的波速为6.08km/s.结合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认为地球物理探测中所得到的中上地壳和下地壳内部低速层的存在与不同类型花岗岩的部分熔融有关.中、上地壳内部存在的低速层很可能与S型花岗岩部分熔融有关,下地壳内部低速层很可能是Ⅰ型花岗岩岩浆发育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我们指出,在希腊作用人只要运用PDE地震目录公报即可比VAN更有效地“预报”地震,我们的分析是回顾性的,但该方案可毫不含糊地验证将来的地震活动,从1987年1月1日到1992年6月30日这段时间内,本文运用这个规则“预报”了希腊12次较大地震中的9次,与此相比,VAN的预报只成功4次。  相似文献   

4.
高平  刘若新 《地震地质》1994,16(1):83-88
在高温高压下绿泥石片岩和斜长角闪岩中含水矿物的脱水作用可以引起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在半封闭条件下,含水矿物的脱水温度有随压力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脱水作用可能是华北地区壳内低速高导层(体)的形成原因之一。这一低速高导层(体)同时也是低强度的软弱层(体),有利于地震在其上覆脆性岩层中的孕育与发生  相似文献   

5.
裂缝和孔洞型储层孔隙模型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有洞的和裂缝型储层的分析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因而孔隙模型的研究近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已经用双孔隙和三孔隙模型研究这类储层的特性并寻找估计孔隙指数的方法,以便计算含水饱和度.用串联或并联电阻网络模拟储层表明:双孔隙模型适用于基质与非连通孔洞储层以及裂缝和(或)连通孔洞的储层.三孔隙模型更适用于由基质、裂缝和不连通孔洞组成储层的岩石物理评价,对于当前碳酸盐岩和火成岩以及变质岩储层评价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常规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来评价裂缝参数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火山岩裂缝储层,对常规测井曲线做coif5、bior4.4和db5基小波的小波变换,通过变换后的分解信号与成像测井裂缝密度的对比研究,寻找出与裂缝密度相匹配的基小波,再将常规测井曲线在这个基小波下的分解信号与曲线变化率法相结合建立裂缝指示曲线来识别裂缝发育段,最后通过裂缝指示曲线与成像测井的裂缝密度之间的量化关系来比较准确的评价裂缝密度。将裂缝指示曲线法在松辽盆地南部进行了应用,通过裂缝指示曲线求取的裂缝密度与成像测井的裂缝密度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53。  相似文献   

7.
1 SZZ-Ⅱ型数字钟研制课题的提出 1.1 高精度、高稳定的数字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人工值守台还是遥测地震台网测定地震基本参数时,均需同时记有精确的时间标记, 便于分析人员准确判读地震事件的到时,完成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如果数字钟钟差严重超标或故障率较高,将影响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甚至使资料失去使用价值.所以任何遥测地震台站都需要一台功能完善,计时精良,可靠性高的数字钟设备,此条件也是台站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横波各向异性在裂缝和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裂缝性和低孔低渗地层的横波各向异性特征,反演得到横波各向异性参数,研究了裂缝的发育程度、方位和有效性,并对低孔低渗地层的应力场分布状态和方位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反演得到的快、慢弯曲波形进行频散分析以及计算单极横波各向异性大小,确定了引起横波各向异性的原因,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岩心及FMI成像资料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对比,最后对研究区8口典型井的横波各向异性进行了综合处理和评价,得到了该区的横波各向异性特征以及和总的应力场走向.结果表明,利用横波的各向异性参数可以有效的评价裂缝的发育程度、走向及有效性,并能准确的确定地应力分布状态和最大水平应力方位.  相似文献   

9.
对于裂缝型油气藏,基于叠前方位角地震数据体,利用AVAZ方法进行裂缝属性预测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裂缝描述手段,然而,由于地震数据通常为窄方位采集,使得不同方位角数据覆盖次数差异较大,导致各方位振幅能量分布不均,最终造成裂缝属性预测中产生趋势性误差。振幅归一化处理技术应用到现有的AVAZ方法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数据采集所造成的趋势性误差,预测结果会更为真实、可靠。在实际油田的应用中,振幅归一化技术显著改善了AVAZ方法对裂缝属性预测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方法的应用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现代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地震勘探数据量迅速增加,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方法的技术开发面临如何有效适应大模型和海量数据,缩短计算时间、降低处理成本.为此,本文根据文献调研,评述了科学计算领域的两类方法,多尺度计算的方法和指数映射的方法,指出前者有利于快速计算,后者可以适应非均匀介质,如果将他们结合应用于地震波传播问题,有可能改进逆时偏移和全波形反演方法的并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1.
C3sub>相干体在断层和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军华  王月英  赵勇 《地震学报》2004,26(5):560-564
三维相干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项十分有效的地震解释技术, 它在断层识别、特殊岩性体的解释方面较常规三维数据体有明显的长处. 国外对此成立了专门的相干技术公司, 国内也正在广泛应用此项技术. 相干体技术通过三维数据体来比较局部地震波形的相似性, 相干值较低的点与反射波波形不连续性相关. 对相干数据体作水平切片图, 可揭示断层、裂缝、岩性体边缘、不整合等地质现象, 为解决油气勘探中的特殊问题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爆发型太阳活动是日地系统中重要的扰动源。本文介绍日地系统学中最剧烈的爆发型太阳活动-太阳耀斑的观测研究进展。综述了最近两个太阳周的地面与空间观测所得到的耀斑的物理图象和统计性质,简单讨论了空间观测设备的发展和面临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Mulargia等(1996)宣称,他们运用一种以PDE目录中获取的规则,能够比我有效地“预报”地震。我们证明这种宣称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他们的规则发出了大量的虚报,超过了“所预报”的地震的10倍以上,由Keilis-Borok推荐的误差图揭示Mulargia等的规则与一个毫无意义的算法相当。另一方面,该误差图解也反映出VAN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叔述了面算子理论,并运用于四个球上的面算子:无量纲面梯度算子▽_1=r▽-r(?)_r;无量纲面旋度算予∧_1=(?)×▽_1;无量纲面拉普拉斯算子▽_1~2=▽_1·▽_1;以及Funk-Hecke算子,即具有轴对称核的积分算子。给出了三种将▽_1~2g=f解出为g=▽_1~((?)2)f的方法:其一用于当f具有迅速收敛的球谐展开式时的数值计算,其二用于f沿经度方向光滑的而沿纬度方向不光滑的情形,其三是一种Funk-Hecke运算,用于f在任意方向都不光滑的情形。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完整地证明了任一矢量场v在中心为原点半径为r的球面S(r)上的Helmholtz表示,即在S(r)上,存在唯一的一组标量场f、g、h,使得v=(?)f+▽_1g+∧_1h且_r=_r=0。这里_r为g在S(r)上的平均值。从球面的Helmholtz表示,导出球壳上的Mie表示,即极型-环型表示。设S(a,c)为内边界是S(a)、而外边界是S(c)的球壳,又设B在S(a,c)上是无源的,即▽·B=0,且_a=0,则在S(a,c)上存在唯一的一组标量场P和Q使B=▽×∧_1P+∧_1Q,且当a≤r≤c时,

_r=_r=0。场P=▽×∧_1P和Q=∧_1Q分别为B的极型部分和环型部分。本文讨论了这种形式在地磁场模拟中的应用。推广了将地磁场B在S(b)上分解为内源场和外源场的Gauss方法;如果径向电流J_r在S(b)上不为零,那么必须在Gauss表示中加上一个完全由于S(b)上的J_r引起的S(b)上的环型场。简要地证明了Runcorn定理,即对于磁化率的一级近似而言,为其内部的磁源极化的水平均匀球壳的磁化强度不会形成外部磁场。叙述了基于Funk-Hecke算子理论的模拟电离层电流的方法,它也许比截断的球谐展开更精确,比Biot-Savart积分容易使用。最后,这种形式使在球壳S(a,c)上模拟人造卫星采集的地磁场成为可能,而在这球壳内电流是不能忽略的。提出了两个近似方案:一个是截断的(c—a)/H的幂级数展开,其中H是电流的径向长度尺度;另一则假定S(a,c)中B的绝大部分不是由S(a)和S(c)之间的电流引起的,S(a,c)中的电流是场向的。如此,在很确定的意义上说,在S(a,c)中,物理上可能的磁场集合只比该区域的真空磁场集合大50%。本文详述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同时包含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两种力学机制的BISQ (Biot-Squirt)方程出发, 利用FCT (Flux-Corrected Transport)紧致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在Biot流和喷射流共同作用下的波在含流体多孔隙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 通过与仅受Biot流动作用下的波场结果对比, 我们研究了耗散系数b和慢P波速度以及能量衰减之间的关系. 同时, 本文也研究了波在双层双相孔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数值结果表明, 由于喷射流动的影响, 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共同作用下的快P波传播速度比仅受Biot流动影响下的快P波传播速度慢、慢P波衰减得更快, 表明具有局部特征的喷射流动对压缩波的衰减和频散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于剪切波, 两种模型得到的剪切波速几乎一致, 说明在各向同性情况下喷射流对剪切波的影响不明显. 这一结果与波衰减和频散的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同时本文结果也表明FCT紧致差分方法能有效压制粗网格条件下模拟弹性波场所引起的数值频散以及源噪声, 适合于双相孔隙介质中的弹性波场模拟.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近获得的子午面磁盔-电流片背景太阳风稳态解,对激波从盔底沿电流片方向往外传播时与磁盔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要新结果是:1.磁盔的存在使受扰介质速度跃变中央出现下凹,随着激波传出磁盔区并沿电流片方向传播,速度下凹逐渐减弱以致消失;2.激波将磁盔拉长并把盔顶的环形(垂直赤道面)磁场带到行星际空间,成为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的来源之一;3.5个太阳半径(R⊙)内的磁盔部分将出现精细结构,沿盔外边界形成两条高速带,以及马蹄形密度(亮)环形结构等.这些结果表明,太阳附近高速等离子体与磁盔间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过程,对行星际空间的太阳风三维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近获得的子午面磁盔-电流片背景太阳风稳态解,对激波从盔底沿电流片方向往外传播时与磁盔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要新结果是:1.磁盔的存在使受扰介质速度跃变中央出现下凹,随着激波传出磁盔区并沿电流片方向传播,速度下凹逐渐减弱以致消失;2.激波将磁盔拉长并把盔顶的环形(垂直赤道面)磁场带到行星际空间,成为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的来源之一;3.5个太阳半径(R⊙)内的磁盔部分将出现精细结构,沿盔外边界形成两条高速带,以及马蹄形密度(亮)环形结构等.这些结果表明,太阳附近高速等离子体与磁盔间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过程,对行星际空间的太阳风三维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近获得的子午面磁盔-电流片背景太阳风稳态解,对激波从盔底沿电流片方向往外传播时与磁盔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要新结果是:1.磁盔的存在使受扰介质速度跃变中央出现下凹,随着激波传出磁盔区并沿电流片方向传播,速度下凹逐渐减弱以致消失;2.激波将磁盔拉长并把盔顶的环形(垂直赤道面)磁场带到行星际空间,成为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的来源之一;3.5个太阳半径(R⊙)内的磁盔部分将出现精细结构,沿盔外边界形成两条高速带,以及马蹄形密度(亮)环形结构等.这些结果表明,太阳附近高速等离子体与磁盔间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过程,对行星际空间的太阳风三维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